分享

牺牲一个城市能救全世界,你救吗

 草容生 2020-02-09

抗击疫情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两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1],目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的死亡率约为2%。2003年非典的全球死亡率在15%左右[2]。

就是这样死亡率的流感,已经足以调动全社会所有资源,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了。

想象一下,如果出现一种流感的致死率达到100%,会发生什么?

2013年韩国上映的首部“流感病毒”题材的电影《流感》,就是围绕这样一场传播极其迅猛,发病甚至死亡时间都极短,一旦被感染就几乎难逃一死的新型流感展开。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50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双提名,也是导演金成洙蛰伏十年后的作品。

《流感》上映前的预告片字幕里列出了几组数据,都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大规模流感事件的时间、地点和感染人数:

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罗斯流感,上百万的人受侵袭;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超过5亿人、致死超过5000万[3][4]。

《流感》的故事,就是建立在这个现实主义的背景下。

电影开头,一批越南偷渡者拥挤在一个逼仄的集装箱里,准备前往韩国。

昏暗的车厢里,偷渡者们蜷缩成一团,谁也没想到,这其中有一个人携带了致命的流感病毒。

镜头掠过明亮的天空,高耸的现代建筑,伴随着汽车鸣笛声,他们来到的是一个鲜活的城市——校园门口成群结队的学生,公园里拍婚纱的准新人,街边靠窗坐着相谈甚欢的路人,连执行危险任务的消防员都在打闹……

直到这批偷渡者的集装箱门被打开,潘多拉盒子就此开启,这个城市的一切秩序都被打乱。

集装箱里除了一个叫孟瑟的人,其余全部惨死于这个封闭狭窄的空间里,前来接应的人很快也感染了病毒。

药店里、公交车上、商场中,被感染者每一次咳嗽都会将病毒迅速传播给其他人。

而且,这是一个传染力和致命力都极强的病毒,在被感染后没多久,被感染者就从咳嗽转而出现红斑、吐血,甚至走路、开车时猝死。

疫情迅猛蔓延,医生们要求快速采取措施,而政客们却觉得没那么严重。就在他们争吵时,城市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

而这座有46万人的城市盆塘,离首尔只有15公里。如果病毒传到首尔,很快就可能影响到韩国5000多万的人口。

灾难片的一大主题,是叩问人性,《流感》也是如此。

面对这场没有解药的致命疫情,电影抛出的终极问题是:46万无辜市民的生命,和全韩国乃至全球人类的存亡,有没有选择?

这样的情节有没有很熟悉?

这就是伦理学中经典的“电车难题”:如果你驾驶着一辆刹车失灵的电车,但前方轨道有五个人,旁边有一条备用轨道,上面有一个人,你会选择驶入备用轨道,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来换取另外五人的生命吗?

铁轨上的人无法做选择,而在电影中,做出选择的,是城外的民众。

在疫情爆发之初,民众中支持隔离这座城市的只有大约三成,随着疫情失控,支持者的比例超过90%。

越是焦虑、恐惧,人们越担心自己的安全,而把盆塘的人民全都视作感染源。

而盆塘城里的人,则完全没有选择。被感染者一经发现,就会被送去处置。而没有被感染的人,生活也完全没有着落。

当发现自己被抛弃的民众,愤怒地走上街头,要求冲破防线时,下命令射击越过防线民众的官员说:我这也是为了国家。

对于国家来说,46万人和5000万人,放在天平上似乎重量很容易比较出来。

“为什么只想着里面的那些人,不是应该想着全体国民吗?”这是电影里官员抛出的问题。

但是,当不把人当做数字,而只是当做人时,人们没有办法轻易做出这样的选择。

女主金医生,就面临着这样的抉择时刻。

女儿美日被感染,金医生应该如实禀报,然后看着她被隔离再死去,还是隐瞒病情,以设法寻求活下去的希望,即使有可能让病毒传播?

她选择了后者。

在盆塘流感爆发时,金医生本来有机会逃往首尔,但女儿的咳嗽让她无法登机。留下时,她发现女儿身上出现红斑,这就是感染的症状。

此时,官方已经在排查所有感染人员,要把他们隔离统一处置。金医生知道,如果送去隔离区,很可能就是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死去。

她将女儿包裹好,不露出症状,偷偷带在身边。并且开始寻找救治女儿的方法。

电影直到这里,选择的困境都依然存在。

放弃女儿保护大家,旁人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金医生却做不到。

就像放弃46万人,保护5000万人的抉择,自身安全的官员可以做出,生活在盆塘的人却无法接受。

于是,接下来就是不甘心“被选择”、“被决定”的人们,努力自救的故事。当然你也能猜到,这是一个人性的善良战胜阴暗面的故事。

还记得前面说过的在集装箱里唯一活下来的孟瑟吗?作为仅有的幸存者,他的体内产生了病毒抗体。

而美日曾经给过走过衣衫褴褛、走投无路的孟瑟食物,也把他当做朋友。

当金医生找到孟瑟时,她带着仅存的希望,将孟瑟的血清注射到美日体内。美日奇迹般康复,并成为了第二个抗体携带者。

由此,疫情出现转机。人们终于相信,病毒是可战胜的。感染者只是病了,他们不是病毒。

而这一切,靠的恰恰是当初那个“自私”的母亲金医生,她唯一的念头就是守住自己的孩子,而在救治了自己的孩子后,更多的人有了生存机会。

这是在拷问人性的电影中最常见的命题与隐喻:我们要不要为了多数人而放弃少数,我们要不要为了自己放弃别人。

《蝙蝠侠:黑暗骑士》问过这个问题:载满人的两艘船,如果这一艘船的人按下按钮,对面那艘船就会爆炸,同样,如果对面按了按钮,这一艘船就会爆炸,要不要按下这个按钮?

《蝙蝠侠》中,两船人都没有按下按钮,他们都得救了。

其实,现实世界远比“电车难题”复杂。它不是只有改道或不改道两个选择,人们在选择时还会受到复杂的环境影响,会有理智和情感的较量。

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有反击的机会,有战胜敌人——不管是病毒、电车、还是人性阴暗面的机会。

人们曾经以为天花无药可治,以为肺结核只有死路一条,以为麻风一经染上就是绝境。按照非此即彼的“电车难题”思路,这些疾病患者只能等待被遗弃。

但真实的历史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让人类选择了第三条路:保护大多数,也不放弃弱势的少数。去跟病毒做斗争,继续爱身边的人。

《流感》的故事大概也是这样的启示:爱自己的女儿,让她活下来,也是在帮助人类自己。在人性的考验面前,看到每一个生命本身的珍贵,才能交出答卷。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运输保障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 Update 49 - SARS case fatality ratio, incubation period. WHO. 2003-05-07.

[3] 韩国灾难片《流感》发先行预告 一窥末日灾难. Mtime时光网. 2013-06-08.

[4] 1918 Pandemic.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9-03-20.

作者:鹿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