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急诊科医生》,讲述一群充满理想、乐于献身的医生,在理想与现实中艰难跋涉,最终找到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真谛。“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赋予医生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可能自己是一名医生,使得我对于这部电视剧情有独钟。在剧中,有一句话对我感触极深,那就是“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说出了自己对职业性质的理解,也体现了医生在患者面前,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医者仁心”这四个字,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我知道,电视剧都是展现美好的一面,而在现实的中国,医患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种关系,医患话题处于超敏状态,一触即发。这种关系的主体是医生和患者,却夹杂能影响这种关系的诸多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社会制度、家庭等。医患关系如履薄冰,医生和患者之间难以建立信任,即便有了信任的基础,只要有一次诊疗使患者不满意,便立刻翻脸。就像一朵薄冰雕出的花朵,看起来精美可人,实际却难雕易碎、随风化水。 设想一幅画面,拥有精湛专业技术的医生,在办公室坐诊,患者排着队就诊。患者该怎样才能将自己患病的身体,放心托付给医生?我想,这就是人的相互真诚和相互信任。患者不要用自己道听途说的或网上搜索来的资料,自己进行判断和治疗,以免误导,吓出恐病症、疑病症或放弃治疗;患者家属不能指挥医生、安排医生,甚至蛮横给医生施加压力。难道患病后,一定要相信非专业的自己和网络医生,也不放心把病交给坐在面前的医生?患者所要做的,就是放心地把病痛交给医生,自己负责好好配合。作为一名医生,要十分真诚地对待患者,用行动履行“医学生誓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2001年12月,随着《医疗纠纷举证倒置》法律公布,多少年来,医生背着“犯罪嫌疑人”的罪名。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医生须为自己留下书面证据。患者指控医生杀人,医生如果提供不出自己没杀人的证据,那就是杀人犯!这是多么尴尬的职业? 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若是为患者治愈某病,有的人会心存感激;有的人则会认为,花了那么多钱,好了是应该的。殊不知,医生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借鉴病例,查阅中外资料;殊不见,医生在手术台上挥汗如雨,连续站台十几个小时,为了手术的成功。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花钱是买不到光阴的,有些病,花钱治不好。 我是医生,眼里阅过世间百态。虽然我的心态老成、眼光世俗,但是,我最富有的就是善良,一种天然的使命感与生俱来。善良的本性从骨子里流溢而出,在物欲纷繁的世界里,我像一汪清泉。奉献与帮助他人时,我感受到生命的另一种含义。 二 我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工作中接触的人包括患者家属。我在和形形色色的病人打交道的时候,有快乐,也有心酸。我始终本着“医者仁心”的态度,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医生的工作,没有完美,只有尽力。 那年,我遇到一件事,与善良有关。下午上班时分,病人逐渐增多,看病、拿药、输液完交待注意事项的,把我团团围住。 “医生,医生,求你快救救孩子!”一个急切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我速起身,拨开人群,冲到门口。只见一位奶奶怀里抱着二、三岁的孩子,双目紧闭、面呈紫色、口吐白沫,耷拉着的四肢,像几根飘带晃荡。我心头一惊,不好,孩子心跳呼吸骤停,紧急抢救!争取黄金四分钟!我示意把孩子平放下来,解开衣扣。迅速用我口罩擦去病儿嘴角的白沫,畅通呼吸道;我跪在地上,进行口对口呼吸、心脏胸外按压。四分钟过去,孩子还是没反应,继续坚持。即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尽百分之百努力。 孩子奶奶蹲在一旁,已泣不成声;孩子妈已经哭成泪人,六神无主,躲到一边,不敢再看抢救。我继续坚持心肺复苏,六分钟后,患儿稍见转机,我马上强刺激穴位。 “喂,孩子他爸,你赶紧回来,孩子不行了,现在某某门诊,你多带人来,医生把孩弄没了,你让他们要么赔孩子,要么赔钱!”一旁的孩子妈没发现孩子好转,以为没救了,电话通知他爸。我耳后响起她在电话中的嚎叫声,非常刺耳。 现场一片嘈杂,围观的家属和候诊的患者纷纷指责孩子妈太过分,这样对医生,以后还有哪个医生敢及时抢救病人?谁承担责任?我不能分神,平心静气,专注抢救。眼看复苏马上成功,我并没有因听到威胁停下,继续心肺复苏。随着我穴位强刺激,孩子“哇”地哭了出来。我浑身湿透,瘫坐在地上。孩子得救了,而我却如同虚脱,无力站起。 这时,回想整个抢救过程,心有余悸,这次抢救成功,算是幸运。抢救无效的概率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从电话中已粗略知道,假如我对孩子抢救失败,面临的不知将是怎样的下场?是血光之灾还是灭顶之灾?我完全可以病程太重为由,把患儿推往上级医院,可是,我没有拒绝。善良的医生知道,错过抢救的黄金四至六分钟,救活也是植物人。 善良的医生,哪怕被伤到一息尚存,只要尚未咽下那口气,当面临险境时,也会奋不顾身,我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痛的这一类。善良的人们,为何不扪心自问?假如我不救,孩子必死无疑。我本善良,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可是当善良被丑恶肆虐,善良的人会伤得痛,痛到骨髓。 记得曾有文友文中描述父亲住院,被医生“轰出医院”。我看后,感觉那些文字竟像一柄利剑,直戳我心。试想,有哪家医院的医生,会把病人“轰出医院”?为什么有这样的文字从文人笔下写出,来引导人们的视角?请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医院的医生,会把病人“轰出医院”吗?跟患者家属沟通,让病人出院,需要家属同意和配合,这是最基本的素质,医生应该能做到。 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每一位医生都是天才。医生是一位高级医学导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非专业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转归等全方位了解。医生是一位速画专家,通过在纸上画一幅草图,让患者及家属熟悉发病部位,与身体相应的位置,也一目了然;医生又是心理专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安抚他们的情绪。总之,在与病人沟通方面,只有人们想不到的,没有医生做不到的。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医殒》,在2016年以第一人称描写李宝华的。李宝华,山东莱钢医院的儿科医生,曾抢救先天性发育不足的患儿。患儿夭折后,患者家属对李医生行刺二十多刀,干涉医院对受伤的李宝华进行抢救,导致他不治身亡。我在文后留言:行医数十载,深感医者职业如覆薄冰。唇亡齿寒,假如某天国无医,何以医人身?何以医人心? 我从事医生职业,已经有几十年。其间,我遭遇医闹的无情摧残。犹记那年秋天,一名上午就诊的患儿,晚上九点死亡。正在加班的我,被几位彪汉揪住凌辱,霸道地不准尸检查因,恶意攻击,把门诊砸成一片玻璃渣堆起的废墟。金钱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政府和高层多方面的压迫,让我不堪重负,望着窗外如蝶飞舞的树叶,我真希望自己化作其中的一片,像蝴蝶一样从高楼飘下,如秋叶之静美,以死示清白。我留下遗书,收起伤感心情,却无法止住眼泪。 “妈妈怎么了?你怎么哭了?”大宝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外面起风,要下雨了,风吹沙尘落到妈妈眼里。”我努力收起伤悲,想给大宝最后留下一个灿烂的笑容,可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停不下。 “妈妈,你别难过,明天就是晴天!”大宝伸手擦去我的眼泪,那小手光滑温暖,温度一直传到我的心里。 我心头一震,是的,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会有的明天!我的死轻如鸿毛,警醒不了世人。我要好活着,就让时间荡涤污浊,清者自清!如今真相大白,那年患儿死于其它因素,而我并没有调离原岗位,依然是一位出色的医生。时间是一副良药,它治愈我的创伤;时间是洗涤剂,它还我以清白。 三 自从我选择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就始终挚爱它。为了自己的这份职业,哪怕付出我的全部,也终生不悔。我的心中,永远都不曾忘记南丁格尔的故事。 南丁格尔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可是却从事着医生和护士的双重职业。在她身上,永远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她虽然出生于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但是却立志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好护士。克里米亚战争时,她积极投身于前线的战地医院,为负伤甚至濒临死亡的士兵提供最好的救治。在南丁格尔的努力下,伤员的死亡率从百分之四十二下降到百分之二,许多伤员非常感激南丁格尔,并把她的事迹编成诗歌,印成小册子,广泛传唱。每当夜幕降临,南丁格尔手执风灯,巡视各个病房,对负伤的士兵嘘寒问暖。她的努力,让许多病人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南丁格尔用自己的行动,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白衣天使。南丁格尔是善良的,也是伟大的,她被前线的战士们亲切称为“提灯天使”。她的事迹,也广为流传。 南丁格尔是我心中偶像。她在我心中就像闪光的女神,是医生和护士的航标,引领我前进的方向。她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什么叫做“医者仁心”。 如果说南丁格尔是医生的骄傲,那么在中国,也有一支如同南丁格尔一样的医生队伍,他们的事迹同样也令人感动,那就是中国派遣到非洲的野战医疗队。他们冒着炮火纷飞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危,用他们精湛的医术,无偿救治了许许多多饱受战争摧残的人们。他们与当地人语言不通,信仰也不同,可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甚至有人也因为掩护当地人的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异国他乡。他们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发扬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为非洲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纽带。他们在我心中,也如南丁格尔一样伟大。 我曾经写过一篇名叫《妙手》的散文,里面讲述了我一段记忆犹新的往事。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名叫“新生爷爷”的患者,在我和医院所有医生护士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挽救回生命,并且康复出院了。新生爷爷送给我的锦旗,至今还悬挂在我的办公室内。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新生爷爷对于我的感谢,更是代表了广大善良的患者对于医生的感谢。每当我看到这面锦旗时,心中仿佛充满了无限的力量,所有阴霾也都消散了。这面锦旗,始终让我心中充满了阳光,鞭策我继续在从事医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下去。 四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可是面对有些患者对于医生的偏见,我真心地想说一句,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仙,他不是万能的!纵然医术再高明,也不一定会治愈世间所有疾病。有些病,其实是治不好的,但是医生本着一颗善良的心,还是尽最大努力延缓患者的生命。其实,人都有良莠不齐,每个行业都会有高尚的人和不高尚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求医生行业完美,没有不高尚的人呢?难道一个医生不高尚,全体医生就都不高尚了吗?难道没有人发现,惨遭毒手的医生,其实并没有罪?他们也都尽力了,可是为什么还会有人剥夺他们生命的权利? 假如父母是医生,一定会说“医者父母心”;假如兄妹是医生,一定会说“医者手足情”;假如子女是医生,一定会说医生“是最可爱的人”;假如自己是医生,一定会理解医生如何高度绷紧、无正常作息地工作,一定能理解“拿白菜钱顶白粉罪”的含义。当无数位医生,因超负荷工作,猝死在岗位上,谁又去怜惜?当那么多医生的生命,死在患者或家属的刀和锤子下,会有谁放心自己的兄妹、子女去当医生?作为医生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他们只能自保!凭什么去投诉他们拒收重病人?善良的人们,请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医生指手划脚,不要把人性最后的一点善良玷污!医生没时间去理论,他们时间宝贵,还有许多生命紊乱等待他们去理顺。 最近媒体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填志愿,曾经热门的医科院校不断爆冷门,某些医学高等学府招生现场出奇葩,招生工作人员人数超过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试想想,天下有哪位父母,明知当医生没生命保障,还乐意支持孩子往火坑里跳?腾讯半月谈报道,六十万医学生,从事医生职业只有十万。到底是什么浇灭医学生的热情?假如有一天,所有医院都黑暗一片,天下无医,当疾病突发时,人们该去向何处? 我就是这一代尴尬的、善良的医生。可喜的是,随着政策的转变,国家对弱者进行保护,终于有了保护医生合法权益的政策,过上第一个医生节,这就是我执着守候而来的灿烂明天。 写下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当初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时,集合诵读《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听着想着,我的心立刻轻松了不少,也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感到自豪。我不会放弃我的职业,相反,我还会在医生的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一直到永远。 其实,从医也如写作一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学习写作,这是放松自己、愉悦心情的有效方法,细细算来,写文已有一年多。假如有老师夸我文路进步太快,我一定会告诉他,那是因为自己有目标。我还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现在是练笔,将来准备写一部长篇。我的这部长篇,将还原一代最尴尬医生的经历,写出世间最善良的人,并且用我的切身经历,诠释一名医生的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们始终是大多数,人们最终会摒弃对于医生的偏见,以一颗包容之心来对待。我也坚信,善良一定会开花,终究结出善果!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医者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