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绝对!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下联太经典

 昵称413468 2020-02-09

对联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之一,是我们伟大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文化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人人皆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大家都要贴对联。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相传,春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对联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吉祥如意”等等,可谓男女皆知、老少皆宜,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几个对联。

对联文化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对联,有不同的评选,比如最难的对联、最长的对联、最美的对联、最实用的对联等等。作为一种习俗,对联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的重要习俗之一,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价值。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作为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大家的欢迎。不过,由于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以至于,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的对联。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两人聪明过人,能诗善对。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

武后一见她们,十分喜欢,当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随即吟道:“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因即对道: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武后闻之甚喜。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经典对联的故事:寇准是北宋的名相,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

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正好杨大年来找寇准,大家让他来对下联。

杨大年思索半晌,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眼中人是面前人。寇准夸奖他:“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其实,类似于千古绝对的对联,千百年来,还留下了许多。比如:

重重叠叠山青青山叠叠重重;

弯弯曲曲碧水水碧曲曲弯弯。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真是每一副都构思巧妙,令人拍案称奇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