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读史 作者 | 吕世浩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人做学问的传统,和西方不同。 中国重功夫,看层次和...

 静心知行 2020-02-09
作者 | 吕世浩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人做学问的传统,和西方不同。
 
中国重功夫,看层次和境界;所以任何传统的中国观念,都能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分开来看;

而西方学问重方法,讲取径;所以我们在研究所的第一堂课,往往会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我们看看,中国传统文人,是如何理解“读书”的。
 
在他们眼里,“读书”有三层次:
 
①诵书,即背书,这是第一步,书中内容烂熟于心;

②读书,能够动用理性,分析、归纳书中的道理;

③念书,你要把书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不断地实践它。念就是“今+心”,实践不容易成功,你要念兹在兹,才有可能成功。
 
读书要读到第三个层次,才算真正有效的读书。

讲道理容易,做事难,做得成事更难。做事难,因为需要条件配合;做成事难,因为需要所有条件都到位,缺一个都不行。
 
而从你懂得道理,到你实践成功,这中间就是你要下的功夫。
 
历史上有个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黄石公最后送给张良一本书,张良怎么读的?
 
“常习诵读之。”
 
“习”是什么?繁体的“习”字,羽+白。《说文》里讲,习,鸟数飞也。
 
鸟不是飞一次就成功的,飞起来摔下去飞起来摔下去,要跌多少次,跌得遍体鳞伤血流满身,到最后的最后,才能真正学会飞翔。
 
人做事也是这个样子啊!从懂得道理到学会实践,你必须要经历多少次的磨练,最后才能终于把书中那个道理,熟练地实践出来。这个过程叫做“习”,这就是你要下的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