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四不像”或“大发议论”,是倒退或病态!

 长沙7喜 2020-02-10

以前,我没太留意这问题“记叙能力是基础”。我花了接近一个小时在线搜索,竟然没有谈这一问题的。

新课标之前的课程大纲,有明确要求:“初中生要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这里不难看出,在这四种文体中,对写记叙文的范围以及训练层次,没有加以限制,就就是说应当全面掌握,而在说明文、议论文前面加了定语“简单”一词,要求相应低一些;。

2011年的“课标”针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明确说“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比先前的大纲说得更细。

可,最近这些年,教者闭住眼睛让孩子写“四不像”或“大发议论”;这,是一种倒退或病态!

教师发现不及时教导,家长发现不及时“发问”——最起码是许多执教者、语文教育教学主管者的失职与渎职!必将成为孩子与家长中考要面临的一场噩梦!

【题目】(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议论文。(这里是否漏字了?或错字了?)

材料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研学之旅、成长之旅活动。

材料二: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    《傅雷家书》

材料三: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

                                                   ——于漪(教育家)

要求: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一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习作】

                               艺术与生活(取题宽,这可以写几本鸿篇巨

制呀)

                                                    九年级  龙心扬

傅雷先生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意思是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引用材料,可以)

很多人可能会说,艺术不就是绘画、书法之类?我们又不懂这些,怎么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呢?(提出问题)

而我想,艺术是一个流派众多、门类广阔的概念。凡是能给人生活带来美感的,都可以称作艺术。艺术包括了美术、音乐、文学、电影,甚至是美食。人们生活中许多微不足道的日常,其实都是艺术。(提出个人看法)

艺术是一种生活品质的体现。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迈,到莫奈在池塘边安静画睡莲的闲适,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将美酒与诗歌,美景与油画放在一起,窃以为体现了极高的生活舒适度。即使是杜甫、梵高这样的失意艺术家,其实也很关注生活品质。杜甫会在纸上画棋局,梵高也曾在麦田里眺望。我们曾以为孤独寂寞的灵魂,都有沉浸在艺术中的自在惬意。(这种定义,是否欠妥?“生活品质的体现”,没有品质,就没有艺术了?大家信服不?)

艺术有时无关高雅,就是最简单的柴米油盐。苏轼被贬那会儿,算是尝尽了人间冷暖。但他还是写下来“日啖荔枝三百颗”这样潇洒的诗句;连做饭都被他做成了一门艺术,东坡肘子至今仍是苏杭名菜。回想老先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样质朴的画面,成为了苏轼的人生艺术。(作品与生活,不宜混杂在一起说)

艺术源于生活,有时还会高于生活。托尔斯泰构思《安娜卡列尼娜》时,取材自社会新闻,他原想将安娜写成一个可恨的女子,但随着他对生活的领悟加深,安娜被创作成“不幸的人们的代表”,作品的立意也因而变得高远。艺术就这样与生活突如其来地相撞,撞出了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撞出了哲人们对生活无限的感慨。但当艺术失去了生活,就显得有些虚伪、做作了。只有将艺术与生活联系,才会迸发出最真实的情感与共鸣。(请把三个自己的小分论点“拼接起来”,看看。通不通?)

在某种程度上,生活是一门艺术。而艺术,也就是生活。(照应标题与开头,结构是圆合的,我欣赏)

【题目】(寒假作业作文题目)

请以《“小乐”与“大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习作】

小乐”与“大乐

                                      九年级    郑小松

乐,快乐,是一个人的基本情绪。(啥意思?什么是基本情绪?你造了一个词,一下子就“激怒”了阅卷人呀)一个人若没有乐,感受不到他就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但乐不是单一和纯粹的,它也分为大乐与小乐。(扣标题)

小乐如饮食之乐,享受之乐,是放松和舒适的快乐。看起来是不应该享受的乐,我们却时时刻刻在接受:晚上丰盛的晚餐是小乐,甚至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中,抱怨的一两句也是小乐。从好听的,符合道德伦理规范的角度来说,“小乐”是少被允许的,并不那么“正当”的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却是必须的。在生活中,一桌丰盛的饭菜洗去劳碌一天的疲惫,拥抱家的温暖;一场精彩的电影配上一通爆米能够把心中的迷茫和忧虑一扫而空;一杯可乐的饮料也能让你和朋友畅聊一宿。小乐同时也能够促进人际交往。近来网上常有“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之说,就是和朋友、亲人团聚时,无妨有一些“小乐”来帮助对方敞开心扉。小乐,人生万不可缺。(有道理。用生活小事的“乐”说说自己对人生活在世的理解)

小乐是好实现的目标,人人皆会,而“大乐”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过渡句段,很不错)

大乐如“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自豪和努力的快乐。在竞赛中看着自己带领的队伍获胜而欣喜是大乐,在教会身边的人或自己学会新知识时的喜悦是大乐,做出一件新的发明创造或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时,甚至观看国庆阅兵时的那股骄傲是大乐。大乐在事业上有绝大的帮助。在事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路上,是“大乐”支撑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和辉煌。(指明了“大乐”,也有一点点道理)

大乐与小乐是人生中必要的。(读者信服不?)倘若只有小乐,那变成了浅薄的人;若是只有大乐,那便是鼓励他人,独高自傲的人。所以,共同享受小乐,感受大乐,做最好的自己。(最需要展开的,你匆匆“收笔”了,太遗憾)

【郭老师看法】

两位小同学选了“议论”,我一看,就为小作者捏了一把汗。

你们从小到现在,基本是“两点一线”的家庭去学校,再学校回家庭的简单生活。你也许会说,我有课外阅读,我有游学研学,我有这个有那个,请问:其他同学有没有?

小小年纪,涉世未深,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活的经历是比较浅的,对世间万物世间人伦世间奥秘,应该是“只一瞥”——你一个小小少年的“议”及“论”,顶多是“把别人的话再说一遍”。

阅卷人年龄多大?阅历如何?

——一定是在生活的巨浪前被呛过几口水的成年人;

——一定是在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里进进出出几个来回的人;

这样一想:议论,不太妥。

时间关系,我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再接着说吧。

中考,实际是“一文得天下”!

好吧,今天上午,我就开始在“千聊”“郭瑞炜的直播间”里讲网络作文了,讲给初中生的,你来听听吧,也许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