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诗序辨说 三

 山间小河水 2020-02-12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此《序》得之,但哀公未有所考,岂亦以谥恶而得之歟?)

《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之好焉。(同上。)

《著》,刺时也。时不亲迎也。

《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此男女淫奔者所自作,非有刺也。其曰“君臣失道”者,尤无所谓。)

《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夏官:“挈壶氏,下士六人。”挈,县挈之名。壶,盛水器。盖置壶浮箭,以为昼夜之节也。漏刻不明,固可以见其无政,然所以“兴居无节,号令不时”,则未必皆挈壶氏之罪也。)

《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妺。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此《序》据《春秋经》《传》为文,说见本篇。)

《莆田》,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未见其为襄公之诗。)

《盧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义与《还》同,《序》说非是。)

《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桓”当作“庄”。)

《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此亦刺文姜之诗。)

《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又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此《序》得之。)

《葛屡》,刺褊也。魏地狭隘,其民机巧趣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

《汾沮洳》,刺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未必必为其君而作。崔灵恩《集注》“其君”作“君子”,义虽稍通,然未必《序》者之本意也。)

《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国小而迫”,“日以侵削”者得之,余皆非。)

《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国削,则其民随之,《序》文殊无理,其说已见本篇矣。)

《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此诗专美君子之不素飨,《序》言“刺贪”,失其旨也。)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此亦讬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辞,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

《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娱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河东地脊民贫,风俗勤俭,乃其风土气习有以使之,至今犹然,则在三代之时可知矣。《序》所谓“俭不中礼”,固当有之,但所谓“刺僖公”者,盖特以谥得之。而所谓“欲其及时以礼自娱乐”者,又与诗意正相反耳。况古今风俗之变,常必由俭以入奢,而其变之渐,又必由上以及下。今谓君之俭反过于初,而民之俗犹知用礼,则尤恐其无是理也。独其“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者为得之。然其所以不谓之晋,而谓之唐者,又初不为此也。)

《山有枢》,刺晋昭公也。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扫,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此诗盖以答《蟋蟀》之意而宽其忧,非臣子所得施于君父者,《序》说大误。)

《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诗文明白,《序》说不误。)

《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

《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此但为婚姻者相得而喜之词,未必为刺晋国之乱也。)

《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此乃人无兄弟而自叹之词,未必如《序》之说也。况曲沃实晋之同姓,其服属又未远乎?)

《羔裘》,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诗中未见其意。)

《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序》意得之,但其时世则未可知耳。)

《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序》以《史记》为文,详见本篇。但此诗若非武公自作,以述其赂王请命之意,则诗人所作,以著其事,而阴刺之耳。《序》乃以为美之,失其旨矣。且武公弑君篡国,大逆不道,乃王法之所必诛而不赦者,虽曰尚知王命之重,而能请之以自安,是亦御人于白昼大都之中,而自知其罪之甚重,则分薄贓饵贪吏,以求私有其重宝而免于刑戮,是乃猾贼之尤耳。以是为美,吾恐其奖奸诲盗,而非所以为教耳。《小序》之陋固多,然其颠倒顺逆,乱伦悖理,未有如此之甚者,故予特深辩之,以正人心,以诛贼党,意庶几乎《大序》所谓“正得失”者,而因以自附于《春秋》之义云。)

《有杕之杜》,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此《序》全非诗意。)

《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

《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献公固喜攻战而好谗佞,然未见此二诗之果作于其时也。)

《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未见其必为秦仲之诗。大率《秦风》唯《黄鸟》、《渭阳》为有据,其他诸诗皆不可考。)

《驷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

《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此诗时世未必然,而义则得之,说见本篇。)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此诗未详所谓。然《序》说之鑿,则必不然矣。)

《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

《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此《序》最为有据。)

《晨风》,刺康公也。忘穆王之业,始弃其贤臣焉。(此妇人念其君子之辞,《序》说误矣。)

《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序》意与诗情不协,说已见本篇矣。)

《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此《序》得之,但“我见舅氏,如母存焉”两句若为康公之辞者,其情哀矣,然无所系属,不成文理。盖此以下又别一手所为也。“及其即位,而作是诗”,故生此说。其浅暗拘滞大率如此。)

《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

《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陈国小,无事实,幽公但以谥恶,故得“游荡无度”之诗,未敢信也。)

《东门之枌》,疾乱也。幽公淫荒,分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同上。)

《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僖者,小心畏忌之名,故以为“愿无立志”而配以此诗,不知其为贤者自乐而无求之意也。)

《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此淫奔之诗,《序》说盖误。)

《东门之杨》,刺时也。婚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者也。(同上。)

《墓门》,刺陈佗也。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陈国君臣事无可纪,独陈佗以乱贼被讨,见书于《春秋》,故以“无良”之诗与之。《序》之作大抵类此,不知其信然否也。)

《防有鹊巢》,忧谗贼也。宣公多信谗,君子忧懼焉。(此非刺其君之诗。)

《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焉。(此不得为刺诗。)

《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悦,忧思感伤焉。

《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絜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

《素冠》,刺不能三年也。

《隰有萇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慾者也。(此《序》之误,说见本篇。)

《匪风》,思周道也。国小政乱,忧及惑难,而思周道焉。(诗言“周道”,但谓适周之路,如《四牡》所谓“周道逶迟”耳。《序》言“思周道”者,盖不达此意也。)

《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言昭公,未有考。)

《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焉。(此诗但以“三百赤芾”合于《左氏》所记晋侯入曹之事,《序》遂以为共公。然此乃天下之大势,非共公之罪也。)

《鳲鳩》,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此美诗,非刺诗。)

《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曹无他事可考,《序》因《候人》而遂以为共公。然乃天下之大势,非共公之罪也。)

《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分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董氏曰:“先儒以《七月》为周公居东而作。考其时,则陈后稷公刘所以治其国者,方风谕而成其德,故是未居东也。至于《鸱鸮》,则居东而作,其在《书》可知矣。)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此《序》以《金滕》为文,最为有据。)

《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家室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所以说也。说以使民,民忘其死,其唯《东山》乎!(此周公劳归士之词,非大夫美之而作也。)

《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此归士美周公之词,非大夫恶四国之诗也。且诗所谓“四国”,犹言斩伐四国耳,《序》说以为管、蔡、商、奄,尤无理也。)

《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二诗东人喜周公之至,而愿其留之词,《序》说皆非。)

《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