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2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1.67万人。 元朝沿袭宋朝建置,仍置巴州领县,属广元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四川置省之始),巴州属四川省广元路。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巴州为巴县,属四川承宣布政司川北道(简称四川北道)保宁府(治今阆中)。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复置巴州,领化成、通江、难江3县。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称帝(1644年),国号大西,巴州全属大西。 从清朝初到民国元年(1648年——1912年),巴州仍属四川北道保宁府,不领县。 民国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民国二年(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隶属四川北道(治今阆中)。民国三年(1914年),改四川北道为嘉陵道(治今南充),巴中隶属嘉陵道。不久裁废道制,以府、州、厅、县直属省政。 建国后(1950年1月),四川省分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属西南局(治今重庆市)。巴中属川北行署(治今南充)达县专区(治今达州)管辖,一直延续到1993年上半年。其间1950年4月,川北行署批准成立巴中中心县委,作为达县地委的派出机构,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1953年3月巴中中心县委撤销,三县直属达县地委。 1993年7月5日,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县一并撤县建市(县级),于当年10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6月14日,撤销巴中地区建立巴中市(地级),于当年12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以市管区县,辖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2013年1月18日,设立巴中市恩阳区,至此,巴中行政区划变更为两区三县(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 巴中市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为中切割低山、浅切割低山;南部为丘陵,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丘陵、平坝面积约为124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0%;山地占90%。最高海拔在北西部的南江县光雾山,为2507.0米;最低海拔在南部的平昌县黄梅溪,为268.3米,高差2238.7米。中北部山地,低、中山界线明显。中切割中山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米以上,多峡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形谷、平底谷,称山区平坝。三级阶梯状构造,从北到南逐渐降低。 截至2018年11月,巴中市辖2区(巴州区、恩阳区)、3县(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市政府驻巴州区江北大道。 |
|
来自: 刘红xs4fizqdvb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