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华学堂雅潇老师:大半积蓄买的教训,家长最好警惕

 雅潇老师 2020-02-12

那年,表姐14岁,经历了人生,刻骨铭心的教训。

事情发生在20年前,表姐家在县城做点小生意。家境一般。

按说做生意的人家孩子都对钱很熟悉。

然而表姐不是,她妈说她只需要负责读书就好,其它事情都不用操心。

一个周末的假期,表姐从寄宿学校回来,像往常一样只顾着看自己的书。

家里来了一伙买货的客人,和母亲小声嘀咕了一阵,母亲又和他们出去了一段时间。

回来就找家里的存折。表姐对于家里的存折放哪,有多少存款都没有概念的。

母亲拿到存折就让表姐带她去取钱。(母亲没啥文化,怕自己取不明白)

表姐问取钱干啥,母亲说你就别管了。

母亲的神色明显是不对的,表姐一直追问,可母亲就是很着急。

那段时间家里要买房子表姐是知道的,心底猜想可能是和买房子有关。

由于母亲什么也不肯说,后来表姐还是和母亲去了3家银行,取了10万块钱。

然后母亲回家后背着表姐在屋里捅咕了一阵,后来拎个袋子就出门了。

再后来,就是母亲急匆匆的回来说10万块钱没了,被骗走了。。。

原来,那伙客人就是骗子,先是借口打听算命的大仙,然后再找借口把母亲引出去。

在路上不断洗脑,然后母亲见到了“大仙”,“大仙”说表弟有血光之灾,需要用家里的全部积蓄“坐化”。

当然,大仙说钱,用完了会还回来的。

就这样,母亲被骗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而这钱,是表姐帮忙取的。

现在来看,那时候的骗术简直拙劣的可以,不过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罢了。

在母亲的心里,儿子的安全肯定是重于一切的。

仔细分析这场骗局,母亲的迷信占了主要。

但是如果表姐不是这么“漫不关心”。或许结局就不会这样。


水华学堂雅潇老师:大半积蓄买的教训,家长最好警惕

14岁的孩子,如果对钱有一定的概念,对母亲的行为稍加阻止;

或者给父亲打个电话,这场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而表姐之所以如此“无知”,是因为父母从不在她面前谈钱,和家庭经济有关的事情也一概不谈。

她也习惯了母亲经常背着她查钱。

虽然住校,但她基本没什么机会花钱,生活用品和食堂的饭卡都是母亲买好、充好的。

她只需要学习就好。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

1. 明明和富有,却节俭的苛刻。对任何人都很刻薄。

2. 能赚到钱,但高消费,赚的钱总是很快被花光,总是处于缺钱状态。

3. 很抠门的人,喜欢计较。爱占便宜。

无论是以上哪种,都是不讨喜的。

而我们也会遇见一些人:

虽然收入不高,却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乐善好施,收获了很多美好的人际关系。

即便是相似的经济条件,许多人的生活也不一样。

这些,都跟人从小就受的教育有关。

这种教育,就是财商教育。

财商:简称FQ。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

1. 认识金钱及其规律的能力;

2. 使用金钱及其规律的能力。

有人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懂得金钱了,小的时候不能让孩子染上“铜臭味”,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孩子6岁以前,家长就应该进行财商启蒙

只有更加了解财富对人的意义,将来才能更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6岁以前的孩子的财商启蒙,要从那几点着手呢?


一、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儿子4岁的时候,第一次跟爸爸去柜员机取钱,他当时看见机器里出钞票他都懵了。

回家后他跟我说他想要许多玩具,我说儿子那得花多少钱啊?

他说“没关系妈妈,有一个大柜子,它能变出许多的钱,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我知道地方,妈妈我带你去。”

我赶紧给他讲清楚柜员机的工作原理。

后来我又给他买了相关的书籍,让他知道钱是由劳动换来的

二、分清“想要”和“需要”

孩子总是想要许多玩具、零食、衣服等许多东西。

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和父母使用各种小计策。

这个时候父母如果简单的说“不行”或“不许”是不能阻止孩子们索取的欲望的。

要让孩子知道:想要的东西可以有许多,可以成为愿望,有愿望是非常美好的

但是,愿望是要等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或到了一定年纪才能实现。

父母所能提供的,只是需要的东西

三、亲自体会劳动


郭晶晶的老公霍启刚前几天发了一条微博:

让孩子们帮爸爸洗车,妹妹小奖励一些好吃的,哥哥可以赚取小零用钱。

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买东西背后的代价和付出。

大富豪尚且如此教子,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四、体验用钱购物

让孩子亲自购物,体验付钱、找钱的过程,能让孩子更加切实的了解商品的流通。

而且,随着对购物的认知,孩子会慢慢的学会列购物清单、学会比较等待。对金钱的认识会更具体化。

财商之于孩子与智商、情商同等重要。所以家长们万不能忽略。

水华学堂雅潇老师:大半积蓄买的教训,家长最好警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