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德西韦现在是中国的希望,也是吉利德公司翻盘的希望

 zjshzq 2020-02-12
近日,一种名为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美国新药,几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眼中“救世主”一样的存在。而研发出这种药物的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也非常“慷慨”,几乎第一时间宣布对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限时授权使用这种药的分子结构式。

瑞德西韦的分子结构式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披露,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住院6天后,开始持续高烧,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病情发展,只靠能吸氧维持,医生决定使用还没获批的新药瑞德西韦。第二天,患者奇迹般恢复了,不再需要吸氧,除了干咳和流鼻涕,也没有其他任何症状。

鉴于瑞德西韦的潜力,国家药审中心“特事特办”,很快批准了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申请。而在这之前,瑞德西韦现在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获得批准上市,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检验。


但这种“横空出世”的新药和这家公司真的是出于人道才表现得如此“慷慨”吗?

瑞德西韦背后是一家年轻的生物医药公司吉利德科技。相比辉瑞、默沙东这样的百年巨无霸药企,吉利德科技在国内没什么知名度。它2017年才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目前只有8款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

但这家曾经的全球药企TOP10公司不容小觑,它一直专注于抗病毒药物领域,稳坐丙肝药物和HIV药物的头把交椅。

实际上,瑞德西韦在这之前籍籍无名,这款药是一种在研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埃博拉病毒研发,冠状病毒并不是它关注的重点,但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试验中,瑞德西韦的表现远不及其他药物,获批上市更是遥遥无期。

如果这次瑞德西韦真能成为抗击冠状病毒的特效药,不但能给患者带来福音,也会带给这款药巨大的转机,让吉利德暂时松口气。

吉利德正面临危机。

它的丙肝药业务急速缩水,HIV药又被大药厂追击,市值相比2015年高位已经跌去一半。2017年高价收购了抗癌制药商Kite,却没什么产出,被Leerink Partners分析师列为过去10年最糟糕的交易之一。2019年,他们挖来了罗氏制药的CEO丹尼尔·奥戴(Daniel O'Day)掌舵,他上任后裁掉了20%的销售人员,转型却仍然看不到成效。

从这点看,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也是吉利德的一次机会。

仅就抗病毒药物而言,2005年禽流感大面积暴发,一下子让销量平平的达菲爆发式增长,各国政府订购量飙升至2亿盒,罗氏制药一年收益30亿美元。

显然,如果这次临床试验有满意的结果,瑞德西韦能够顺利上市,吉利德会打造出另一款“达菲”,再次演绎原研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