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研究

 赤峰有座红山 2020-02-13
凯恩斯获取行业策略!



1

智能手表是重要的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具备不可替代性

1.1 智能可穿戴市场高速发展,景气度持续提升

可穿戴设备属于便携式设备,包括 TWS 耳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AR/VR 等产品,通过软件支持和云端交互等多种技术实现其功能,广泛应用于娱乐、运动和医疗健康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便携化、智能化和功能集成化需求越来越高,叠加以蓝牙 5.0 为代表的无线技术、云计算和 AI 的迅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景气度持续提升。

根据 IDC 预计,2019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3.052 亿台,相比上年增长71.4%,其中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 8,450 万部,同比增长 94.6%,单季度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分产品种类看,耳戴式设备 Q3 出货 4,070 万台,占可穿戴设备比重为48.1%,腕带和智能手表分别出货 1,920 万台和 1,760 万台,分别占比 22.7%和 20.9%。从苹果业绩看可穿戴设备发展:市场快速扩张,可穿戴设备成苹果重要成长动力。受益可穿戴市场迅速扩张,以 AirPods、Apple Watch 和智能音箱为代表的可穿戴、家居及配件业务成为苹果公司增长最快的部分,2016-2019 财年营收复合增速为 36.08%,高于苹果公司6.46%的整体增速。在2019财年,苹果公司可穿戴及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80.49亿美元,已超过 iPad 业务,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强力引擎。

1.2 智能手表是重要的可穿戴设备是介于传统手表与智能手机间的创新型产品。

智能手表是可穿戴设备的一种,指符合传统手表技术要求,但又具备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手表。除了满足传统手表时间指示功能外,智能手表还集成了大量其他功能,如智能提醒、天气预报、GPS 导航、心率监测、运动记录等,并能实现智能手机的部分通讯功能,如接听电话和收发短信,部分智能手表可安装支付软件实现支付功能,并通过与 TWS 耳机连接来收听音乐。智能手表的显示方式囊括指针、数字、图像等多种形式,是介于传统手表与智能手机间的创新型产品。

1.3搭载 eSIM 卡增强独立性,智能手表成万物互联新入口

智能手表发展在初期存在功能单一、生态不完善和操作系统不成熟等缺陷,大部分通讯功能(如拨打电话、接收信息等)需要与手机连接才能实现,甚至需要通过手机下载软件或更新App 以获取更多功能,因此被认为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品。但随着 eSIM 卡的引入和智能手表生态的日益成熟,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解决,智能手表开始摆脱“手机配件”的固有印象,作为独立的产品发挥作用。

终端厂商迅速跟进,智能手表成万物互联新入口。eSIM 的引入大大提升了智能手表的独立性,智能手表品牌商也在积极推进 eSIM 发展,截至 2020 年 2 月,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厂商均已推出支持 eSIM 的智能手表产品。在 5G 时代,支持 eSIM 卡的智能手表将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入口和节点,而不再被视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

2

新冠疫情激发全民健康意识,智能手表健康定位再获关注

2.1 智能手表紧贴皮肤,是采集人体数据的最佳方式

智能手表紧贴人体皮肤,能获取多种身体数据指标。智能手表紧贴人体表皮,其内置的多种传感器可有效采集智能手机无法获取的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血氧、血压等,并在相关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管理健康数据以及疾病预防。此外,部分智能手表还集成了睡眠监测、久坐提醒、喝水提醒和摔倒检测等功能,广泛适用于工作、出行、运动和睡眠等多种日常使用场景。

智能手表是人体健康数据的重要入口,对终端厂商而言具备重大战略价值。与手机相比,智能手表紧贴人体表皮且佩戴时间较长,是持续采集人体健康数据的最佳方式,有望成为医疗行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大数据时代,终端厂商将智能手表采集到的个体健康信息进行汇总,即可形成庞大的人体健康数据库,若对人群健康数据进行分析与二次加工,对于终端厂商而言将具备重大战略价值。终端厂商可与权威医疗机构合作,在身体数据监测、慢性病预防和急性病急救等方面施展拳脚。

以华为手表为例,华为在 2018 年加入 301 医院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截至 2019 年 7 月该项目注册用户已超过 34 万,筛选出高风险用户超过 600 人,经过回访加上最后确诊超过 300 人。智能手表的 24 小时心律监测功能可提供医院平时难以获取的心脏健康数据库,方便医疗机构针对心脏健康开展研究,广泛的患者筛查和早期的发现也能帮助医院及时发现潜在隐患,提升诊断效率。

智能手表各项功能通过内置各类传感器实现。在智能手表中,无论是心率监测、睡眠监测等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功能,还是 GPS 定位、温度/湿度监测、气压测定等感知周围环境的功能,均需通过相关传感器才能发挥作用。智能手表通常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光学心率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十余种传感器,各传感器对外部信息进行及时采集、识别和处理,帮助智能手表实现其基本功能。

2.2 新冠疫情激发全民健康意识,智能手表健康定位再获关注

医疗健康市场前景广阔,医疗卫生费用稳步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开始充分释放,医疗卫生费用近年来维持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8 年我国年度卫生总费用从 28,119 亿元提升至 57,99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82%,人均卫生费用从 2,077 元提升至 4,148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22%。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和医药生物和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更多健康需求将得到满足,未来十年我国医疗健康市场有望维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健康监测仍然是智能手表用户最关注的功能。随着智能手表不断发展,其集成的功能也不断完善,包括但不限于通话、视频、聊微信、GPS 定位、运动管理和健康监测等。根据速途研究院调查显示,超过 70%的潜在用户在选购智能手表时会考虑产品健康监测功能的完善程度,在所有功能中受关注度排名第一,也反映出人们对智能手表健康监测功能的日益重视。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再次唤醒公众健康意识。自今年一月份以来,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国内迅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宣布新型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我们发现在最早公布的 17 个新型肺炎确诊案例中,有 8 起案例存在慢性病史,占比接近 50%,且死亡案例中老年人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感染案例中的比例。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普遍偏弱,且较多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基础疾病,因此对新型肺炎疫情抵御能力不足。我们认为此次肺炎疫情将再次激发公众的健康意识,一方面可通过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另一方面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日常监测也将更加密切,而将健康监测和运动管理作为主要卖点的智能手表有望获得更多青睐。

血氧饱和度为新型肺炎重要监测指标,智能手表再受关注。

血氧指血液中的氧气,血氧饱和度(SaO2)则指血液中被氧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监控参数,一般认为 SaO2正常值不应低于 94%,低于 94%则为供氧不足,若在 90%以下则为严重缺氧,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身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是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因此对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测也是提前发现新型肺炎的重要方式。《WHO2019 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指南》中将 nCoV 疫情分位轻、中、重度,后者包括重症肺炎、ARDS、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其中氧合状况为重症肺炎和 ARDS 重要检测标准之一。

部分智能手表如华为 Wach GT 2、荣耀 Magic 2 和佳明 Fenix 5Xplus 等内置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可随时对人体血液中氧气饱和度进行检测。其工作原理为:血液中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和红光的吸收比率不同,测量设备使用红外光和红光两个LED 同时照射手指,测量反射光的吸收光谱,即可测量出血氧含量。该功能最初为登山爱好者设计,它可以及时提醒避免登山者出现缺氧状况;对于有类似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的用户,智能手表的血氧监测功能同样可以派上用场,因此此次疫情中再次获得关注。

3

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各大厂商加速布局

3.1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各大品牌加速布局

智能手表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空间迅速拓展。随着包括 TWS、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设备硬件创新逐步成熟,以及与智能手机组成的应用生态日趋完善,智能手表受众群体和出货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根据速途研究院资料,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从 2015 年的 2,080 万台增加至 2019 年约 6,260 万台,年复合增速为 31.7%;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初步统计,2018 年国内智能手表(不含儿童智能手表)总销量为 205 万支,预计 2021 年达到 700 万支,2017-2021 年 CAGR 高达 53.5%。

苹果占据市场近半份额,其他品牌加速入场。市场调研机构 Strategy Anlalytics 发布的2019Q3 智能手表行业出货量报告显示,2019Q3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 1,400 万台,同比增长 42%,其中 Apple Wath 出货量约为 680 万部,相比 18Q3 同比增长 51%,占据全球 48%份额,继续领跑全球;预估 2019 全年出货量达到 3,070 万台,相比 2018 年增

长36%,超过瑞士手表行业全年总出货量;三星、Fibit 19Q3 智能手表出货量分列第 2、3 位,而华为、荣耀和小米也在 2019 年下半年先后发布智能手表新品,OPPO 和 vivo 也相继宣布将推出智能手表,智能手表领域开始成为手机厂商继智能手机和 TWS 后的又一竞争战场。

3.2 部分终端厂商动态

Apple Watch:主打健康 运动定位,领先地位稳固。从 2014 年 9 月苹果发布第一代AppleWatch 至今,苹果已发布了 5 代智能手表产品,虽然产品功能日益丰富,但关于健康功能的定位始终未发生变化,苹果引领的健康生态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此外 Apple Watch还兼顾运动场景需求,提供跑步计数、GPS 导航等实用功能。初代 Apple Watch 发布后市场份额快速扩大,并迅速成为智能手表市场的引领者。

华为:精简化设计有效延长手表续航,GT 系列获市场热捧。华为是智能手表的较早布局者,与 Apple Watch 功能不断丰富与完善,给智能手表不断做加法相比,华为从2018 年发布的 Watch GT 开始给智能手表做减法,在保留健康监控和运动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手表功能进行精简,不再支持 eSIM 卡通话和在手表应用市场安装第三方App,并采用麒麟 A1 低功耗可穿戴芯片,在运动、音乐、智能心率、睡眠监测等多传感器工作下,实现了更低功耗运算和更长续航时间。根据华为官网数据,在典型使用场景下,华为 GT2 42mm 版续航时间长达 7 天,46mm 版续航时长可达两周,不再需要1 天充 1 次电,更便于用户长时间佩戴。与 Apple Watch 相比,GT2 解决了智能手表续航时间短的痛点,圆形表盘和极简设计也更符合传统手表的形态,因此获得市场热捧。根据华为官方透露,Watch GT2在上市后45天内全球突破量突破百万,相较第一代提前了3个月。

4

市场规模扩张催生供应链需求,关注核心受益环节

随着底层硬件的持续创新和应用生态的不断完善,智能手表全球出货呈明显加速趋势,部分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供应链需求快速提升。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浪潮下,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智能手表的智能手表供应链企业有望受益于智能手表的行业爆发趋势,迎来订单、业绩的双重增长。

智能手表产业链环节较多,但可大致分位上游主控芯片、中游零部件和下游组装代工三大环节。从 Apple Watch Serie 5 的 BOM 表来看,整机预估价格约为$145.45(约合人民币1018 元),其中主控主控芯片价值占比约为 46%。从 Apple Watch S5 拆解结果可以看出,Apple Watch 内部零部件以苹果自研和国外厂商供应为主,国内厂商参与程度较小。


而从华为 2018 年发布的 Watch GT 拆解结果来看,华为 Watch GT 整机预估价格约为80美金,其中主控芯片占整机价格约为 25%。相比 Apple Watch S5,华为WatchGT 的国产

零部件占比提高,包括 AMOLED 屏幕及手表电池均来自国内供应商。在华为 Watch GT2中,华为开始采用自研的麒麟 A1 低功耗处理器,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由苹果、华为智能手表拆解结果可知,与智能手机相比,主流品牌智能手表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国内供应商的主要机会体现在屏幕及模组、玻璃盖板、电池、FPC和组装代工等环节。

5
投资建议

智能手表贴身佩戴的特点使其作为日常健康监测设备的地位难以动摇,在可穿戴设备兴起的趋势下,与智能手机和 TWS 耳机组成的生态闭环日趋成熟,用户体验不断升级。

们认为随着智能手表底层硬件的逐步完善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叠加各大厂商加速布局,预计智能手表出货量在 2020 年将维持高速增长,相关供应链公司有往迎来超预期的业绩提升。建议关注显示屏/触控显示模组、玻璃盖板/陶瓷后盖、FPC、组装代工等核心受益环节。

重点关注标的:

显示屏:京东方 A(000725);

触控显示模组:长信科技(300088);

玻璃盖板、陶瓷后盖:蓝思科技(300433);

FPC:鹏鼎控股(002938)、东山精密(002384);

电池:欣旺达(300207)、德赛电池(000049);

ODM:立讯精密(002475)、歌尔股份(002241);

SiP:环旭电子(601231)。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如预期等。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