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寿全(1824年-1911年),字钦安,即道光四年生、宣统三年卒,四川邛州人,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止唐先生。其学术上溯《周易》、《内经》,中得《伤寒》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作,故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 基本信息
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擅用附子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学术特色十分鲜明。为发掘医学流派,编者收集了20位火神派名家的270个精彩案例,展现了他们丰富各异的,临床特色,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风格独特,疗效突出的名医案例,并进行了精彩的诠释。本书是作者《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的姊妹篇,选案精严,评析确当,予人启迪,不仅可传承和发扬火神派的精髓,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医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界人士、中医爱好者和中医院校的学生阅读。 所谓火神派,是因为该派风格独特,以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著称,屡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代有传人,发扬光大,历百余年而不衰,至今犹有余韵。中医史上有金元四大家,有经方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等,千百年来,它们各树一帜,各呈异彩,汇聚而成中医学的丰富源流。鲜为人知的是,在清代末年,四川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火神派。以笔者看来,其理论之精妙,用药特色之鲜明,影响之大都不下于上面各家医派,堪称中医宝库里的明珠,实有发掘之必要。各位同仁若有兴趣或有相关资料,万望不吝赐教。医史证明,凡能创造一家学派者,必有领军人物和几个代表人物,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著述与相当的临床实践(医案)。这几条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以造成影响。按此标准衡量,火神派可谓条条具备。其领军人物是郑寿全。 火神派形成于清末,是中医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流派。学术上,火神派以《内经》为宗,“洞明阴阳之理”,“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尤其重视阳气的作用,对阳虚阴盛病证的辨识深刻而全面,擅用大剂姜附等辛热药物及扶阳方法治病,用方则多为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这是火神派最鲜明的特点。火神派发展至今百余年来,在临证及理论方面有超过前人之处,对后人也颇具影响,传承其学说者代有其人。 郑钦安中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且私淑郑钦安者应该更多,举其要者录之。如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唐步祺、卢崇汉等,皆为近现代名医,其主要著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伤寒质难》、《吴佩衡医案》、《扶阳讲义》等,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临证实用性。 限于眼界,其它未知的火神派传人更是不知凡几。回顾一下,医史上除张景岳以擅用熟地而称“张熟地”,余师愚以擅用石膏而称“余石膏”以外,像火神派这样众多医家享有“某火神”、“某附子”之誉者,可说绝无仅有,足证其用药风格之鲜明,历代薪传不断,影响堪称深远。 著作郑钦安是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辨治的独特经验总结,对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仲景学术传世之作。本书将这三书重排,合订为一册,改为大32开精装出版,是一部优秀的医学参考书。 用药特点所谓火神派,是因为该派风格独特,以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著称,屡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代有传人,发扬光大,历百余年而不衰,至今犹有余韵。中医史上有金元四大家,有经方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等,千百年来,它们各树一帜,各呈异彩,汇聚而成中医学的丰富源流。鲜为人知的是,在清代末年。四川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 火神派。以笔者看来,其理论之精妙,用药特色之鲜明,影响之大都不下于上面各家医派.堪称中医宝库里的明珠,实有发掘之必要。各位同仁若有兴趣或有相关资料,万望不吝赐教。医史证明,凡能创造一家学派者,必有领军人物和几个代表人物,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著述与相当的临床实践(医案)。这几条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以造成影响。按此标准衡量,火神派可谓条条具备。 洞明阴阳之理,“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郑钦安语)临床上则“用仲景之法”,用药多为附子、干姜、肉桂等,附子常用至100g以上甚至300g,尊附子为“百药之长”(祝味菊语),用方则多为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这是火神派最鲜明的特点。用药上虽有执滞之嫌(其它医派如寒凉派、温补派亦有此特点),但该派持论还是公允的,并不专用姜附,其它药当用者则用,并不偏颇,“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郑钦安语)。对附子的应用有一整套铰为成熟的经验,包括其配伍和煎煮方法,如祝味菊用附子多配伍磁石、枣仁等;吴佩衡大剂量投用附子时。必令久煮3h以上。以口尝不麻舌口为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