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袁承志dtau70na 2020-02-14

徒步最重要的东西是双脚。

废话!

是的,当然是废话,但是新驴在步道上,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享受徒步的乐趣上,却忽略了对双脚应有的保养。而一旦脚上起了水泡,即使是一个小泡,也会影响你每一步的感觉,兴致自然也就大打折扣。所以户外徒步,保护双脚不起泡至关重要。

水泡是怎么形成的

医学上,水泡的产生是由于皮肤受损,在皮肤表层和皮下组织之间聚积了体液,一般是清晰的血清或血浆,偶尔也会聚积一些血液(血泡)。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脚跟腱水泡

步行时,鞋和脚在同一位置不断的反复摩擦而发热,在汗水的帮助下,就很容易在热点起水泡。所以,减少摩擦和汗水是防止水泡最主要的手段。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脚趾水泡

怎样预防水泡之一:装备

预防水泡首先要准备合适的装备。

合适的鞋(Shoes)

鞋首先要合脚,否则不用长途出行,日常步行也都能磨出水泡。鞋太小或太大,过紧或过松,都会导致摩擦。不过,远距离徒步,脚会肿大,选鞋时我用的是“拇指律”,即鞋内脚趾前仍保留一拇指宽度的空间。

合脚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轻的徒步鞋。如果线路不是冬季、雪地、高原之类,或者步道没有铺满硌脚的碎石,越野跑鞋一般是最佳的选择。越野跑鞋轻便、灵活、舒适、便宜,虽然不防水,但是透湿性强,能较快排散脚上的汗水。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越野跑鞋

部分型号的越野跑鞋号称无需磨合,不过多日线路出发前,最好还是换上鞋适应几天,尤其是新鞋。背着包、穿着鞋,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走,也许看上去古里古怪,但有助于磨合鞋和脚,让皮肤更坚强些,更早进入状态。

合适的袜子(Socks)

袜子也同样关键。和其他户外衣物一样,袜子也要首先避免纯棉的面料。纯棉吸汗但不透湿,运动会很快导致鞋里湿漉漉,反而更容易造成水泡。

羊毛,尤其是美利奴羊毛,是徒步袜最好的天然面料。羊毛细密柔软、舒适保暖,最重要的是擅长调节温度,透湿性强,能迅速将汗水从皮肤吸走排出,而且天然抗菌,一双袜子穿几天不洗也不会有味。

不过美利奴羊毛制品价格较贵,易皱易缩水易起毛球,需要精心养护,有的人还对其过敏。另一个不错的选择是透湿、快干的涤纶(人造纤维)面料,如COOLMAX等。实际体验中,COOLMAX的透湿和快干效果于美利奴羊毛不相上下,而且更结实耐用,但遇水后保温性能会下降,并且不具备天然抗菌性。

脚汗较多的驴友可以尝试在美利奴羊毛袜里再穿一层较薄的涤纶衬袜(Liner Socks),能有效的减轻脚和鞋之间的摩擦,而且也不会感觉过热。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衬袜

脚趾间的摩擦也很容易生成水泡,一双五趾袜(Toe Socks)可以隔离脚趾,能避免趾间摩擦,保持趾间干爽,杜绝水泡。穿五趾袜有点儿麻烦,要费点儿劲把脚趾和袜子对齐,每个脚趾缝拉紧,否则可能反而会增大趾间摩擦。刚穿五趾袜也许不大习惯,不过顶多一天也就能适应了。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五趾袜

绑腿(Gaiters)

在野外徒步,石子、砂砾、草根、树叶、小枝杈之类零碎很容易钻进鞋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尽快处理,很快就会磨出泡来。一双徒步绑腿封住鞋口,可以有效地阻挡小颗粒进入。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三季绑脚

其实,看了上图就知道,叫“绑脚”甚至“绑踝”比叫“绑腿”更确切一些。无论是中文“绑腿”还是英文“Gaiters”,都容易和长筒的雪地绑腿混淆,购买的时候要稍加注意。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雪地绑腿

怎样预防水泡之二:技巧

单有合适的装备,徒步不讲究技巧,脚上还是有可能起泡。

系鞋带(Shoelace)

系鞋带讲究中庸之道,不紧不松。太紧,会阻碍血液循环;太松,脚会在鞋里打滑,或者说,摩擦。鞋带的系法多种多样,应根据自己的脚形找出最合适的方式。

剪脚趾甲(Toenail)

下坡时,脚在惯性作用下会自然向前顶,如果你的鞋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又留着过长的趾甲,嗯,结果可想而知。中、短距离的多日线路,出行前,先修剪趾甲,而数周和数月的长距离穿越,应随身带一把有指甲钳的多功能刀。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多功能刀

锻炼双脚(Train Your Feet)

平时不经常步行,脚上的皮肤也就比较嫩,猛的走个十几、二十里路,自然容易起泡。平日里少开车多走路,脚上的皮肤与鞋袜间的摩擦多了,也会逐渐变得更强壮厚实,也就更难起泡。

歇口气(Take a Breather)

在步道上,利用午饭、滤水之类休息时间,把鞋、袜脱下来,放松一下双脚。这不仅有助于双脚恢复力量、发散汗水,还可以趁这个时间检查一下是否已经有了热点,以便及时处理。

换一套袜子(Change Socks)

脚汗较多的驴友可以尝试多备一套走路的袜子,半途休息时换一下,把湿袜挂在背包外晾着,只要不是阴雨天,一般到了露营地也就干了。睡前再换上一双保暖的袜子,把第二套湿袜挂起来晾一晚,第二天出发时,又有两套干爽的走路的袜子了。

怎样预防水泡之三:护肤品

对于绝大多数背包客来说,依照上面的几条原则应该足够避免脚上起泡,如果仍不放心的话,也许可以试试些护肤产品。

爽脚粉、润滑剂、止汗剂(Foot Powder/Lubricant/Antiperspirant)

在脚上均匀的撒一层爽脚粉,或者喷一些止汗露,可以保持脚部干燥;而薄薄地敷一层凡士林(Vaseline),不仅能止汗,还有润滑功能,都能减少摩擦,预防水泡。

不过,使用护肤品是万不得已的无奈之举,有几个明显的缺点。首先,护肤品最终会被吸收,失去效果,要不断的重新撒、喷、敷,会破坏行进节奏。第二,如果依赖这类消耗品,就要携带相应的包装盒,增加了负重。另外,粉与汗水有可能会浑成小浆糊块,反而造成摩擦,出发前最好先抽时间先尝试一下。而凡士林等润滑剂则很容易渗入、黏在袜子的毛线里面,再次换袜子的时候或许会觉得不舒服。

总之,能不用就不用。

怎样处理热点

一旦感觉脚上有热点、疼痛或其他不适,立刻停步,及时处理。这非常重要,拖延只能让你后悔莫及。

老驴们会介绍用结实的管道宽胶布(Duct Tape)贴在热点上,防止进一步摩擦。DT是驴友背包里常备的工具,除了用来修补帐篷、背包、外套、雨披之类,还有很多其他用途,但用来覆盖创口却并不好。因为DT不透气,汗水排不出去,会导致覆盖处的皮肤变得更软而更容易起泡,汗湿下也更容易失去黏力而变松,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甚至还可能造成新的摩擦点。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管道宽胶布(Duct Tape)

更合适的用品是运动胶布(Leukotape P),因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发散汗水,所以也不容易脱落。剪一截收在急救袋里,不仅可以用来贴热点,也可以替代创可贴来贴伤口。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运动胶带(Leukotape P)

小贴士:如果你已知脚上某些部位容易起泡,不妨在上路前先用运动胶布贴上。

怎样处理水泡

水泡通常可以对其下面的组织形成缓冲作用,以免受到更多的损害,也能帮助伤口尽快痊愈。平时,小水泡甚至可以不用处理就能自行消退,待新皮肤长出来后,老皮肤会自动脱落。但是在步道上,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则可能越变越大,越来越疼。

一旦发现了水泡,不要轻易挑破,水泡下的皮肤细嫩脆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发展成脓肿。可以先用一层(最好两层)医用纱布覆盖在水泡上,然后再贴上医用胶带,这样可以保护水泡表面不再继续遭受摩擦,而在揭下胶带时,也不会因为黏在水泡上而将其拉破。

鼹鼠皮(Moleskin)是户外圈常见的水泡专用贴,其实一面是一层棉织物,另一面是粘胶,和家具脚垫一个意思。用的时候,在中间剪一个比水泡稍大的圈,把圈套在水泡上粘好,这样就把水泡四周垫了起来,一层不够还可以再加,最终是要水泡不再遭受摩擦且还能继续透气。不过实际用起来,并不如医用胶带方便、牢固,大多数老驴已转向使用医用胶带了。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Moleskin圈

如果感觉水泡过大或即将破裂,那么还是戳破更好——在一个受控环境下,可以将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准备好针、酒精片、碘伏片、纱布和医用胶带等工具,如下操作。

  1. 首先用水或酒精清洗水泡及其四周。
  2. 然后用酒精片(或火苗)给针消毒。
  3. 在水泡底部将其刺破,注意不要戳到下层的皮肤上。
  4. 小心地把水泡里的液体挤出来,尽可能挤干净。
  5. 用碘伏片给水泡和四周杀菌,注意保留水泡表皮以防感染。
  6. 如果带有急救用抗生素软膏,可以在破口处敷一些。
  7. 盖上纱布,粘上医用胶带。

脚上起泡怎么办,徒步爱好者必看怎样预防和处理脚上起泡

总结

脚上起水泡在户外很常见,但只要依照正确的方式,预防和处理都不是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