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因爱好研习诗词多年,在不断学习中摸索前行,同时长期在网络与天南海北的诗友多有切磋互动,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开阔了创作的眼界,也积累了一些心得,现总结分享如下,若有不妥之处,亦请方家斧正。
一、诗词创作应该严守格律
诗词格律在唐宋后已臻完善,今人不应以追求突破为名,疏于功课,擅自修改。不以古音韵的诗词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格律诗词。不能熟谙平水韵,懒于学习,便不能体会到先贤诗文的妙处,好似现今坐火车,快是快了,但断断不能有纵马驰骋的快乐。既然有心钻研此道,便应通晓古音韵。以今韵整出一篇非驴非马的东西,平仄必然有误,似是而非,谬之大矣。
格律诗词当遵守格律,再于规则中讲究意境,做到和谐统一,方为上品。闻一多先生曾把它比作“戴着镣铐的舞蹈”,十分形象。若不讲规则,随意填写,失了约束,写得再妙,也属自由体。格律好比皮,内容好比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写绝句、律诗应严格参照平仄表,填词则应依词谱而填,如《钦定词谱》、《白香词谱》等。如果仅是字数相同,而不论平仄,不能称作格律诗词。关于用韵,绝句、律诗应严格按照《平水韵》,不同部的不能通押,这里面就有个古音与普通话的出入问题,有些字用普通话念是同一个韵母,而在《平水韵》中并非一个韵部。比如“残”和“蝉”,普通话读来都是an的韵母,而在《平水韵》中,“残”属上平十四寒,“蝉”属下平一先,不能通押。而词的用韵相对宽些,但也不能以今音来猜度,以至于用错。可参照《词林正韵》或《词韵简编》等,书中标明同一部的可通用。
今人作古诗词,应注意的是入声字问题,今音中已无入声字,而古音中有。最简单的方法是区分混入普通话平声中的入声字,比如“别、一、白、石、曰、碣”等等,不能因今音是平声便作平声用,写进诗词中,其实它们属仄声。诗词也有句式问题,例如:七言句有三四结构和四三结构,有分别,作词时一般不能乱用,作诗亦当注意。自我感觉写格律诗词,太现代化的词应少用,读来不伦不类。
二、诗词创作应该善用修辞手法
诗词若纯表达内心,无有修辞手法,真是真了,未必很美,既然是一种文学形式,那便有文学的特点,若仅以“真”为标准,那众生皆可为诗词,如此诗词倒成了大众艺术,可以复兴了。
学养与感受应是相辅相成的,有学养而无感受便成强扭之瓜,有感受而无学养即为无本之木。把感情作为诗词创作的重点,忽略了形式,倒也似入了偏门。譬如一些歌颂体,直白而似口号,对作者或许是真感情,但读之令人不快。个人也不中意直白的诗词,比如《凤凰涅槃》,感情浓烈,却少了内涵蕴藉。
三、诗词创作应该追求自然浑成
所谓浑成,依百度百科为:【浑成】道教词语,喻大道,犹言自然。一作“混成”。《道德经 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抱朴子内篇 畅玄》:“恢恢荡荡,与浑成等其自然”。
自然为浑成之要旨,如刻意避古而就今,与其相悖,亦是不妥。风花雪月,铁牛灰机,皆为我所用,妥帖平顺,方为上品。简言之,意象当为作者趋使,非其趋使作者。囿于景物,旁征博引,多论古今,不如随文遣物,信手拈来,自然妥帖便可。强扭造境不可,然刻意避用亦不可。
四、诗词探讨应该兼容并包
诗词学术之争,当不涉其他,大可推崇。流于刻薄,失于大道。复古也罢,求新也可,无须举世皆同,各人理念有异,亦属正常。战国思想家辈出,争鸣也。窃以为最好能有作品佐证,言之有据,理论联系实际,亦有利于后进来者。
网络为平等自由之所,争鸣讨论,虽锋芒交错,然于诗词之道亦有增益。人为个体,所喜所恶,各有偏废,党同伐异不可,粉丝心态不当,小儿女情态亦不妥也,至于剑走尖酸,唯我独宗,亦不为正道也,争鸣齐放,方有益于技业。况当今诗道已颓,好诗之人式微,网络相遇,已属缘份,更应摆正心态,爱惜相护。若染文人相轻之习,实大憾也。惜哉惜哉。
五、诗词创新应该谨慎合辙
诗词创新应谨慎探索,过于尖新或过于拟古都是不可取的,如何在诗词这个旧瓶里装下新时代的美酒,值得今人好好研究探索。网络诗词创新鼻祖“书生霸王”赵缺诗话有云:有欲从吾学诗者,问曰:“先生有何门规?”曰:“其一,十年之内不得言改革。”环视左右,能言诗词大宗者,有几人乎?窃以为,描摹尚不能似,多言创新,未必为佳事。
诗词词若与今天流行音乐融合,如不遵循原作,随意发挥创新,极有可能成为强扭之瓜。试举一例:歌者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以东坡先生原文,虽然传唱很多,个人以为也就平常。此为东坡怀念胞弟子由而作,感情真挚自然,而王的演义倒多了一分森森然之气,颠覆了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