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新冠病毒的战争,是一场上下求索

 程穆泽 2020-02-15
文/辛泽铭
王贵强,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从参与编写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再到多次接受深圳卫视专访。王贵强表示:“老百姓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多了解些医学知识,对大家更好地应对疫情可能有所帮助。
图片
找到病毒的中间宿主为何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究竟是怎样的?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能否战胜病毒?淋巴细胞低意味着什么?王贵强在一小时的专访里从医学角度出发,详谈了新冠肺炎的种种。
希望以下的采访实录和信息解读,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疫情。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王贵强:
证明一个新的疾病是传染性疾病,首先要通过“科赫法则”找到病原,然后复制出这个由病原导致的疾病。
科赫法则(Koch postulates)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这是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在1884年提出的标准,用来判断某种病原体和某个传染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简单来说,首先需要确定导致感染新冠肺炎的“幕后黑手”是谁,即病原体为何。通过科赫法则的科学研究,中国的专家们已证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就是这次肺炎的病原体。
尚未明确的中间宿主
图片
王贵强:
病原清楚了,但中间宿主还不确定。如果控制不好中间宿主,仍然会造成传播。
比如说像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可能果子狸是个中间宿主,后来大家不吃、不养、也不再交易了,那可能就没有SARS感染人类了。但是像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是骆驼作为中间宿主,只要还有骆驼持续带着这种病原体,就可能再传染给人,所以MERS它可能还会发生。
如今,人们“谈蝠色变”是因为了解到此次新冠肺炎和同属冠状病毒家族的SARS天然宿主很可能都是蝙蝠。从免疫学的角度看,不少病毒具有“种属特异性”,即不同动物之间无法直接传播。病毒往往通过自身的变异跨越了“种属特异性”这道藩篱,实现了物种间传播,进而演变成“动物传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蝙蝠与人类之间是否存在一个中间宿主,成为“动物传人”的桥梁就显得非常关键。因此比确认天然宿主更重要的,是确认病毒的中间宿主——也就是找到病毒从蝙蝠到人之间的传播链条。
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
图片
王贵强:
除研究病原体、中间宿主以外,临床上更需要研究发病机制的问题。
发病机制是指在身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失衡的病理过程。
之所以称为机制,就是每种疾病都有其一定的发病规律,并呈现到全身或局部的病理、临床反应。王贵强通过轻症、重症两种情况向我们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病毒在体内的发病机制。
王贵强:
从一般来讲,一个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以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活化,自我的防御系统会试图清除这种病原微生物。防御系统如果很强很到位,病原体进入以后就会被清除掉,就不会导致后续的疾病了。
现在的轻症病例,甚至有些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它(机体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原体,不再往下侵入,不导致肺炎。(但也存在一过性感染好了之后,成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
那么重症病例,病人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系统)被攻破了,病毒进入到肺里,在肺泡里繁殖。繁殖以后,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等等层面再复制以后,它就会再释放病毒,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再去攻击它。而再攻击的过程可能会导致损害,免疫是把双刃剑,攻击越强烈,伤害也越重。
在最新版的诊疗方案里,加入了细胞因子检测,希望通过对炎症因子的观察,发现发病机制的问题,从而找出针对性的治疗决策。
确诊症状之一的发热
图片
王贵强:
“发热”是确诊新冠肺炎的标准之一,发热本身就是天然免疫活化(一线免疫系统)的过程,炎症因子的释放,是这些细胞活化的结果。
而恰恰炎症因子本身就是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抑制的过程,包括产生的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等,都对病原微生物是有攻击的。
炎症因子会导致体温上升,所以会出现发烧、肌肉关节酸。
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图片
至此,我们知道了“发热是天然免疫活化的过程”。而通过测量体温来判断发热程度,进而推测出病患的感染程度。
王贵强:
天然免疫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不认识你我就打你。而特性免疫针对性很强,专门打那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这种杀伤是有方向性的,叫特异杀伤。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低淋巴细胞百分比
免疫淋巴细胞,它与新冠肺炎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管中循环的淋巴液中,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系统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
王贵强:
这个病有一个特点:淋巴细胞百分比低。淋巴细胞低,它的作用就比较弱,导致病情恶化、病毒持续在体内存在。
淋巴细胞比率低是因是果?是因为病原感染以后淋巴细胞受抑制了,还是因为大量的淋巴细胞去攻击病毒而被消耗掉了,这还不清楚。
在与病毒打仗的过程中,免疫系统是我们的“正规军”,正规军少了,仗肯定不好打。那淋巴细胞作为“正规军”里的“王牌旅”,在和新冠病毒的战役里,究竟是被抑制的“征不上兵”,还是大量消耗的“英勇战死”,还是两种情况都有。我们尚未可知。
新冠肺炎的已知与未知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知晓些什么,但同样也仍未知很多。不仅是我们,专家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比我们知晓的更多些,向未知的探索也更多些。
王贵强:
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有很多的空白,需要更深入研究。
需要把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拿出来看,这次卫健委开会我提出加上LDH(乳酸脱氢酶)的比对,包括肌钙蛋白的变化。
从临床医生来讲,从疾病整体大的预防来讲,是“治未病”,但这个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强调“治未重”。医生要有下象棋的理念,多看几步。从蛛丝马迹中找到可能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并做以干预。
记者手记
图片
在结束与王贵强的教授的专访后,他说:“希望能给大家普及一些知识,让大家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像光说加强锻炼可能很多人不太重视,但是明白了免疫系统的作用,大家也许就能听的进去。”
送王教授离开的时候,北京的天已黑,但路灯很亮,就像科学与知识,会照亮前方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