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水中学知识点_初中语文

 帮之家 2020-02-15

一、语文知识点

1.        小说三要素: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

2.        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

3.        比喻三要素: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

4.        记叙文六要素(W+H:何时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        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联对偶D 平声合调

6.        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

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

D 作比较E 分类别 F 下定义

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

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

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

问题

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

D E 归谬法F

12.         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E 反问 G 反复 F 设问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         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 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 D

动宾短语

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

16.         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

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18.         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

19.         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 B 表后文跳跃转折

C 表声音中断延长 D 表时地数起止

20.         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C 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语 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 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 3500 个常用

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 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 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 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 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UO 拼。如:BŌ ,不能拼成 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韵母""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

"R"。如:儿童( R T NG   花儿HUĀR

YW 的使用:1韵母表中 I 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 Y 开头。2韵母表中 U 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 W 开头。3韵母表中 行的韵母, 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 Y 开头。加 Y 后, 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 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 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 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 IOU 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威UN。如:牛、归、论2 N

L 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 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A,O,E,I,U,的顺序标记。3I,U 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QI  4.调号恰巧标在 I的上面,那么I 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 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 A 母莫放过,没有A 母找 OEIU 列标在后,I 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 '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 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 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 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 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A

1. 挨紧 ĀI        2.挨饿受冻 I     3.白皑皑 I 4.狭隘 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 ĀO          7.煎熬 O    8.鏖战 O

9.拗断 ǍO        10.拗口令 O

B

1. 纵横捭阖 BǍI H

2. 稗官野史 B I

3.  扳平BĀN 4.同胞BĀO 5. 炮羊肉 BĀO 6.剥皮BĀO 7.B O

8.并行不悖 B I 9.蓓蕾 B I LĚI 10.奔波 BŌ 11.投奔 B N 12.迸发 B NG 13.包庇 B                                  14.麻痹 B

15. B    XĪ 16. B    17. B    18. BĪN

19.  针砭 BIĀN 20.屏气 BǏNG 21.摒弃

BǏNG22.剥削 BŌ XUĒ 23.波涛 BŌ 24.菠菜 BŌ 25.停泊 B    26.

淡薄 B    27.哺育

C

1. 粗糙CĀO 2.嘈杂 C O 3.参差 CĒN CĪ 4.差错CHĀ 5.偏差 CH

Ā 6.差距 CHĀ 7.搽粉 CH    8.CH

9.刹那 CH    10.差遣 CHĀI 11.诌媚 CHǍN 12.忏悔 CH N 13.

CH N 14.场院 CH NG 15.一场雨

CH NG 16.赔偿 CH NG 17.偿佯 CH NG 18.绰起 CHĀO 19.

驰电CH    20.瞠目结CHĒNG 21.乘机

CH NG 22.惩前毖后 CH NG 23.惩创CH NG CHĀNG 24.CHĚNG25.鞭笞 CHĪ 26.痴呆CHĪ

27. 痴心妄 CH Ī 28. CH Ī  29. CH    CH     30. CHǏ 31.整饬 CH                                      32.炽热 CH 33.不啻

CH 34. CH     ZH    35. CHŌNG 36. CHŌ NG 37.崇拜 CH NG 38.惆怅 CH U CH NG

39. CH U CH    40.相形见 CH    41. CH    42. CHUǍI43.椽子 CHU N 44.创伤 CHUĀNG

45. CH NG  46. CHU     47. CHU     48. CHU 49.瑕疵 CĪ 50.伺候 C                                   51.烟囱 CŌNG

52. C NG 53. C NG 54. C    55. CUǏ 56.忖度 CǓN DU                               57.蹉跎 CUŌ TU

58.    挫折

D

1.   呆板 DĀI 2.答应 DĀ 3.逮老鼠 DǍI 4.逮捕 D I 5.殚思极DĀN 6.虎视眈眈DĀN

7.肆无忌惮 D N 8.档案 D NG 9.()D NG 10.追悼 D O

11.提防 DĪ 12.瓜熟蒂落D   13.缔造 D

14. D ĀN DUO 15. D N 16. D NG 17. 订正 D NG 18.恫吓 D NGH               19.句读 D U

20.兑换 DU    21.踱步 DU

E

阿谀 Ē 2.婀娜 Ē NU    3.F

1.菲薄 FĚI 2.沸点 F I 3.氛围 FĒN 4.肤浅 FŪ 5.敷衍塞责 F

Ū YǍN S    6.仿佛 F    7.凫水 F 8.篇幅

F    9.辐射 F    10.果脯 11.随声附和F    H

G

1.准噶 G    2.大动千戈 GĒ 3.诸葛 G     4. GĚNG 5. GŌNG 6.供销 GŌNG

7.供给 GŌNG JY 8.供不应求 GŌNG Y NG 9.供认 GONG 10.口供 G NG 11.佝偻 GŌU L U 12.勾当 G U

13. GŪ 14. 15. 16. 17. 桎梏 G      18.粗犷 GUǍNG 19.皈依 GUĪ20.瑰丽

GUĪ 21.刽子手 GU    22.聒噪 GUŌ

1. 2. H I 3. HǍN 4. H NG 5.瀣一气 H NG XI  6.干涸 H                 7.一丘之貉 H

8. H    9. H    10. H    11. H NG 12. H NG 13.发横H NG 14.一哄而H NG

15. H    16. H    L N 17. HU    18.恶不

H    QUĀN 19.豢养 HU N 20.病人膏肓 HUĀNG

21.  讳疾忌HU    J

22.   诲人不 HU    23. HU    24. HU    25.混水 H N 26.混淆 H N XI O 27.和泥 HU   28.搅和

HU    29.豁达 HU    30.霍乱 HU

J

1.茶几 JĪ 2.畸形 JĪ 3.羁绊 JĪ 4.羁旅 JĪ 5.放荡不羁 JĪ 6.无稽

之谈 JĪ 7.跻身 JĪ 8.通缉令JĪ 9.汲取

J    10.使 J    11. J    12. J    13. J    14.

棘手 J   15.贫瘠 J    16.狼藉J

17.一触即发J    18.脊梁 19人才济济 20.给予 21.

凯觎 J   Y    22.成绩 J 23.事迹 J

24.雪茄 JIĀ 25.信笺 JIĀN 26.歼灭 JIĀN 27.草营人命 JIĀN 28.

缄默 JIĀN 29.渐染 JIĀN 30.眼睑

JIǍN 31.间断 JI N 32.矫枉过正 JIǍO 33.缴纳 JIǍO 34.

JI O 35.开花结果JIĒ 36.事情结果

JI 37. JI    38. JI    39. JI    JŪ 40. JI    41.

JI    42.押解 JI 43.情不自禁

JĪN 44.根茎叶 JĪNG 45.长颈鹿 JǏNG 46.杀一儆百 JǏNG 47.强劲 J NG 48.劲敌 J NG 49.劲旅 J NG

50. J NG 51. JIŪ 52. JIǓ 53. JIǓ 54.内疚 JI        55.既往不JI                             56.狙击 JŪ

57.咀嚼 JU    58.循规蹈矩 59.矩形 60.沮丧 61.龃龉 62.前倨后恭 J 63.镌刻

JUĀN 64. JU N 65. JU    66. JU    67. JU    68.

角逐 JU    69.倔强 JU   JI NG

70.崛起 JU    71.猖獗 JU    72.一蹶不振 JU    73.诡谲 JU    74. JU    75.攫取 JU   76.细菌 JŪN

77.龟裂 JŪN 78.俊杰 J N 79.崇山峻岭 J N 80.竣工 J N 81.

J N

K

1. 同仇敌 K I 2.不卑不 K NG 3. KĚ 4. K      H N

5. 恪守 K    6.倥偬 KǑNG ZǑNG 7.会计

KU I 8.窥探 KUĪ 9.傀儡 KUǏ

L

1. 邋暹 LĀ TA 2.拉家L    3.丢三落四L    4.书声琅琅L NG 5.

唠叨 L O 6.落枕 L O7.奶酷 L O 8.勒索

L    9.勒紧LĒI 10.擂鼓L I 11.赢弱 L I 12.果实累累 L I 13.行累累LĚI 14.擂台L I 15.罹难L

16.潋滟 LI N 17.打量 LI NG 18.量入为出 LI NG19.撩水 LIĀO

20.  撩拨 LI O 21.寂寥 LI O 22.

LI O 23. LI    QI    24. LI 25. L U 26.贿 L     27.

棕榈 28.掠夺 LǛE

M

1.  MĀ 2. M I 3. M N 4. M O DI     5. M I 6.闷热 MĒN 7.扪心自问 M N 8.愤懑

M N 9.蒙头转向 MĒNG 10.蒙头盖脸 M NG 11.靡费 M     12.靡不 13.静谧 M 14.分娩 MIǍN 15.酩酊

MǏNG DǏNG 16. M       17. M    18. M    19.

M    20.牟取 M U 21.模样 M

N

1. 羞赧 NǍN 2.呶呶不休 N O 3.泥淖 N O 4.口讷 N     5.气馁 N

ĚI 6.拟人 N    7.隐匿 N    8.拘泥 N

9. N    10. NIĀN 11. N NG 12. 泥泞 N NG 13.忸怩 NIǓ N                  14.执拗 NI                    15.驽马

N    16.虐待 N

O

1. 偶然 ǑU

P

1. P    2.击炮 PǍI 3. P N 4. P N 5. P

ĀNG TU    6.彷徨 PANG 7.炮制 P O

8. P O XI O 9. P O LU      10. PĒI 11.香喷 P N

12.抨击 PĒNG13.澎湃 P NG P I

14. PĪ 15. P    16. 17.否极泰 18.媲美 P        19.扁舟 PIĀN 20.大腹便便 PI N

21.剽窃 PIĀO 22.饿殍 PIǍO 23.乒乓 PĪNG PĀNG 24.湖泊 P

Ō 25.居心叵测 26.糟粕 P 27.解剖

PŌU 28.前仆后 PŪ 29. P     30.风尘仆 P     31 P       32.匍匐 P    F                      33.瀑布 P         34.一曝十寒

P

Q

1. QĪ 2. QĪ QIĀO 3. Q    4. Q    5.

Q    6.绮丽 7.修葺 Q    8.休憩 Q

9.关卡 QIǍ 10.悭吝 QIĀN 11.掮客QI N 12.潜移默化QI N 13.

虔诚 QI N 14.天堑 QI N 15.戕害

QIĀNG16.强迫 QIǍNG 17.勉强 QIǍNG 18.强求 QIǍNG 19.牵强附会QIǍNG 20.襁褓 QIǍNG

21. QI O 22. QI O 23. QI     24. QI 25.锲而不舍 QI                                  26.惬意 QI    27.衾枕

QĪN 28.倾盆大雨 QĪNG29.引擎 Q NG 30.亲家 Q NG 31.

QŪ 32.祛除 QŪ 33.黢黑 QŪ34.水到渠成

Q    35. Q    36.塘峡 Q 37. Q     38.齿 39.

兴趣 Q    40.面面相觑Q 41.债券 QU N

42.商榷 QI    43.逡巡 QŪN 44.麇集 Q N

R

1.围绕 R O 2.荏苒 RIĚN RǍN 3.稔知 RIĚN 4.妊娠 RI N SHĒN

5. 仍然 R NG 6.冗长 RǑNG

S

1. SĀO 2. JI    S    3. S 4. SHĀ 5. SHĀN

6. 潸然泪下 SHĀN 7.禅让 SH N 8.讪笑

SH N 9. SH N 10. SH     11. SH    12. 退避 SH    13.海市蜃楼 SH N 14.舐犊之SH

15.教室 SH    16.有恃无恐SH    17.狩猎 SH U 18.倏忽 SHŪ 19.

束缚 SH    F    20.刷白 SHU 21.游说

SHU    22.吸吮 SHǓN23.瞬息万变 SH N 24.怂恿 SǑNG YǑNG

25.塑料 S    26.簌簌 S    27.虽然 SUĪ

28.鬼鬼崇SU    29.婆娑 SUŌ

T

1.趿 TĀ 2. T    3. TĀO 4. T O 5. TĪ 6.孝悌 T       7.倜傥 T          TǍNG 8.恬不知TI N

9. TIǍN 10. TIĀO 11. TI O 12. TIĒ 13.请帖 TIĚ 14.字贴 TI                                     15.恸哭 TONG

16.如荼 T    17.湍急 TUĀN 18.颓废 TU    19.蜕化 TU    20.

囤积 T N

W

1.逶迤 WĒI Y    2.违反 W I 3.崔嵬 W I 4.冒天下之大不韪 WĚ I 5.为虎作W I CHĀNG 6.龌龊 W                                 CHU

7.斡旋 W    8.深恶痛疾W    J

X

1. XĪ 2. X    3. XI    4. XI    5. XIĀN W I

6.翩跹 XIĀN 7.屡见不鲜XIĀN

8.垂涎三尺 XI N 9.勾股弦 XI N 10.鲜见 XIǍN 11.肖像 XI O

12.采撷 XI 13.叶韵 XI    14.纸屑 XI

15. XI     16. XǏNG 17. XIǓ 18. XI 19.星宿 XI       20.长吁短叹 XŪ 21.自诩

22. X    23. X    24. X    25. XU N Y N 26.

炫耀 XU N 27.洞穴 XU    28.戏谑 XU

29.  驯服 X N 30.徇私舞弊X N

Y

1.  Y    2.揠苗助 Y    3. YĀN 4. YĀN 5. Y N 6.百花争妍 YǍN

7.河沿 Y N 8.偃旗息鼓 YǍN 9.奄奄一息 YǍN10.赝品 Y N

11.佯装 Y NG 12.怏怏不乐 YANG 13.安然无恙

Y NG 14.杳无音信 YǍO 15.窈窈 YǍO TIǍO 16.发虐子 Y O

17.耀武扬威Y O 18.因噎废食 YĒ 19.揶揄 Y

Y    20. YĚ 21. Y    22. Y    23. Y    24. Y      25.甘之如Y                             26.颐和Y    27.迤逦

28. 29. 自怨自 Y     30. Y     31.

Y    32.奇闻轶Y    33.络绎不Y    34.造诣

Y    35.友谊 Y    36.肄业 Y    37.熠熠闪光Y    38.一望无垠Y N

39.荫凉 Y N 40.应届 YĪNG41.应承

Y NG 42.应用文 Y NG 43.应试教育 Y NG 44.邮递员 Y U 45.

黑黝黝YǑU46.良莠不齐YǑU47.迂回 YŪ

48.向隅 Y    49. Y    50.始终 Y    51. Y    52

年逾古稀 Y    53.娱乐 Y 54.伛偻 Y    LǙ

55. Y    56. Y    57. 58. Y    59. Y      60.家喻户Y                61.熨贴 Y                 62.寓情于景

Y    63.鹜蚌 Y    64.卖儿 Y    65.断瓦 YU N 66.

苑囿 YU N Y U 67.头晕 YŪN 68.允许 YǓN

69.晕船 Y N 70.酝酿 YŪN NI NG

Z

1.扎小辫 ZĀ 2.柳荫匝地 ZĀ 3.登载 ZǍI 4.载重 Z I 5.载歌载Z I 6.怨声载道Z I7.拒载Z I 8.暂时

Z N 9.臧否 ZĀNG PǏ 10.宝藏 Z NG 11.确凿 Z O 12.啧啧称

Z 13.谮言 Z N 14.憎恶 ZĒNG15.赠送

Z NG 16. ZHĀ 17. ZHĀ 18. ZH 19. ZH     20.

咋舌 ZH    21.择菜 ZH I 22.占卜

ZH Ā N 23. 客栈 ZH N 24. 破绽ZH N25. 精湛 ZH N 26. ZH N 27.高涨ZHǍNG 28.涨价ZHǍNG

29.着慌 ZH O 30.沼泽 ZHǍO 31.召开 ZH O 32.肇事 ZH O 33.

折腾 ZHĒ 34.动辄得咎 ZH JI

35. ZH    36. ZH    37. ZHĒN 38.日臻 ZHĒN

39.甄别 ZHĒN 40.箴言 ZHĒN 41.缜密

ZHĚN 42.赈灾 ZH N 43.症结 ZHĒN G 44.拯救 ZHĚNG 45.症候 ZH NG 46.诤友 ZH NG 47.挣脱

ZH NG 48. ZHĪ 49 ZH    ZH    50 ZHǏ 51

闻强ZH 52 标识 ZH    53 质量 ZH    54 脍炙人口

ZH    55 鳞次 ZH    56 ZH    57 ZH NG 58 ZH NG 59 刀耕火种 ZH NG 60 胡诌 ZHŌU 61 啁啾

ZHŌU 62 ZH U 63 ZH     64 ZHU N 65 稿 ZHU N 66 谆谆 ZHŪN 67 弄巧成拙 ZHUŌ 68 灼热

ZHU 69 卓越 ZHU  70 啄木鸟 ZHU  71 着陆 ZHU  72 穿着打扮 ZHU 73 恣意 Z 74 浸渍 Z 75 作坊 ZUŌ

76 柞蚕 ZU

词 语

课标要求:

1

词性;词语根据语法功能A 有无实际意义;B能否充当句子主干;C 能否单独回答问题;D 能否重叠)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 介词顺口溜:

在上、在下、关于、对, 根据、按照、使、与、被。自从、依靠、凭借、向,通过、沿着、把、给、为。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名词或代词一起,构成介宾 短语,在句子中作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介词前后 两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

3、 近义词的辨析角度:A 词义轻重;B 适用的范围;C 搭配的对象;D 感情色彩;E 语体色彩。

4、 词语的辨析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 注意关联词的使用:A、正确使用;B、正确搭配。

6、词语的含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 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 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

答题方法

(1)   、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   、语言: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 “意思是……”等。

7、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 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答题方法

(1)  思路: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  语言: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

力地论证了……”。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8、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 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1思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对所表现的对象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或者该词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 感倾向。

2、语言:可用“表现……”“批判……”“讽刺……”“赞扬……”等等之类。

9、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方法: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0、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 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1、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A 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 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 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例如:

贬义色彩的成语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 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 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等等。

褒义色彩的成语有:蔚然成风、集腋成裘、从容不迫等 等。

C 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 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

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要特别注意“如”字结构的词语。

D 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例如: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E 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例如: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又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修改病句课标要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 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修改病句类(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

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 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 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 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 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  成分残缺

①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 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 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 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  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 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 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 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 重复罗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

(7)  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2.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

本方法。

(1) 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 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 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 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  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3、教育意义初中名著阅读重点梳理之古典文学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 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

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 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 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 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 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 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 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 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

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 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 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 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 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 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 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 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 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 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

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 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礼贤下

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

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 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

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 鞠躬尽瘁。

关羽: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雄 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桃园三结义 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 曹操:青梅煮九论英雄 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

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 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 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 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 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 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 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 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 黛玉葬花 刘姥姥进大观园 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 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 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标点符号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 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略)

2、问号(?(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 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 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 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

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例:这件事太难了, 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 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 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 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 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

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 太极拳。

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 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例: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 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 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 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 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 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 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 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

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 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2、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 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 八点。

、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 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例: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 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例: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 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 “及”等连词。

例:老刘病了。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

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

例: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世西:钢笔,录音机,照 相机。

)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三、四米  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例(略)

3:分号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 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

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复句中除了并列分 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

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

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注意: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

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 停顿。

提示下文:

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

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 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

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 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 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 “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 句总括的话。

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冒号是句内点号。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华老师批评他:不尊守课堂纪律。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我认为这首诗很好。(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

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例:姐姐来信说:“最近上海天气很热。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 用逗号。

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例: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 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3、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

《》

引号

引号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表示话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者想说,或者是引用来的。

例: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

表示放在引号里的话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义突 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别有含义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怀疑这种说法的,以及讽刺、反语等。

例:母亲是个“平凡”的人。(表示突出、强调)

例: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反语)

此外需要指出的词语以及专名、术语、成语之类有时候 也用引号。

例: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例: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使用引号,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

点标点。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例: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 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例: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洞口,就听到“啊呀!”一声。

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例: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说的, 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有的说,要是背得动, 妈妈要把你们背着送过鸭绿江。

破折号用法:破折号是标号中的重点。它有多种用途, 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它后边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例: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行文中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如 上二例。如果这类语句插在一个句子的当中,往往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

例:作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

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 悦……

(二)表示 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

例:“好香的菜,——听到了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

(一)表示说话中断。

例:“你——”老张看了看我,亲切地说,“未来属于你们,你们青年人一定要刻苦学习,力争成为本行的专家。”

(二)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

(三)副标题的前后,或只用在前面。例: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表示事项的列举。这种用法多用于文件和科技文献。

(五)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六)注释后,说明注释者。

例:……如格林(英国新康德学派和新里格尔的创始者

——译者)给他的影响更大了。

此外,破折号有时也可用于总括前文。

例: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

——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

使用破折号需要注意的是: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标 点,用了破折号以后,一般说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跳跃或 转折的话除外。因为读到破折号时,总要停顿,省去那个标点不影响理解语意。

括号

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 或句子。这种注释或补充说明面比较宽,可以

解释语义,注明时间,也可以交代引出处,列举具体内 容,还可以讽刺、批评、订正错误等。

使用括号要注意:

(一)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按注释范围大小来分,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前者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括号前如有点号要放在括号外边,括号内的最后一个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应当省去。后者要放在全句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按一般情况处理。

例:他高声念道:“万道光芒地,将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郭沫若:《太阳礼赞》

例: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 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

了本质的区别。

括号和破折号都可以注释前边的话,两者的区别大致是: 内容重要,属于正文的部分的,用破折号;内容不太重要, 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释,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完整的, 用括号。

这时附带说明一下常用序次语的表示方式。

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等,后面用逗号。

例: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其次,要掌握有关知识。

用“一”“二”“三”或“甲”“乙”“丙”等,后面用顿号。

例:根据代词指代的对象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三种:一、人称代词,二、疑问代词,

三、指示代词。

(三)数字外面加了括号,序次语后面就不再加点号。例:第一单元有下面几篇课文:谈《水浒》的人物

和结构(二)说“小”(三)文学评论两篇(四)用阿拉伯数字时,后面用小圆点。

省略号用法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复的或者类似 的语气的省略,还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二)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说话空隙,或者说话

断续、沉默不语等。  例;原来如此!……

例:喂!是小陈吗?你托我买的书买到了……你什么时 候来取?……好,好,再见!

使用省略号要注意下边三点;

省略号所表示的不必尽举的同类事物省略,一般 要在列出三项以后再用,以便读者据以联想和补充省略的内容。

省略号前边的话如果到了需要停顿的地方,应该 用什么标点符号就用什么标点符号如果是顿号、逗号、也以用:省略号后边不必再用表示停顿的符号。

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表示语言的中断,两者的不同之处 是:省略号表示余声未尽,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

书名号:主要用业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 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 四个字。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

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如:《苟子?劝学》。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        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因为其语气停顿 相当于句号。

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        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如: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演出嘉宾包括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等当红艺人,演出阵容非常庞大。

3.        书名号容易忽视。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 读吗?“资本论”应加书名号。

4.        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如:“我……不行……了,请……你……”

5.        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6.        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如:敬爱的总理周恩来语言运用

简明、连贯、得体,均是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要求。  简明就是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其

具体内容要点包括:

①准确把握事物的主要之点,尽量去掉多余的话。

②语言清晰、明白,无歧义(就是不要让对方误解),易理 解。

③简明扼要不完全是语言修养问题,还包括对事物的认 识、了解等问题。对复杂事物如果不了解得很清楚,就很难掌握要点,就很难说得清楚。当然,提高语言修养也是十分 必要的,否则,即使心里明白,也未必说得明白。

连贯的要求包括:

①各句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保持统一的话题。如果东 扯西拉,话题突然转换,就会导致语言不连贯。

②句序合理。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不仅要围绕一个核心, 还要做到“言之有序”,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句子组织得不合理,即使有着共同的话题,中心明确,也还是不能连贯。

③语言要连贯,还要注意过渡、衔接自然,前后呼应。 一段话常常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出现了脱节现象,上下文就不连贯了。

得体的主要内容有:

①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注意场合。不同的场合对语言 的使用各有不同的要求:A.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 范,一般用典范的书面语;B.工作场合,要求用语准确、扼要,经常使用某些专门的术语和行话;C.日常场合,要

求用语自然、亲切、灵活,一般多用口语;D.娱乐场合, 要求用语有趣、生动,有时还要求有点幽默。

②用语要注意对象,要处理好与对象的关系。关系的亲近与疏远,是对长辈还是平辈、小辈,都会引起用语的变化。

③用语要注意文明礼貌,它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甚至一个 国家的文化水平。

常见题型: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 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 仿写: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

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 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缩句顺口溜:

“的”前“地”前“得”字后,形容限制去个够。数量 出现莫放过,介宾来了也杀头。

4、修辞手法作用类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 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 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 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 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 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 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 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 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 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答题方式: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强了感情。

了)         (的情感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起读者思考         ,使章有伏。

语势           (的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此句运用 从而生动形表现了 …… 这一句采用 …的修辞手法,........................................... (作用)

了… …(内容)

5、图表徽标:看懂图画,对图画的画面和文字分析比较、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并一定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综合性学习

课标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命题趋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

中的趋势,答题思路、解题技巧不变。常用题型:

1、活动类: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对策:语言表述要简洁。主题词要简明、准确、生动; 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确,过程和计划要分项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拟写标题类

对策: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形成自己的观点。思 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标题

要点概括:

A.  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B.  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C. 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 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

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语言积累类:

对策: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5、感悟启示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回答。 语言精炼,表意准确,抓住关键。一般用第一人称作答。

★答题方式:论点+论证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 12,怕丢分不妨 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 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 解答的依据。

(1)  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 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 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 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 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 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 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 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 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 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 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 你的启迪去体会。

B.  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 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

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

加鲜明突出.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 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 得特别亲切、感人。

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

(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

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 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二、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 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 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 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 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 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 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 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 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 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 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 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 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 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 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 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 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

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 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 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 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 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 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

A、总—分;B、总—分—总;     C、分—总)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 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

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

1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   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  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   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

.

8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

有说服力。

9. 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 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 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 符,不符合原意等

D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 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七、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实词

1、文言实词的古今词义变化

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化;D感情色彩的变化;E古今词义的变化;F、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2、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3、文言实词的活用

文言中有些词的性质可以临时改变,如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 用法等。

4、通假字:古书中用一个字替代另一个字的使用现象, 叫通假。

二、文言虚词

准确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以”“而”“于”“则” “者”“也”等的用法和意义,准确辨析在不同文句中的用法和意义,以达到对文句的理解。

可以采用以单个虚词为线索进行归纳整理,完全理解它 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言语句的断读与翻译

1、文言语句的断读

A、按词语断读:一个词绝对不能断读开;

B、主谓之间断:主语与谓语之间往往有较大停顿;

C、按结构关系断:语句中有假设、承接关系的,可以根据关系断读开。

2、文言语句的翻译

A、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B、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

C、灵活使用翻译方法:“留”“补”“删”“换”“调”。四、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使动句、意

动句、被动句。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结合两材料,给加点的字注上不 同的读音;② 指定具体的语句比较异同;③常见通假字用法的异同;④

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⑤用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 决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问题;⑥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特点找出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式;⑦领会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⑧将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⑨比较两材料在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⑩比较阅读材料的情感倾向。

古诗词鉴赏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 ;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 丧的痛苦 ;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 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 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 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 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在他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

如梦 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 “肥”和“瘦”分别形容( 叶的茂盛

]         花的凋零

(2)  作者采用 委婉含蓄 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轼的一词正确项是   ( C    )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         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 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         “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         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         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 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

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品读《天净沙·秋思》, 填空答题。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 秋思之祖 "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 写了十种景,

表 现 了 一 个 长 期 漂 泊 异 乡 的 游 子 的

乡)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

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 )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一个“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8、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望    岳  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 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 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