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由盛转衰是因为朱瞻基未让孙若薇殉葬导致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懒人老崔 2020-02-15

孙若薇(?-1462年9月),山东邹平人, 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明宣宗朱瞻基的爱妃,开始被封为皇贵妃(开历史先河),后被封为皇后,即孝恭孙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逝世,按照明朝殉葬制度,孙若薇应该殉葬,但因为生下了儿子朱祁镇,才免于殉葬。在大明历史上,孙若薇可以说从来没有乱政的机会,更谈不上左右大明王朝的盛衰走向。

下面我们看看各个时期的孙若薇

明宣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朱瞻基手中。虽然朱瞻基非常宠爱孙若薇,甚至为了她,发明了皇贵妃这个称号,而且还逼迫原来的胡皇后让贤。但宠爱归宠爱,充其量算得上祸乱后宫,但对于前朝政事,朱瞻基没有让孙若薇插手,也不会允许她干政。

正统时期: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逝世,这时年仅9岁的朱祁镇继位,孙若薇被封为皇太后。按说这个时期,是孙若薇把持朝政的最佳时机。可惜,在她的上面还有一位太皇太后张氏,《明史》记载:“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国事仍旧掌握在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从中不难看出,即使朱瞻基死了,朱祁镇年幼,大权还是被别人掌控,孙若薇根本没有机会站到当时的权力核心圈,更别谈什么乱政。

土木堡之前后:这个时期,太皇天后张氏已经去世,大权掌握在朱祁镇手里。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最终听信王振谗言,御驾亲征,后又指挥不当,最终兵败土木堡被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朝堂内出现两个不同意见,一个主张南迁逃跑,一个主战,誓死与瓦剌抗争到底。这时,孙若薇出来主持大局,在大臣的建议下拥立朱祁钰继位,并支持于谦等主战派,还亲自披挂战袍鼓舞士气。从中不难看出,在面对着国破家亡,孙若薇表现出很高的政治情商。正是她的一系列猛操作,在朱祁钰和主战派的努力下,稳住了当时动荡的大局,没有让大明急速衰落。

,夺门之变前后:朱祁镇归来,但被朱祁钰囚禁在了南宫。后来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得到孙若薇默许,“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夺门之变成功,朱祁镇重新登上了大宝。孙若薇作为朱祁镇的母亲,支持儿子夺回自己应有的东西,这个应该和乱政扯不上关系。而且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后,大权并没有被孙若薇掌控。

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若薇崩逝。

其实,大明之所以由盛转衰,转折点是土木堡之变,因为明朝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后,明朝就少了强有力的支撑。根本原因是土地高度集中,土地集中在少数当权者手中,大多老百姓没有土地,导致了很多地方百姓起义,这就动摇了明朝的根基。再加上明朝朝堂上朋党之争,内耗严重。就是这多种原因叠加,最终才导致明朝由盛转衰。这和孙若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内容来自新浪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