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一章@陈佳容 读书分享

 大智若愚wxy 2020-02-16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第一章  原文和注释

【原文】

[1]可道[2],非常道[3]

名可名,非常名。

[4],名天地之始;

[5],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6]

常有,欲以观其徼[7]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8]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

[2]道:动词,说出。

[3]道:名词,万物遵循的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

[4]无:天地万物没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5]有:天地万物形成并产生名物之状态。

[6]妙:微妙、奥妙。

[7]徼(jiào):边际、边界,这里引申为端倪。

[8]玄:深奥的、不可预知的。

第一章   译文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

能形容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无影无形的混沌状态,乃天地万物之始。

天地万物形成时的本原状态,乃孕育万物之源。

所以要常从“无”中领悟“道”的玄妙;

要常从“有”中领悟万物产生的端倪。

“无”和“有”本原相同名称相异,但都体现了“道”的深远玄妙。

这不是一般的深远玄妙,而是深远又深远,玄妙又玄妙,这就是宇宙天地万物之一切奥妙的总门。

我的心得感悟

1

“道可以说出来,不过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本来的。说出来的道是以某个人的角度进行解说的,会加入个人的主观观念,因此不同于本体的道(非恒道也),本体的道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好比道德经的解读,也许1000个人就有1000种解读办法。就像对同一个事物,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事情,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我们能够说出来的道,命名的名会随着观察者观察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

而对于真正的,我们要遵循、不能违背。这一方面,大自然给我们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呵护,不遵循自然规律,也会受到自然规律惩罚。例如看到河流弯曲占用很多耕地就下令裁弯取直结果造成坡降比加大冲刷河道,造成更大损失。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过人湿地被破坏热带雨林、森林被砍伐,捕杀珍稀动物有些工厂老板为了不尽钞票滚滚而来不惜一江毒水向东流。我们人类向人自然索取的太多太多大自然正在惩罚我们人类时而肆虐时前洪水滔人时而飓风海啸时而漫大砂尘, 时前冰雪连连。

2

宇宙万物在我们还没有给它命名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为了区别它们,我们开始给各种东西命名,然后宇宙万物有了各种不同的名字。

就像太阳在我们人类出现前就一直存在在那里(这就是无的状态),等我们人类出现后并能对事物进行命名后,我们就把太阳命名为“太阳”(这就是有的状态)。

3

无是为了探寻事物的本质(变化法门);有是为了定义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

一个人看待一件事物都有其局限性,只能以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定义(以观其所徼),所以我们要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尽量对事物有个完整的了解(达到以观其妙的效果)。

4

无和有同出于道,两者名字不同,不过都是为了表示道。

“有”和“无”都是指向事物本身。观察事物要从“有”出发探求“无”的真理。

当对“无”有进一步的了解后,“有”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一步一步推进,就能达到接近道的目的。就好比太阳在人类开始前就有了,后来人类出现了,发现了太阳会发热,太阳日出日落的规律,再后来又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有了一年四季的概念,等科技发展了,发现太阳是一个核聚变球体,有太阳黑子、耀斑等各种表象,这就是太阳“有”的进化过程,同时随着“有”的进化又会进一步探求“无”的认知,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各种事物都是这么一个了解过程。

分享者

陈佳容

2017级MBA pc

2018-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