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正澄院士去世,因新冠华科再陨落一大师!

 临烟阁 2020-02-16

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而逝世。

段正澄教授在自动化、数字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授权专利19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模、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短短数日,已有3位华科大师因新冠肺炎离我们而去。2月7日23点左右,华中科技大学三级教授,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红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同样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而逝世。


延伸阅读:
没有一项研究少于10年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旁,有一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段正澄教授经常过去瞧瞧,这是他64年前刚刚迈入原华中工学院时栽下的。

2009年,75岁的段正澄教授登上了中国工程科技的最高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

花白的头发,硬朗的身体,平和的面容。外人只知道他第一次申报工程院院士就一次性通过,其实,内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报院士了。

所以,很多人都会问,段老,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报院士?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帮他向外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有些项目有些技术需要经过历史的考验,二三十年不算久。项目应用被业界广泛认可,他才开始报奖、报院士……”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这句机械术语是段正澄的口头禅,他说,从事科学研究,贵在长期坚持,不折不挠。段正澄和他的团队曾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的三项成果,没有哪一项少于10年:研制全身伽玛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20年;完善汽车发动机曲轴磨床,30年。

获奖项目“高性能发动机曲轴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术与系列成套设备”,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几乎垄断了世界汽车曲轴制造设备的高端市场。1979年,段正澄团队主动走进孝感机床厂,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并肩努力。1983年,他们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数控高速全轴自动曲轴磨床。经过20多年的不断升级改造,目前,我国生产的汽车曲轴磨床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结构比国外设备更简单,价格却便宜一半。

对段老,李培根也说佩服

20年前,李培根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那时,他就见证了段正澄在专业上的过人之处,并觉得十分佩服。

1987年,郑州纺织机械厂从当时的西德引进一套柔性制造系统,希望得到技术协助。段正澄立即带李培根和另外两名老师赶到郑州。柔性制造系统,别说教研室其他人没搞过,就是留美博士李培根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复杂的系统。

全国好几家高校、研究单位也去了,段教授拿出最优惠的条件说:“交给我们,不要一分钱。”他心中有数:机械加工行业正面临一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为内容的革命,要借此机会在高新技术领域争得一张门票!

3年后,一份可行性论证报告摆出来,令厂家刮目相看。“八五”期间,郑州纺织机械厂被列为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工厂,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自动化研究室成为当然的技术负责单位,李培根被吸收为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专题专家组成员。

做他的博士,不熬四五年难毕业

在2012年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段正澄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成为全场焦点。会后,他婉拒媒体采访,表示目前仅有两件事是确定的:一是100万元奖金个人部分将全部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二是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获奖后第一件事还是回到实验室工作。

段正澄对学生的关爱由来已久,他说:“我们那时读大学4年不需要个人出钱,每个月还发1元零花钱,学费、生活费全免。实习路费,毕业设计,纸张都是国家出。就连自己所戴的第一副眼镜也是国家配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现在,若能为贫困学生分担点什么,既是一个老师的职责所在,其实也是想为国家尽一份力。”

段正澄对学生像老牛护犊,非常慈爱,学术上却十分严格。50余年来,他培养了博士生27名,博士后6名,与其他教授比起来,“产量”的确不高。

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没熬个四五年,很难博士毕业。”段正澄笑呵呵地说道:“我比较挑剔,每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至少要看3遍。不过关就重来!”

他认为,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总结,作为研究生,不会总结成果是件遗憾的事。

“我的成就,是大家团结协作的结果”

无论何时,谈到自己的成果,段正澄的话语里没有“我”,多是“我们”。他说,一个重大的研究项目,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有的成就都是大家团结协作的结果。

他举例说,1996年9月,深圳一家公司负责人找到段正澄,邀请机械学院人员加盟并主持“全身伽玛刀”的研发。随后,四单位联合的课题组开始了紧张的分工协作,其成果打破了昂贵进口设备垄断各大医院的局面。

每每有媒体采访,段正澄总是会说:“你们要多宣传年轻人,宣传我们的团队。他们就是在跟我一起的研究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现在已经是教授、博导,都很有前途。”

“团队的和谐合作让我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段正澄说,“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