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不开的原生家庭,就拥抱它

 长今手帐 2020-02-16

NO.212

CHANGJIN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东野奎吾

一个人的成长,终究逃不开的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这个词,似乎越来越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我们总在谈论原生家庭,是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拿到的一张不可以选择的牌,而如何打好手中的这张牌,是我们生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1.你身上的问题,和原生家庭或多或少有着联系

高晓松曾在《奇葩大会》上首次谈及了他和他的父亲因为关系不好,所以导致他年轻的时候做了许多叛逆的事情,他母亲都说他未曾问过他父亲一个问题。他说他后知后觉,后来才醒悟过来,那些都是来源于跟他父亲之间的症结。“因为对原生家庭不满,结果确实导致我,年轻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我的原生家庭。

我出生在一个有着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所幸在一个十分重男轻女的潮汕地区里,父亲因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依旧能够供养我们兄弟姐妹都去念书,除了弟弟妹妹后来自己选择放弃学业之外。我是那个属于不太会念书但咬着牙总觉得要靠着念书走出小山村的孩子,而我的父亲也努力地帮我实现了我念书的心愿,让我成为了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在这一点上,父亲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在年幼的记忆里,父亲是很少见到的,他是母亲口中的那个在外卖糖果寄钱回家给我们念书的父亲。父亲很少笑,只要他一回家,饭桌上的对话永远是——你这次考试排多少名,你考试过了吗,你数学进步了吗。

但是,我每次的回答都不太令我的父亲满意。于是每每听到我的回答之后,他都黑着脸训我几句——真是不会读书的料,交了那么多钱也不知道在学校学什么。然后我就埋着头默默地把碗里的饭吃完,再等到夜深的时候一边做作业一边回想父亲的话一边泪流。父亲极少问起我的生活,比如交了什么朋友他都不过问,大抵是认为我在那个年纪生活没什么可愁的,能好好念书已经是十足的福分。

那时候我最羡慕的便是班上的同学总是可以讲起他们的爸爸给他们买礼物,给他们讲故事,周末带他们出去玩,而对于我,那是奢望。

久而久之我在家里变成那种不怎么爱说话的小孩,但凡家里有客人来,我就埋着头叫一声然后立马从客厅跑进房间,然后考试也依旧不怎么样,学习上即使努力似乎也总是突破不了。十几岁的我其实在外很活泼开朗,但只要一到家,我就变成不出声的人,总会捧着一本书坐在角落里看着,到点吃饭了就去吃饭,吃完饭就又回去屋里继续看书。母亲常常教导我要多开口说话,但我始终在家里这一点没怎么改变。

后来高考,因为数学考完之后感觉不佳,母亲那次专程做了饭坐了车去镇上等我考试,我一出考场,觉得愧对母亲,眼泪就哗啦啦流。而那样的状态也严重影响了我后来的考试,自然而然,我没有考到我想要的学校,更加反证了父亲的那句“不是读书的料”的话。

此后我和我的父亲比以前更少交流,在心底也慢慢滋生出一种畏惧心理。长大之后我总想要弥补这样的一段情感,于是我给父亲写信,但是因为父亲总是在珠海和老家两边跑,有时候信就寄丢了,写了一段时间之后父亲说,别写了,收不到。至此,父亲也只给我回过一封信,信拿在手上看了好多遍哭了好多次,内容基本只是说希望你好好念书以后做个有用的人,但那是我觉得那是父亲那么多年来给我说的最多的一次话。

大学的父亲节前夕,我失眠了,在床上辗转反侧要想着第二天该给父亲打电话讲点什么,几乎在脑子里写了一本小说那么长还排练了很多次。然后第二天下了课我给父亲打了电话,手都是颤抖的,听到那一句“喂”的时候吓了一跳,然后又开始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喊了一句——爸,父亲在那头说,嗯,我一字一顿地说,今天父亲节,跟您说声父亲节快乐。父亲似乎是愣了一下,说,噢好。你吃饭了吗?

吃饭了。爸你多注意身体。

嗯,你也是,该吃吃,该睡睡,读书好好读。

好。

然后听见“嘟”的一声,电话挂了。我握着手机在走廊站了好久,然后想着还有许多话没有讲出来,想着前晚排练的对话明明不该是如此的,想着想着蹲下来哭了一场。

后来,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觉得要出国一趟,一个人打理行李跑去了新西兰。父亲原本以为我是要去留学的,举手赞同。但后来他在和我的视频里了解到我是过去打工旅行的,对我的所作所为很不理解,每逢电话都叫我赶紧回国工作。而如今回想,感谢那一年的出走,让我能够独立一个人在国外很好地活下来,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重塑起我某些在父亲这里缺失的自信。在那之前我总是对父亲对我的评语耿耿于怀,总是拼命觉得要有一天得到他一点点认可,这样的心理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压力之下只会导致我更糟糕。

我也算是后知后觉,再回想,才发现,自己身上出的很多问题也跟与父亲的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因为真正认识到了,在后来才能慢慢与父亲和解。

2.每个人都有值得被爱的资格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他的故事,他年少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庭去到亲戚家里寄宿念书,父母亲一两年才能见到一次,但他能够明白当时父母亲的辛苦和离开的无奈,他也明白他们的努力工作是为了让他过得更好一些。他告诉我说,不要觉得自己是个缺爱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关心自己,家人和朋友都在。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内心不觉得自己是缺爱了,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

中国的许多原生家庭都是持着打压式的教育的,或许在很多时候这些教育会让我们变得有些自卑甚至觉得自己是个没人疼爱的孩子,从而导致成长以后总会觉得自己缺爱。也如武志红老师说的那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活力,而当你的这个活力,没有被看见,这个它就会变成黑色的生命力,这个时候就变成恨。

听过许多新闻,关于孩子长大之后杀害父母或者去实施校园暴力的案例,究其原因都是这个孩子在年少时遭受家庭暴力或者原生家庭某些教育方式的不当所致,由此可见,原生家庭的影响力颇大。前阵子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是,一个北大学生拉黑了他的父母,故事大概说的是这个孩子总是努力地遵循父母的要求去读书或者其他,但在听到他内心诉求的时候父母都选择置之不理或者认为这孩子不听话。所有积累的负面情绪终究都会有一天爆发,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有一定的空间,承载不了的时候自然就会爆发出来。

每个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出于爱,但有着不同的恰当或者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但是,如歌词唱的那般——是特别的缘分,才让我们一路走来成为了一家人。对家人,请多点耐心和宽容。年长了的父母亲其实去除父母亲这个头衔,他们也只是两个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青年,会犯错会有脾气,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

当然社会上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太好的父母亲,比如家暴比如恋童癖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请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先。

原生家庭是个复杂的圈子,每个人扮演的角色都不容易,多一点关爱对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同理心,才能慢慢让自己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才能更好去爱别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值得被爱的资格

3.原生家庭缺的,就自己去补回来

在娱乐圈里我很喜欢孙俪和邓超夫妇,他们时常搞笑傻乐,却幸福得让人嫉妒。而年少的孙俪是个单亲孩子,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总在拼命地要求自己要出人头地养活母亲,其实是因对父亲的背弃耿耿于怀。她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婚姻充满排斥和抗拒,直到遇见邓超。而邓超来自于一个重组家庭,也有过叛逆不羁的年少时光。就这样两个看起来原生家庭都不太好的人碰到了一起。在后来一次访谈中,孙俪说,是邓超让她打开了那扇对父亲紧闭的门,是邓超鼓励她重新和父亲谈话。

他们如今儿女双全,事业丰收,孙俪在家学习养生、种花种菜,邓超负责搞笑,孩子围着他们嬉闹,这是一种让人艳羡的生活状态,在他们眼里,你早已经看不见原生家庭留下来的创伤。所以,原生家庭缺失的,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找回和弥补。世界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原生家庭的,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原生家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所在,但这些矛盾如果不想继续恶性循环,就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喊停,然后努力地去创造再生家庭的美好。

因为原生家庭不太好,所以要更努力让自己变好啊。因为未来,你打造的家庭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成长背后的一道背影,你走到哪里,它都在跟着你。这是逃不开的,那么就试着去拥抱它,去和你原本带着怨恨的家人和解,去试着多一点爱,去努力让自己强大,你所付出的,家人终会看得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