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两用中”新解

 虚无嗯 2020-02-17

0、缘起

执两用中,素为儒学精义,前贤之发挥备也,几无剩义,然犹有可商者,姑妄述之,其引成说者,以其书俱在也,故不详列证据,恐繁冗也。

1、论两端

《论语》: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两端二字,似无深意,不过物事之对立二面也,而“叩其两端而竭焉”,盖所谓执中之意耳。然余近日读《周髀》,有言曰:

正极之所游,冬至日加酉之时,立八尺表,以绳系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引绳致地而识之;又到旦明,日加卯之时,复引绳希望之,首及绳致地而识其两端,相去二尺三寸,故东西极二万三千里。其两端相去正东西,中折之以指表,正南北,加此时者,皆以漏揆度之,此东西南北之时,其绳致地,所识去表丈三寸,故天之中去周十万三千里。

此确定北极四游范围之法也。而其原理,《周髀》以为即是竖亥步天之法也。

《周髀》又载一法曰:

以日始出,立表而识其晷;日入复识其晷。晷之两端相直者,正东西也;中折之指表者,正南北也。

此定四方之法也。

凡此二法,一言蔽之,不过执两用中也,执两端可以正东西,中折之可以正南北,执两用中之义,于斯取焉。《淮南子》曰:“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其意同此。

此孔子述上古圣王之法也,叩之为言,谦辞也;空空如也,亦谦辞也;执两用中,圣王之事,孔子素王也,有德无位,其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言“叩”不言“执”也,虚心诚意,故“空空如也”。

2、论执中

中庸之义,阳明之论,后世之引申也。《中庸》曰: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亦从立表测影之事生出之传闻也。

《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天之历数,非立表测影,莫能定之也;允执其中,中者表也,前人(刘宗迪)论之详矣。

(图片来源:刘宗迪《失落的天书》)

盖实际之测绘也,徒杆不足敷其用,故加“相风”之鸟于其上,测影之余更兼测风也,此是“中”字之象形也。此上古圣王政事之一端也,乃在《周髀》中志之。

《尚书<舜典>》曰: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此璇玑玉衡者,天文仪器也,戴震以为取象乎《周髀》之七衡六间图,所以正节气、明分至也。此上古圣王政事,又详乎《周髀》也。

(图片来源:刘宗迪《失落的天书》)

3、论北辰

《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北辰者,北极也。《周礼》郑注曰:“天神则主北辰,地祇则主昆仑。”昆仑、明堂同源,说见刘宗迪氏之书。

蔡邕《明堂月令论》曰:

明堂者...人君之位莫正于此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万象翼之,政教之所由生,变化之所由来,明一统也,故言明堂。

观此甚为明朗也。昆仑与明堂,同为天下之中也,而位莫正乎此二者也。

(图片来源:邢义田《秦汉史论稿》)

(图片来源:邢义田《秦汉史论稿》)

北辰居其所者,象君主之居明堂也。然则明堂何为而设也?曰观象授时也,前人考之,上圆下方,四周环水,其中有晷,所以立表测影也。

(图片来源:陆思贤《周易天文考古》)

4、缀解试例

上引《论语》三则,皆述古之辞也,所言不离乎明堂之政事,而皆备载乎《周髀》之中也。

(图片来源:陆思贤《周易天文考古》 

(图片来源:刘宗迪《失落的天书》)

予今更有一大胆之尝试,何者?民国有石永楙者,其于《论语》也,以缀代解,虽云新奇,而不无道理。

今吾仿之,其文如下: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予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余之揣测,尽在其中矣,盖所谓俚儒巷谈,幸其偶中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