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天主教徒都知道他们的教是在梵蒂冈。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国的南部罗纳河畔还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维尼翁(Avignon)。
未进城先见古城墙,建在山坡上,风化严重。
在我们车的左边是城墙,右边是罗纳河(它从里昂流到此,直至汇入地中海),很远就见一座断桥——贝内泽桥。
传说,800多年以前,15岁的牧羊少年贝内泽受到神灵启示,决定在罗纳河上建一座桥。建桥过程十分艰苦,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桥是罗纳河下游唯一的桥。有一首老歌《在阿维尼翁桥上》唱道:“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跳舞,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围成圆圈跳舞……”。后来大桥曾多次被洪水冲垮,又多次重修,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努力。如今的贝内泽桥是一座仅余4个拱孔的断桥。它是真正的断挢,而非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
沿看城墙楼梯走到最高处俯瞰断桥和老城,唏嘘不已。
(河内岸有一座城堡)
我们从教皇宫的后花园——岩石公园一路住下走,在教皇宫旁边是阿维尼翁的主座教堂,也称圣母教堂,外观罗马式风格,尽显曾经作为教皇宫时的辉煌。
(教皇宫的背面)
(最高的建筑是圣母雕像)
阿维尼翁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并受国王控制。后来更出现两地各立教宗的情形
(史称“大分裂”)。
由西蒙德·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设计装饰的罗马教皇宫,看上去非常古朴。它俯视着这座城市,环城的城墙和12世纪遗留下来的横跨罗纳河的桥梁。在这座哥特式建筑下面的广场上,小宫殿和圣母院教士的罗马主教堂构成了一组特殊的纪念碑,突显阿维尼翁在14世纪基督教化的欧洲所扮演的突出角色。1309年至1377年近70年的时间里共有7位教皇在这里居住。
(见到一位修女)
(教皇宫斑驳的城墙)
坐在广场的露天酒吧,品着法国啤酒(8欧/杯),仰望教皇宫,想像着当年教徒们朝拜教皇时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1995年以阿维尼翁历史城区之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晚住蒙彼利埃的Hotel Novotel
Montpellier
(车行路上拍到的雕像)
注:网上资料
到了阿维尼翁,离地中海就不远了,往南再走85公里,就是法国南方的海港城市马赛。阿维尼翁正在连接法国南方和北方的要道上。从陆路往来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和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也要经过阿维尼翁,所以阿维尼翁也是法国南部东西方向交通线上的一个重镇。由于地处要害,从古罗马时代起阿维尼翁就是一处繁华地。1840年,人们在阿维尼翁城里发掘出一枚古币,上面铸有6个字母:AOUNIO(阿乌尼奥),这是阿维尼翁的前身。据专家考证,这种货币是公元前120年由马萨里亚(古代马赛)发行的。换句话说,在我国西汉时期,阿维尼翁就已经存在了。另有史料说,阿维尼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更远的公元前500年,相当于我国东周时期,其最初的居民是克尔特—利古里亚人。当时,这座小城名叫阿崴尼翁(AOUENION或AOUENNION)。按克尔特人解释,阿崴尼翁意为大风城;按利古里亚人解释,阿崴尼翁意为河神城。两种说法各有根据:因为阿维尼翁建在多姆山上,所以风大;又因为它守在罗纳河边,所以有河神,两种说法正好概括了这座城市的自然特点。
城墙:阿维尼翁引人注目的景物不少,城墙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城墙是完整的一圈,总长近5000米,由大块方石砌成,坚固而厚重。城垛、城塔和城门都完好无缺。城墙建于14世纪,19世纪进行过重修,墙上雨水冲刷的痕迹凸显它的沧桑。城里街道不宽,有两排绿树相夹。漫步其间,不时可以听到路旁饭馆和咖啡馆里传出的杯盘相碰声,使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祥和的生活气息。城里的房子都是不怎么高的古建筑,有些墙上画着假窗。原来,从前阿维尼翁城里收税是按家里是否有钢琴、开了几扇窗户来计算,有的人家为了少纳税,建房时就少开窗,房子建好后在外面画上假窗。1995年阿维尼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阿维尼翁老城里只有1.5万居民,为了保护古城风貌,政府对老房维修提供财政补贴。
1348年,普罗旺斯的女领主让纳以8万弗罗林(古佛罗伦萨金币)的价钱将阿维尼翁卖给了教皇克雷芒六世。虽然后来的教皇格雷戈里一世于1377年将教廷重新迁回罗马,但阿维尼翁仍属教皇的领地。直到1792年,法国在完成了大革命以后才重新将其收回。
圣贝内泽桥:传说,800多年以前,15岁的牧羊少年贝内泽受到神灵启示,决定在罗纳河上建一座桥。他独自将一块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巨石搬到河边,确定了建桥的位置。当地民众在他的率领下,历时8年,终于将大桥建成。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桥是罗纳河下游唯一的桥,通过它往来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间的朝圣者及商务人士无不感到欣喜。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努力。如今的贝内泽桥是一座仅余4个拱孔的断桥。站在罗纳河中的断桥上举目四望,更能体会古城的沧桑,断桥也成了阿维尼翁的一处胜景。
教皇宫:坐落在罗纳河畔,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始建于1334年,占地约1.5万平方米;先后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教皇宫分旧殿和新殿两部分。旧殿朴实无华,属罗马建筑风格;新殿富丽堂皇,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教皇宫矗立在法国南方小城阿维尼翁古城池顶,教皇宫由教宗本笃十二世及克里蒙六世下令兴建,是中世纪最宏伟的城堡之一。自15世纪起一直至1906年为止。教皇宫自此经多次修复,是研究14世纪建筑及油画不可多得的宝库。
教皇宫修建在城北的高岩石山上,由旧宫和新宫连接而成,两者风格迥然不同。教皇宫外观雄伟庄严,带8座塔楼,内部似一座迷宫,大殿小厅相连,廊道迂迦曲折。新宫富丽堂皇,最大的厅堂是二楼的克雷芒六世礼拜堂,长52米,宽15米,高19米,象征教皇在阿维尼翁的权威。旧宫朴实无华,一层是红衣主教会议厅,二楼是宴会厅。附设的圣约翰礼拜堂,四周的墙面上画满了圣约翰一生的壁画,
全部出自14世纪意大利名画家之手。
当年的主教官邸,现在叫小宫博物馆,以历代教皇私人收藏的祭坛画为主,共有18个展室,收藏主题非常明确,馆内的画作都是描写圣经上的故事,其中又以圣母与圣婴的收藏最具特色。当年教皇曾邀请了众多的意大利画家,由于受到了意大利画派和佛兰芒艺术的影响,形成了有名的阿维尼翁画派。
教皇宫矗立在古城的最高处,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观看着它的辖区。建筑内部极尽豪华奢靡之能事。城堡外围则以宏伟的城楼为防御,并以重兵驻守,10座塔楼雄据宫殿四周。
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内部摆设几乎完全被摧毁、洗劫一空,如今从宽阔、挑高的会议厅与教皇卧室上方精雕细琢的天花板,依稀可以想见当年冠盖云集、夜夜笙歌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