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是IF。考虑到IF指标是洋指标,中国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根据国情设立了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表来对期刊的管理进行补充。 中科院期刊分区其实就是把所有的期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为四个层次,类似“优、良、中、及格”等。最开始,这个分区只是为了方便图书管理及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和期刊评估。随着影响力的推广,逐步也融入了论文本身质量的评价,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标签。每年,中科院SCI分布法会在10月份定期发布,发布地址:http://www.fenqubiao.com。概括的说,它将总体学术期刊按照13个大类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和176个小类学科,将每个学科的期刊按照影响因子高低划分为四个区:1区(前5%),2区(5%-20%),3区(20%-50%)以及4区(后50%)。 但是,这种一概而论的期刊分区具有几个难以规避的争议点。 其一,专业领域不同,对学术论文的评估体系也不同。简单按照影响因子来分区容易误伤一些专业的学术成果。比如,计算机领域,重会议论文胜于重期刊论文,计算机期刊大部分容易被误划等等。在核物理领域,2018年的中科院SCI区分方法说明及其测试结果甚至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部分学科体系的期刊分区表已经在研究制定,用来进一步了解本领域内的学术期刊影响力。 其二,划区与期刊真实质量并非完全对接,存在一定误差。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了类似如下某网上段子的热捧。 正是因为简单粗暴的三六九等划分区使得很多知名杂志可能也位列2区,比如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Bioinformatics。 而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也正式宣布统一采用科睿唯安SCI分区,不再使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 原文摘选如下: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分区…..已成为国际通行的主流分区标准…..不再使用中科院的SCI期刊分区标准。 目前看,中科院SCI分区名单仍然是众多高校的必备参考目录。但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高校走华南理工之路,发展趋势有待观察。 参考: http://www.fenqubiao.com https://www.cingta.com/detail/10781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580337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depth/4535.html 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2012-sci-13-top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
|
来自: bookman1959 > 《学术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