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肌”治法探析 【摘 要】 中医"解肌"治法常有提及,然中医本科教材中含糊而过,未能清晰表达解肌治法的真实含义,更未能够明确而系统的阐述解肌类方适用病证的病因、病机、病症。探讨"解肌"之法的准确应用对于中医临床中解肌类方剂准确应用,甚至对于"肌肉不解"类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关键词】 解肌 营阴 辛温 辛凉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66-01 《黄帝内经·天年》云:“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黄帝内经·本脏》 又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肌者,肉也,肌肉解利有赖于血脉濡养与卫气的调和,如若肌肉之间气血不能流利通畅即为病态。然气血不能流利有虚实两个方面,虚为气血不足不能相济,濡养不足而肌肉不能解利,实为卫气血脉被遏不能畅达,濡养肌肉机能不能而致肌肉不能解利。临床上解肌类方通常为正略不足,邪气然在而设,辨证论治对应的治法当为解肌。 解肌分为辛温与辛凉二类。辛凉解肌代表方首推桂枝汤,?张仲景《伤寒病》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其组成以桂枝辛、甘、温之性,发汗解表温助阳气配芍药苦、酸、微寒养血敛阴,共奏缓汗养阴之功,兼用大枣、甘草补中焦生营气,故解肌实质当为补营气、通卫气而调和营卫以驱邪外出,适用于正略不足,营阴偏弱,邪气亦不剧的表虚受风之证或者营弱卫强的营卫不和之证,临床当见发热恶风,自汗出,疼痛,脉缓等症。 甚至有人进一步解析认为桂枝汤解肌的根本是补脾胃而袪外邪,其解肌的实质是调补脾胃[1]。此外,还有《太平圣惠方》解肌麻黄散(组成:麻黄、芍药、桂心、甘草、细辛、杏仁)以麻黄配芍药兼用甘草调中,辛散发汗不忘养阴及健脾护中,治疗寒邪闭阻,营卫不通之证,临床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肌肉疼热甚至活动不利,或呕或嗽等。 辛凉解肌更为常用,代表方剂为《伤寒六书》陶氏柴葛解肌汤,方中以葛根疏散风热,生津为君,柴胡、羌活、白芷辛散助其疏散之力,芍药敛阴养营,另外用黄芩、石膏清热,煎服的时候更加入大枣生姜健脾养营。治疗邪在三阳经,以阳明经为主的外感受风寒之邪,郁不解而化热尤显之证,临床当见恶寒轻发热重,汗不出或汗出不得彻,头、目、肌肉疼痛,心烦不能安,舌红苔薄黄,脉微洪数等症。柴葛解肌汤解肌法亦使表里调和,进而使汗出得畅,从而使里邪达表[2]。又如:《千金》芍药四物解肌汤(组成:芍药半两,黄芩半两,升麻半两,葛根半两),以葛根、升麻配芍药,疏散风热兼护阴,再用黄芩祛热,治疗小儿外感阳明、少阳两经为主风热证,临床见发热或稍恶风寒,汗出,口干,烦热,头体痛者;《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葛根配升麻入阳明经,专注疏散风热,升阳透疹,兼用芍药和甘草顾阴调中,四药合用以期辛凉疏表,解肌透疹 治疗麻疹初起以及麻疹发而不能够透彻,头痛身热,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者。此外还有《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组成:牛蒡子、薄荷、石斛、元参、荆芥、连翘、山栀子、丹皮等),《千金方》芍药解肌汤(组成:芍药、黄芩、升麻、葛根)《奇效良方》葛根解肌汤(组成:葛根、麻黄、肉桂、甘草、黄芩、芍药)等以解肌为名的古方。《温病条辨》中说到:“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在温热病中,存得一份阴液在,就多一份生机留。温热为阳邪,易伤阴液,故温病初期亦不能单纯辛凉发汗,以免汗出邪退后遗留肌肉重、疼痛等症,当以辛凉解肌之法散邪气而不伤阴液。 综合辛温解肌与辛凉解肌类方剂组成,多含有桂枝、葛根、升麻、芍药、大枣等,现存最早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并未有中药解肌之功效,以“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而言,解肌的目的就是使血脉和调,皮肤致密。而葛根性甘、辛、凉,功能疏表和生津,当单独有解肌之效,但其力仍不足。故解肌当不为某一药物之独有功效,而仍应为辛散解表药物配伍酸甘养阴药物共起解肌之功,正如《伤寒论》中“桂枝本为解肌”亦指桂枝汤而言。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云:“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解肌一法治疗疾病病位已涉及肌肉,且解肌任然应该为八法的汗法范畴。解肌类方均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治法方剂的共同之处是解表同时配伍芍药、大枣、葛根、甘草之类中药顾护营阴。“阴在内,阳之守也”阴不足,卫气不能安则抗邪之力亦减,邪难以透出。故无论辛温或辛凉,解肌一法病位当影响肌肉之气血,且均有营阴不足之病理基础,症状中均出现阴不能养肌肉而肌肉疼痛一症。 参考文献 [1]肖相如.解肌不仅仅是解除肌表之邪[J].河南中医,2011(2):108._nf6f6ee8ab9d81455fa975d8b66cc5f201 [2] 哈小博,肖娴.漫谈柴葛解肌汤[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2(05):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