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也有青春期-2-汉辽联军

 BluShin 2020-02-20

这是五代时期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正月17日(壬辰),后周的开创者太祖皇帝郭威病重辞世。

北漢主聞太祖晏駕,甚喜,謀大舉入寇,遣使請兵於契丹。二月,契丹遣其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袞[1]將萬餘騎如晉陽。北漢主自將兵三萬……與契丹自團柏南趣潞州。[2]

北汉是一个割据在河东北部的独立小政权,国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堂弟,本是后汉王朝派驻在河东地区的首席军政长官。郭威是依靠军事威胁从后汉皇室遗孀手中逼让得来的皇祚政权,同时郭威部下为了保障政权转移的顺利,毒杀了有资格继承汉家皇位的刘氏宗亲刘赟,而刘赟正是北汉主刘崇之子。故此,北汉主刘崇对后周怀有深重的国仇家恨。

后周继任新君世宗柴荣得到这个消息是在2月5日:二月庚戌(5日),潞州奏,河東劉崇與契丹大將軍楊袞,舉兵南指。[3]


1月17日郭威去世之初内廷秘不发丧,1月20日(乙未)始向朝臣宣读遗制,柴荣在次日即皇帝位[4]。《旧五代史》记1月21日(丙申)面向公众公布遗制,先帝遗嘱“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群臣奉柴荣即皇帝位[5]

北汉留在汴京大梁城的密探在1月21日才可能得知后周太祖驾崩与新君登基的消息。这份情报由快马接力传回太原晋阳城,最短路程近1000里,常规的快马加急信报速度是一日600里。此时汉周为敌,边境时有纠纷,黄河渡口和边防哨卡盘查严密,两边的间谍都不得已需要绕路行进。据此,刘崇最快也是要在1月23日才可能得到情报。同样,2月5日已经传到汴京的军事密报是确定汉辽建立联军准备南指,则这个消息最晚也必须是在2月3日从晋阳城中的密探那里发出来。则最晚在2月3日一早,汉辽联军计划已是既成事实。

刘崇只有10天时间来做决定,派出使臣,说服契丹国主,国主同意发兵,且很快就落实了具体统帅和兵团,正式给刘崇发回了国书。

《辽史》记录辽穆宗耶律璟做出派政事令耶律敌禄出兵援助北汉的准确时间是在2月1日:

二月丙午朔,周攻汉,命政事令耶律敌禄援之。丙辰,汉遣使进茶药。[6]

时间紧迫,令刘崇最感庆幸的应该是赴辽使的轻车熟路。

按《辽史》的记录,恰恰是在两个月前,北汉刚刚派出使团出使契丹面见过穆宗。辽穆宗耶律璟的母亲应天皇太后在11月安葬入祖陵,汉使拜会上哀表,是来当时穆宗驻跸之地奉圣州和穆宗刚见过面。[7]

如果是在往常,汉使入境后未必能够很快就找到辽主的宫帐驻跸地,按契丹四时捺钵的制度,国主的宫帐是在境内各军州间游移的。但刚刚过去两个月,且又是在岁时节庆之时,汉使很准确地直奔此刻穆宗的驻跸之地奉圣州(今涿鹿)就可以见到穆宗本人。而契丹奉圣州正是辽武定军节度使的任所,这次给北汉派出来的援军主将就是武定军节度使耶律敌禄=杨衮,显然也是就近派兵,以最快的速度援助北汉。

据穆宗本纪所记,刘崇这次向辽穆宗求援时捏造了军情,自称是遭到了后周的进攻,隐蔽了自己复仇的真实心理。而此时的辽穆宗刚刚平定了几场规模不小的国内叛乱,既需要北汉这样的盟友,更需要北汉尽快输送往年答应好的岁币来补充军费,尽快恢复经济建设。所以这次派兵,应当是首选从速从简。

无论是汉使入辽还是杨衮行军,从奉圣州至太原往来最有可能走哪一条路线?综合古代史地方舆所录,我判断此刻汉使和杨衮都是有两条路可选:首选是桑干河古道,从奉圣州西行至应州,再从应州南行穿大石路至长城内之繁畤(今繁峙)大石口,再西行过代州、崞县南下至太原。次选是从奉圣州西南行至蔚州(今蔚县),南下走飞狐陉至飞狐(今涞源),再西行至灵丘,从灵丘西行至繁畤。前者南北使臣往来多沿此路出入长城,如《宋史·张耆传》记:“使自云、应、蔚至者,由大石谷入。”后者适合行军,因飞狐和灵丘都是两个深陷山地间的盆地,大军穿行不会遭遇意外袭扰。二者均需走一段穿越山地的山间谷道,后者的路线要长一点。因此我认为汉使出使时很可能走的是应州大石路出关,杨衮出兵很可能走的是飞狐陉。考《辽史》,就在前一年,辽穆宗曾命杨衮=耶律敌禄到飞狐道施工拓宽谷道[8]

两条路至太原的路程都是900多里。

假定杨衮军团是在2月1日出发,2月3日也绝对不可能奔跑到晋阳城。柴荣所得到的情报其实是在晋阳城里被传播的讯息,契丹援军当时不可能抵达晋阳城下。

汉使出使契丹的行进速度不可与信使相比,他是自己本人和随从人等一路走到奉圣州的。考虑到即使是中途可以换马行进,900里也至少需要5~6天的时间。汉使即使是从1月24日就出发,他最快也是在1月30日(乙巳)抵达奉圣州。看起来,契丹国主很给面子,马上就接见了汉使,并且很快就找到了支援的主将,这位主将还没有犹豫,立刻就答应出兵。如此,契丹国主就在第二天2月1日正式降诏出兵,并给汉使颁发了正式的国书回文,这才会注明援军主将的姓名和官职。

汉使本人无法以最快时间送回回文,估计是在出发前就商定好了办法,为了不贻误战机,也让刘崇在晋阳为迎接契丹援军做好充分的准备,此一份回文由快马信使送回。契丹沿途都安排好了驿站换人、换马、不换文书,汉使来时就可以安置好交接的信使,这才保证回书在2月3日正式交到了刘崇的手里。

辅助证据是:2月11日(丙辰)北汉又遣使进献茶、药给辽穆宗。茶药是货运,行进速度和一般使团的速度可能会接近。11日不是出发的日子,辽国史官不了解使团的出发日,只会记录送达呈交的日子。刘崇一定是在2月3日就迅速办理相关事宜,最迟在2月4日新使团出发离开晋阳城。他们途中用了7天。根据史料记载契丹国主贪利狡狯的性格使然,第一批汉使应当是将自己做为人质留在了奉圣州陪伴辽穆宗耶律璟。因此汉主才会如此加急运送贡物,同时送达的一定还有岁币财帛,做为这次出兵的军费。否则,杨衮是不会真的出兵的。

图5 高平之战-汉使入辽与契丹援军杨衮进军路线图[9]

根据史料痕迹留在来的时间表的推演,我得出如下质疑点:

第一,刘崇必须在得到郭威去世、新君登基的第一时间做出决断,写国书,核查国库,计算岁币数额——很可能会有增补许诺,派出使臣……他没有犹豫的时间。

第二,契丹国主没有犹豫,很快就派出身边大将。

第三,在接到契丹主回书之后,刘崇没有封锁消息,反而是迅速让很多人知道了契丹援军即将发出的讯息。

以上都很反常,为什么?


[1]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本校勘为“袞”,四库本为“衮”,二者通,多以衮为袞的异体字,实则应为“兗”,音“眼”。考其人即契丹名将耶律敌禄,在《辽史》中小字为“阳隐”,杨兗应是音近在中原文书中的另一种写法。后世小说中演化而来的杨业父亲火山王杨衮也就是以此人为历史原型编造而成的。详见付爱民《明清杨家将文学与图像的接受史研究》,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282-300页。

[2]   见[宋]司马光编集《资治通鉴·20·卷二百八十五至二百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9633页: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九十一/後周紀二/太祖顯德元年(九五四)。

[3]   见[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一》

[4]   见[宋]司马光编集《资治通鉴·20·卷二百八十五至二百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9632页: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九十一/後周紀二/太祖顯德元年(九五四)。

[5]   见[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一》

[6]   见[元]脱脱等《辽史·本纪·卷六·穆宗上》

[7]   见[元]脱脱等《辽史·本纪·卷六·穆宗上》

[8]   见[元]脱脱等《辽史·列传·卷二十》

[9]  基础图像引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宋辽金时期》,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10-11页:辽/南京道、西京道;路线绘制:付爱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