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女出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苏轼一下联,女子羞红脸

 古稀老人赵 2020-02-20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这个上联,前面四个字,后面六个字。从一个才情四溢的女子口中说出,不用知道细节,打趣的味道已经十足。更关键的是,一向自诩才思敏捷的和尚,竟然一时没能对出下联。下面就说一下这个有趣的故事。

中国传统对联,妙趣横生,短短两行字,承载了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在对联的基础上,有些人进一步发扬光大,比如蜀国的国君孟昶,还写出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才女出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苏轼一下联,女子羞红脸

对联的生命力,历经千年,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喜爱,主要原因是,对联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形式上虽然变化不大,内容上却一直在与时俱进。所以说,对联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在不同的朝代,在不同人的手里,会装上不同的内容。

对联甚至被人们玩出了花样:比如,在说出上联后,可以继续加字、减字,并且在语义上更有趣味。对联讲究上下联的对仗,深受诗词的影响,却远比诗词更活泼,更随意,贴近生活。

才女出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苏轼一下联,女子羞红脸

宋朝时期,民间庶人、朝中士大夫,都能从对联中找到精神上的释放

对联就是下午茶,不比正餐实惠,可是让人感觉很惬意。因此,有了真性情的流露后,许多精品对联能被广为流传,也是很正常的事。本文中说的对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就是北宋年间的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曾在杭州做过通判,相当于知州副职,后来离任。苏轼在杭州主政期间,为我们后世留下了著名的苏堤,那是苏轼曾经造福于民的见证。

才女出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苏轼一下联,女子羞红脸

苏轼身在杭州,除了为平民百姓解除疾苦,作为一代诗词大家,一些文人的雅好,苏大才子当然也会有,比如,和歌舞名妓饮酒和唱,兴之所至,还会写些词给她们。作为地方长官、大文豪、书画大家,苏轼当然会得到歌女们的更多青睐。

说到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国历史上的娼妓制度,据说在春期时期已经出现,大名鼎鼎的齐国政治家管仲,为了提高军队士气,设置了军妓。宋朝时,划分更细,有了官妓、家妓、私妓的区别,并且妓院只要合法经营,官方也是允许的。

苏轼与歌妓们往来,更多的是对她们寄予同情和怜悯,而绝非世俗观念所臆想

才女出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苏轼一下联,女子羞红脸

其实,那时候苏轼写的所谓的“词”,就相当于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苏轼初到杭州,想要帮助两个歌女赎身,苏轼的妻子,也就是王弗,同样很同情这些女孩子,但是财力有限,只把王朝云赎了出来,做了苏轼的侍妾。

而另外那个年龄小些的女孩子,只得继续从事歌女维持生活。这个女孩子叫琴操。琴操出身官宦之家,很不幸,一场变故后,就变成孤零零一个人,终因年幼无靠,沦落风尘,成为一个卖艺不卖身的歌女。

但是,琴操聪明伶俐,并且琴艺出众,经过多年时间的打磨,在杭州一带颇有名气,堪称才女。

在离开杭州15年以后,苏轼故地重回,官至杭州太守

才女出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苏轼一下联,女子羞红脸

在这期间,苏轼经常和好友佛印一起畅游西湖,欣赏美景,谈论禅宗佛理。需要说明的是,佛印身份比较特殊,是个被皇帝任命的和尚,这里不再赘述。所以,有时候苏轼和佛印开一些玩笑,看似俗套,但俗中有雅。

一天,苏轼与佛印和尚游西湖,再次登上了琴操姑娘的画舫。因为苏轼夸赞了琴操姑娘几句,佛印在一旁打趣说:“你们两个,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苏轼听后,望了望琴操,呵呵作笑。琴操虽是青楼女子,但毕竟是女儿家,况且以自己的身份,无论如何都不敢妄想攀比苏轼的。

恰巧,琴操姑娘发现,和尚手握长篙,正好打在水中的身影上。于是佯装生气,说了一句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琴操真不愧为才女,竟然将了佛印一军。佛印也是个聪慧的和尚,奈何自己理亏,一时竟无言以对,只好求助苏轼。

才女出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苏轼一下联,女子羞红脸

大才子苏轼呵呵一笑,对出下联:”佳人汲水,绳系井底观音“。琴操听后,对苏轼的才情更加佩服至极,但苏轼把”佳人“与”和尚“相对,想来不禁脸红。在古代生活取水,要从井中用绳子往上提取,在苏轼这个下联中,佳人汲水的镜头,真是显得异常浪漫了。

过后,苏轼也为琴操赎身,琴操姑娘被举荐到了玲珑山,削发为尼。但世事难料,后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海南,琴操竟在此期间悄然逝去,令人叹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