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irculation杂志研究称,评估心血管风险不必检测“坏胆固醇”,只需要查总胆固醇和“好胆固醇”你怎么看?今后用他汀类药物以什么来评估达标?

 华民 2020-02-22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美国许多心血管学者发现胆固醇过高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以后提出了美国成年人胆国醇教育计划NCEP,近卅年中从报告1到2001年报告3即ATPIII,几十个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密切关系被证实了。2004年在ATPIII基础上又提出了LDL下降的目标值应根据危险因素来分层达标。2003年美国ACC大会上首次发表了他汀使LDL降到2.6mmoI/L以下,可以逆转斑块。


医学上不同甚至绝然相反的观点始终存在,我们有些医生见到对当今指南或传统理念提出不同观点时不动脑子一概否认。其实我一直说现代医学还处于原始医学状态,所有的创新几乎都围绕着診断和治疗,恰恰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投入太少,所以疾病越治越多。世界上任何科技的进步就在于不断有人向経典和传统提出质疑,研究它、攻克它,于是一个新的“黑科技”诞生了。医学也一样,去年我文章中提到未来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将取代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今年国外已抄成新的热点。

2015年FOODAILY转载发布了关于胆固醇的一篇文章《美国政府修改了40年以来的错误:胆固醇有益无害,不再分好坏》2015 美国膳食指南撤销摄入胆固醇含量上限。很遗憾正确的东西需要时间和实践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去证实,才会有它的学术地位,胆固醇过低当然不好,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有它重要的地位,但是过高也被四十多年来无数的研究证实了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一个问题倒是值得去研究的:是否所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没有特例?原因是什么?LDL当然不是越低越好,通过ATPIII知道应根据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多少来分层达标。全球医生都中毒了吗?为什么没有人按照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说的去做,搞营养、饮食的统计数据在医学界能站住脚吗?即使是患者你会停服他汀,大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吗?我相信没有人会这么做。即使养生专家、营养专家得了冠心病、心肌梗塞或支架术后还是老老实实服用他汀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

最近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报导又奇出花样:仅检测非空腹状态下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就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载脂蛋白(ApoB、ApoA1)水平并无额外的预测价值。研究者发现,即便在服用他汀的人群中,仅非HDL-C(总胆固醇水平-HDL-C水平)就足够用来评估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占总胆固醇的60%左右这是众所周知的,长期来血脂达标都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衡量的。近卅年的研究已明确知道斑块是由于各种损害血管内膜的危险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受害膜炎症反应招来了大量有吞噬功能的炎症细胞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侵入受损的内膜下疏松的结缔组织中并被氧化,斑块就是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无限止地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成体积厖大的泡沫细胞并堆积成斑块的核心一脂质部分。长期以来都以LDL数值作为控制、稳定、逆转斑块的指标。难道今后又要将用总胆固醇细化到分层达标来代替LDL?是否还要加一个HDL的分层达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仅起到将血液、䯛器官中的LDL带回肝脏的作用,HDL越高,LDL越低,但LDL毕竟是占总胆固醇60%的脂质成分,况且早已证明HDL和甘油三脂呈反比,甘油三酯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不知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居然还成了什么新鲜事。

2019.6.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