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笔者在传世明钱为何少之一(总论)中曾对明钱传世为何少做出了部分原因的分析,其中就包括经济政策,所谓经济政策更进一步说就是明朝钱法问题,其实我们知道,元朝经济上主要推行的是钱钞制度,其中铜钱作为辅币,其地位是很低的,但是在民间,百姓之间的小额交易总是离不开小额面值的钱币,所以铜钱虽地位不高,但是经济市场又不能完全离开它。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环境,元末,农民起义频发,一时间很多地方揭竿而起,开始对元庭的讨伐,其中朱元璋便是其中一支起义力量,当然起初朱元璋也只是依附于郭子兴的起义军——红巾军,而后发展成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直至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小明王——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吴国公,朱元璋在应天(即今日南京)设立宝源局开始铸造钱币,此时所铸造之钱即为大中通宝,更具体的来说是大中通宝平钱(即面值为一文的铜钱)。公元1364年,朱元璋改称吴王,史书记载: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五等钱式。这五种钱式即为:平钱、当二、当三、当五、当十。流通区域为当时朱元璋政权的全境范围。再回到钱钞上来,我们知道,朱元璋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诏中书省发行宝钞,那么在此期间就得出钱法的第一个大阶段的时间范围,即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铸造大中通宝到洪武八年朱元璋下令推行钱钞。在这个大阶段里面我们又可以细分两个小的阶段,即至正二十一年到建明前和明朝建立(公元1368年)到洪武八年这两个小的阶段。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两个小阶段内朱元璋所实行的钱法: 第二个小阶段钱法又做出了哪些调整呢?首先,改元洪武,铸造洪武通宝,洪武通宝钱式与大中通宝一样分为五式,史书记载:命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钱法做出以下改变:①洪武通宝、大中通宝及其他钱币通行②仍然以前元宝钞流通。 明·洪武通宝 接下来我们顺着历史的轴线继续往下走,那么下一阶段我们该怎么划定呢?首先肯定是从洪武八年开始划分,原因很简单:洪武八年,朱元璋推行大明宝钞,史书如是记载: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那么下限又应该是到那一年为止呢?不妨先来看看史书上怎么记载的,洪武二十七年史书如是记载:令有司悉收其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许更用铜钱行使......这段记载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在洪武二十七年,官府的钱法已经明文禁止使用铜钱,而且依据铜钱的数目折换成宝钞,从而开启了单纯使用宝钞的时代,综上所述,第二个阶段的划分应该是从洪武八年至洪武二十七年,这段时间是宝钞与铜钱并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朱元璋的钱法又是如何的呢?其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①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历代钱币以及宝钞并行;②规定了国家货币为宝钞和铜钱,其中铜钱用于小额支付,综上所述,在这一时期形成了钱钞通行的货币政策。 大明宝钞 那么第三阶段就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从洪武二十七年往后,官府全面禁止民间使用铜钱,而单行宝钞,开启了专用宝钞的时代......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洪武年的钱法改革与变化: ①至正二十一年至洪武元年:大中通宝、历代钱币与元朝宝钞兼行; ②洪武元年至洪武八年:洪武通宝、大中通宝、历代钱币和元朝宝钞通行; ③洪武八年至洪武二十七年: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历代钱币以及宝钞并行;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宝钞不是元朝的了而是大明宝钞,这也是大明宝钞行使初期; ④洪武二十七年至后:单行大明宝钞。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铜钱的地位一直受到压制一直以后来直接被大明宝钞所取代,这也验证了为何传世明钱如此少的原因了! 图片:飞天猪 西雅图夜未眠 排版:飞天大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