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为何用兰亭序作陪葬,因他识破了其中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

 粤海画苑 2020-02-23

李世民为何用兰亭序作陪葬,因他识破了其中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

李世民为何用兰亭序作陪葬,因他识破了其中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尤其喜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为了得到王羲之手书的《兰亭集序》,曾派自己监察御史萧翼乔装改扮至绍兴,利用欺骗的手段,将存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徒弟辩才和尚手里的《兰亭集序》真本骗入手中。

李世民得到《兰亭集序》真本后,非常高兴,每天观赏、临摹,并命自己手下的大臣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人临摹数十本赠与王公大臣。

公元六四九年,李世民去世时告诉唐高宗李治,自己死后一定要将《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品与自己一起埋入昭陵。

那么李世民为何指定要将兰亭集序与自己陪葬呢?原来,李世民发现了兰亭集序上的一个秘密。

李世民为何用兰亭序作陪葬,因他识破了其中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

东晋永和九年,在时任右军将军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组织下,召开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聚会,这就是流传千年的兰亭盛会。

而作为这次集会的发起人,王羲之在会上慨然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东晋军事家、书法家,官至东晋右军将军兼会稽内史。永和八年春,偏安一偶的东晋为了收复失地,殷浩上表北伐,攻打许昌、洛阳。因降将张遇降而复返,导致北伐失败,损失士兵一万五千余人。

公元353年正值东晋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北伐的失败,会稽旱灾连年。身为会稽内史的王羲决定借兰亭雅集之名召集一场集会。

李世民为何用兰亭序作陪葬,因他识破了其中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

兰亭盛会总计四十二人参加,其中有侍郎谢瑰、鎮国大将軍掾卞迪、司徒谢安谢万兄弟、行将軍羊模、行参軍事卬丘髦、恒温子桓伟、参軍孔炽、参軍刘密、山阴令虞谷、孙统、孙绰兄弟;庾友、庾蕴兄弟;散骑常侍郗昙,行参军王丰之、殷浩僚佐王彬之、殷浩手下的两位将军等。

从这些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参会的人中,军方的将领占了二十二人,其中的三个更是从前线专程赶来。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放弃了紧张的前线而来参加这么一场几乎没有文士的聚会?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这次聚会不是单纯的文人雅集,而是一场针对东晋现阶段的军事会议。

李世民为何用兰亭序作陪葬,因他识破了其中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从《兰亭集序》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论出一点来,就是这次集会没有让人表演节目,自古文人雅集都会带着乐器之类的物品来助兴,而在这次集会上却没有任何的乐器,这在当时的文人雅集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而从这一句里,我们则能看出当时王羲之对战争的忧虑。死生亦大矣,前线的战事吃紧,时时刻刻都有士兵在战斗中失去生命,不得不让人心痛啊。

李世民为何用兰亭序作陪葬,因他识破了其中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

​因此兰亭聚会事实上应该是对352年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一次总结,兰亭雅集之后,殷浩立即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但是非常不幸的是,第二次北伐也失败了。直到三年后,桓温收复洛阳,上表要求朝廷迁都。

在兰亭聚会上,各大名仕、将军慷慨陈词,为北伐中原之事奋然作诗,而王羲之则将之记录整理成册,并最后为之做序。324个字借着酒意一挥而就,最终成就了名传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