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哲学家眼中的“灵魂”

 天高云淡书客 2020-02-24

本期可可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几个著名的大哲学家,他们眼中的世界以及他们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希望可以带给你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和灵魂。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泥土与水中蕴含着某种生命元素,两者的结合产生出诸多生命,因而他得出”万物有灵“的结论。

他认为,任何一种物体,即使是冰冷坚硬、毫无生气的石头,其内部也都蕴含着”神“。他的理论被后人沿用,直到300多年以后,斯多葛派的哲学家还以此来证明万物因为具有生命力而互相吸引的理论。

毕达哥拉斯认为,人的灵魂也与数字有关系,当音乐的和谐同灵魂的和谐相呼应的时候,音乐便会对人的性格和情感产生陶冶和改变的作用。

儒家认为音乐具有道德作用和社会作用。孔子提倡的礼、乐、射、御、书、教六艺中,音乐就排名第二位。孔子曾经说:”兴于诗,立与礼,成于乐“,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完成的最后的标志。《乐记》是儒家一部音乐美学专著,书中也提出可以通过音乐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人们从不正确的方向引向正确的方向。

名言”人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的提出者赫拉克利特认为,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这并不是好事。”与自己心里的愿望作斗争是艰难的,无论他所希望获得什么,都是以灵魂为代价的。“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神是不存在的,世间只有永恒的原子和虚空。人也是由原子组成的,人的灵魂由一种最细致、最圆滑、最灵敏的原子组成。当灵魂原子和肉体原子结合起来时,人的生命就产生了,一旦灵魂原子和肉体原子分离,人的生命就结束了。所以德谟克利特提出人是一个小宇宙。

他认为人的幸福和不幸都居于他的灵魂中,人的自然本性就是趋乐避难,而道德的标准就是幸福和快乐,能够求得快乐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不过他说的快乐不是暂时的、低级的感官的快乐,而是有节制的、精神上的宁静和愉悦。在他看来,灵魂的愉悦状态,比感官的快乐更高级,当灵魂持续地处在一种平静有力的状态之中,不为恐惧、迷信和其他情感所困扰,这就叫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所在。

众所周知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死没有什么可恐惧的,肉体的死去反而更能成就精神的生。死亡是走向永恒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开端。只有死后,灵魂才能和知识充分的接触——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均来源于灵魂对前世的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