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2-24

导读


新疆在历史上经历了复杂的文化形成,多次人群迁徙以及不同人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新疆文化的起源,人类文明的形成,人群的构成都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而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影响尤为重要。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由于这些山系的屏障作用和恶劣环境,使得新疆成为历史上人类走出非洲以后最后征服占领的地方之一。对新疆底层中的植物孢子的研究表明,距今 7000-4000 年间新疆地区的环境比较适合人类的生存,因此这一时期也可能是外来人群迁入新疆地区的频繁时期,是能够探寻到史前人类活动的最可能时期。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西方的探险家和考古家就将目光对准了新疆。自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先后在新疆的地区盗取了大量的考古文物。特别是自瑞典考古学家对新疆进行考察并写下了一本《新疆考古记》,更是掀起了对新疆考古的热潮。由于国情影响,我国对新疆的考古发掘相对西方较晚,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初,才开始重视对新疆的考古。经过80来年的努力,对新疆地区的考古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新疆塔里木盆地早期整体上受到来自西部和北部两种不同的文化影响,然而因为只针对于早期的一批材料——古墓沟墓地的人类学材料——进行了详细的人骨研究,因此目前还不能肯定第一批进驻塔里木盆地的居民起源。幸运的是,2000年新疆考古队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另外一处更大规模的青铜早期遗址—小河五号墓地,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塔里木盆地早期居民起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一.小河墓地背景


在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新疆罗布地区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青铜时期的墓葬。这个被称为有壹千口棺材的沙丘型墓地被贝格曼命名为小河5号墓地,这里简称小河墓地。继贝格曼1939年发表了关于此墓的详细调查报告之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此墓,直到2000年中国考古队才在卫星探测仪的帮助下重新发现了它。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小河墓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东部的孔雀河下游的罗布泊附近,这一地区曾经发掘了著名的古墓沟墓地和楼兰古城,在新疆早期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2 年到 2005 年,新疆考古队对此墓进行了全面的发掘。从墓地墓葬的布列情况看,整个墓地分为上下叠压的 5 层,大约跨越了几百年,表明墓地是从低处开始逐渐向高处使用的发展过程,而不同层位的墓葬和主要随葬文物之间的发展演变关系基本是一致的。整个墓地包括墓葬 167 座。

二.小河墓地人种探讨


小河墓地从层位上自上而下分为 5 层,距今时间跨度为 4000-3600 年。上下层文化之间存在有许多共同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差异。最显著的就是,下面两层都有被祭祀的泥棺,泥棺中都是女性,显示了女性地位的重要,并且还有牛头祭祀,而上面三层则看不到女性社会地位的特殊性。

这意味着这一地区在这一时期曾经发生了文化的转变。这种文化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与附近其他不同文化的人群发生了文化的交流?还是其他携带有不同文化人群的进驻改变了这种文化?不同人群间的遗传结构一般是有所差异的,携带有不同文化的群体间这种差异可能更明显。

因此,如果是有其他人群融入到了小河下层文化所代表的人群,那么其后代人群在遗传结构上一定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表现在小河上层人群与下层人群的遗传结构上。因此,也许可以从遗传的角度去追寻这种变化的原因。将小河人群根据不同层位进行分组,分析他们的遗传特点,以期找到不同层位的个体之间的基因联系与差异。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小河墓地第五层

小河墓地第五层人群中,携带有东部欧亚谱系 C4 的个体占有的比例非常大,并且个体间具有着较近的母系遗传关系,而携带有西部欧亚谱系的个体则较少。东部欧亚谱系和西部欧亚谱系的共存表明小河人群的早期人群是一个东西方混合人群。

小河墓地第四层

第四层的个体携带的单倍型谱系基因多样性很高(0.9004),特别是西部欧亚谱系,比较复杂多样。

小河墓地的上面三层

上面三层文化内涵一致,样本保存情况相对较差,成功获得 DNA信息的样本有限,因此这里将这三层作为一层讨论,统称上层。上层出土的人群基因多态性非常高(0.9890),遗传结构组成复杂,没有家族墓的特征。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五层人群与第四层人群有着一定的差异,与上层人群的差异就更为显著。首先,四五层相比,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着女性被祭祀者,而且与该个体有母系亲源关系的人数也最多,代表着一个家族在这个层位的个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在四五层中显赫的家族在母系上携带的都是单倍型类群 C4,但是单倍型却不同,表明至少是有两个不同的东部欧亚谱系女性是这一人群的母系祖先。另外,第四层的基因多样性明显高于第五层,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进,有其他人群与小河人群发生了基因交流。这些人群来源较为复杂,主体人群携带西部欧亚谱系,也有携带印度谱系的个体存在。

其次,上层与第四层比较,最为明显的就是没有泥棺存在,同时东部欧亚谱系 C4 的数量明显下降。小河人群文化的改变与人群结构的改变并不是同步的,而是随着外来人群不断的深入,比例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改变的。

总体上看,小河人群从下层到上层,基因多样性越来越高,而谱系 C4 越来越少,表明从距今 4000 年到 3600 年间,小河人群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一直有外来人群的渗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渗入越来越强,甚至改变了小河人群原有的一些文化,小河人群古老的基因单倍型因外来人群基因的渗入频率迅速降低。总之,遗传学数据表明,小河上下层文化的差异是由于人群构成改变引起的,而不仅仅是由于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小河墓地古代人群的来源


小河墓地的人群在母系上既携带有东部欧亚谱系(B,C4,D 和 F)又有西部欧亚谱系(K,H,U7,U2e,U5a,T 等),还有部分印度特有的谱系(M3,M5 和 M25)

小河人群中存在有四种东部欧亚谱系,分别是单倍型类群 B,C4,D 和 F,这四大谱系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北亚,其中,单倍型类群 C4 在北亚的频率远远高于东亚,而单倍型类群 F 在东亚的存在频率远高于北亚。小河人群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东部欧亚谱系 C4 的存在,它在小河人群中占有最高的比例,达到48%,几乎达到小河人群的一半。东部欧亚谱系 C4 是现代亚洲人的主要谱系之一,它主要分布于现代西伯利亚人群,包括伊温克人,,雅库特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楚克其人等,其次是东亚人群和中亚人群,同时也是美洲四大建立者世系之一。表明小河东部欧 亚谱系 C 很可能起源于南西伯利亚。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小河早期人群中的东部欧亚谱系与北亚人群或是中国北方人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母系祖先很可能是早期北亚持有畜牧业经济的人群迁徙中的一支。而对于小河晚期人群,则不排除东亚人群,例如甘肃,青海等地的古代人群对其形成产生了影响。

小河人群中的西部欧亚谱系包括单倍型类群 H,K,U5a,U7,U2e,和 T。单倍型 H 是欧洲最为普遍的谱系,其频率在大多数欧洲人群中达到 40-50%。在近东其频率下降到 20%,中亚为 10%,东亚几乎没有。这表明小河人群中的谱系 H 的母系来源与欧洲人群的关系更为密切,暗示欧洲人群很可能对小河有着母系遗传贡献。

三.结论


小河人群的遗传构成是非常复杂的,包括欧洲成分,北亚成分,东亚成分和南亚成分。其中,早期人群是一个东西方混合人群,并且其东部欧亚谱系具有高频率低多态性的特点,很可能与北亚的青铜早期人群有关;在小河晚期人群中,以欧洲成分为主体,同时南亚成分和东亚成分也逐渐增多。

小河人群整体上表现为晚期成分较早期成分复杂,基因多态性增高,表明人群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遗传漂变过程,不断的与周边人群发生基因交流。

小河上下层文化的差异是由于外来人群迁入造成的结果。

小河人群所携带的线粒体单倍型类群与现代新疆人群的有着相似之处,表现了一定的遗传连续性。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人是什么人种呢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