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题作文“邻居”佳作三篇及点评

 默默的收割者 2020-02-24

居(一)

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柳浩源

   如今高楼林立,人们如同生活于“钢铁丛林”之中,虽也少不了“树上、树下”的邻居,然而近在咫尺却未闻一语几乎成为常态,这是信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我家也有个邻居,曾经也只是见面问候罢了,没什么来往,甚至有段时间他们家都没人——当然,这于我们毫无影响,反觉清净。

然而,不知何时,这家不但有人了,还添了个小宝宝。这下可好!小孩哭闹声、家人安抚声、玩具碰撞声、夫妻吵架声,开门声、碰杯声、音乐声、麻将声,声声入耳,我不由怀念此前那段安静的美好时光,于是时常感叹:有邻如此,我当奈何!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长时间,我几乎要对此感觉麻木了,一件小事的发生改变了我之前的看法。那天,天气热得像下火,我刚从补课班下课,想着回到家中洗个澡清爽一下。可想象总是很美好,现实却如肥皂泡,一戳即破。我沮丧地站在门前,望着敲了半天毫无反应的门,心中不停地埋怨父母,怎么这个时间出门了呢?忽然,对面的门开了,邻居探出头说:“没有人吗?先到我家坐坐吧”,说着,将我拉进了屋,又是倒水,又是开风扇,还想着给我拿点小吃,忙得不亦乐乎。我静静地看着,心下却涌动波澜:有邻如此,似亦不错。

几天之后,我们全家人吃完早饭正坐在沙发上休息,忽听外面有小孩哭喊声,而且还有焦急的脚步声。是邻居家出了什么事情吗?在上次与邻居近距离接触后,我们一家人对邻居似乎多了些感激,因而,在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后,我们一家人都围到门口,邻居小孩的妈妈着急地说:“我出门倒垃圾没带钥匙和手机,宝宝被锁在家里了,能借我下手机给开锁公司打电话吗?”爸爸赶忙拿来手机递给她,我和妈妈走到邻居家门前,试着逗小孩子说话,虽然开锁人来得晚些,让那母亲急了些,好在宝宝毫发无伤,我们发自内心地高兴。

此后,我们两家的关系像逐渐缩短的绳子一样渐渐贴近,只要遇到,我们就会亲切问候,家里有事,对方总会第一个到场。

        现在,我常会感叹:有邻如此,夫复何求!

(柳浩源,营口市鲅鱼圈区第二十九中学初二学生,平时喜欢读书和户外运动,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 

老师点评:
    作者构思精妙,紧绕“邻居”,由起初对邻居心生反感而后渐渐感受到邻居的关爱,感情逐渐升温,最后心怀感恩。有文字可证:“有邻如此,我当奈何”,此是第一阶段,言对邻居心生不满,怀念此前安静时期,之后“有邻如此,似亦不错”,情感已有变化,邻居的关心渗入心中,最后,“有邻如此,夫复何求”之感慨将对邻居的感情升至高点。三处感叹,是情感的聚焦点,也是结构上的彼此照应之处,亦可视为一线之珠,层次由此而分明,主旨由此而凸显。

邻居(二)

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范嘉琦

如果一个邻居在你搬家的第一天就来敲你的门,跟你“借东西”,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事呢?

一年前,我们家喜迁新居。整整忙碌了一天,我才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出个模样。我不顾形象地往床上一扑,把脸埋进被子里,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黑暗瞬间包裹了我的身心。黑暗?我忽然觉得不对劲,抬头一看,竟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我有些欲哭无泪。父母正巧不在家,这片黑暗中只有一个孤单的我,想到这里,我更加同情起自己的处境。我跌跌撞撞地走到厨房,终于摸到了火柴和蜡烛。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

我心想:“真倒霉!父母不在家,还黑灯瞎火的。我刚刚搬进来,不认识什么人,会是谁在敲门呢?不行,不能开门!”

这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传了进来:“姐姐,不用害怕。我是你的邻居小嫒。”

哦!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妹妹呀!搬家的时候我见过她。我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门。

一个小脑袋怯怯地探进了门内,小妹妹仰着自己的脸,背着手问:“姐姐,你家有蜡烛吗?”

我刚搬进来才第一天,邻居家就让他们的孩子向我借东西,这怎么说得过去呢!况且,电不知道要停多久,我仅有两支蜡烛,还不一定够用呢!如果我借给他们,我用什么呢?于是,我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真诚”的歉意:“对不起啊,小嫒。我刚搬进来,还没有准备蜡烛。”

“姐姐你看!这是我妈妈让我给你的蜡烛。她说一般人家刚搬进来不会准备这个的。”说着,她从背后抽出自己的小手,高高地举起那两根蜡烛。

这也太戏剧化了吧,我酝酿的“真诚”一下子土崩瓦解,刹那间,我无法直视这个孩子晶莹的眼睛。她全然的信任和关心流淌在她清澈的目光里,那里藏着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映着我自私而庸俗的灵魂。

“姐姐,你拿着啊,点上蜡烛,就不黑了。”小妹妹催促着我。我有些心虚地接过来(坚决不能承认自己有蜡烛),蹲下些身子,轻轻地对她说:“谢谢你,小妹妹,没错,点上蜡烛,世界就亮了。”

看着小妹妹快活地转身回家,我心情大好,忽然想写篇日记,开头就是:“一个停电的夜晚,响起了敲门声……

范嘉琦,14岁。来自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爱好读书、绘画。座右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老师点评:

邻居于停电后敲门,为故事起点,之后,悬念、误会频至,读来微澜起而趣味生,此是作者选材之妙,亦是文章亮点所在。文章主体部分是“我”和邻居小女孩的对话,对话过程中“我”的心理描写极为形象,逐渐推开迷雾时,小女孩水晶之心显露,主题突出。结尾与开篇照应的方式亦有新意,令人回味无穷。

邻  居(三)

        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魏一鸣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不错,大至国家,小至家庭,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要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

一年前,父母为了方便我上学,决定在学校附近买一所房。一个月后,房子终于买了下来,下一步自然就是装修了。

装修的过程既艰难又麻烦。首先是要凿墙,“咚咚”的声音实在让人难受;再就是木工,他们使用的电钻“滋滋”声实在刺耳。想到这些因素,父母为了不打扰到邻居,只让工人在早八点到下午四点半之间工作,其它时间停工。

装修中,不免尘土飞扬,按照惯例,我们会将门窗全部打开,所以弄得满走廊“飞沙走石”。但令人惊奇的是,第二天早上我们来给工人师傅开门的时候,走廊里的灰尘会自然消失,我心里暗想,这里的物业真不错,天天来打扫。

装修半个月过去了,工人进度很慢。这天,从楼上下来一位中年男子,走到我家门前,故意探头往里面看看,一脸不屑地说,“你家还没装完啊,这天天叮叮当当的,都没法让人午睡。”父亲连忙走上前,递根烟:“哥们,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对不住了。”男子接过烟,摆摆手,“别整那些没用的,以后注意点,小点声。”然后扭头向楼下走去。

“谁家买房不装修啊,怎么这么不懂得理解人,什么人啊!”我心里愤愤地想着。到了下午,父亲特意嘱咐装修师傅们,让他们注意一些,尽量小点声。

这时,我忽然听见走廊有水流声,我从“猫眼”一看,原来是四楼阿姨,她正从上面往下喷水。只见她一手拿着水管,一手拿着扫把,一边喷一边扫。我想到之前干净的楼梯和走廊,恍然大悟。我立刻推开门,顺手拿了一把扫帚,加入了她的队伍。她抬头看看我,笑着说:“好孩子。”

见污而知扫,不仅扫自家门前灰,亦能扫邻居门前灰,默默地做,静静地为邻居开一朵洁净之花,为环境绘一幅优美之画。不知,那位一脸不满的中年男子看到邻居阿姨的付出,心下会作何感想?美好或可因此而生。

愿你的身边也有像阿姨一样的“田螺姑娘”……

魏一鸣,20063月出生。就读于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性格开朗,爱笑,有同情心。自幼爱好读书,曾在全国中小学生写作比赛中荣获二,三等奖。最喜欢的书中的一句话是: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其能无愧于心。

老师点评:

此文最大特点是对比之妙,从而突出理解之美。一邻只知抱怨,一邻无私清扫,人性之高下自分。文章以悬念开篇,而后揭示谜底,其间又夹以另一位邻居的不满,使得内容充实而不显单调。结尾处作者别出心裁,以“田螺姑娘”收束,既概括了邻居形象,点明主题,又让读者感觉有未尽之意,余味绵长。

指导老师简介:

   张彬彬,辽宁省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辽宁省骨干教师。部分教学论文、散文等分别发表于《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教师报》《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云南教育》等刊。曾获一师一优课部优课、第四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一等奖、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特等奖、辽宁省首届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营口市演讲比赛特等奖等荣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