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逐字稿(二)】曹昱 | 毒药与解药: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中的危机管理与心理援助

 刘淑姿 2020-02-24
毒药与解药(二) 来自前缘 00:00 21:16

(……接上期)

好了,第一部分简单讲了我们不适合做什么,有对大众的,有对咨询师的。再讲讲第二部分我们适合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三件事:第一,已经有的焦虑,有觉知地宣泄;第二,寻找资源来转化创伤;第三,为苦难创造人生意义和价值。

二、危机中,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们可以做三方面的事

有觉知的宣泄(面对、接纳、表达)

寻找资源(帮助创伤)

为苦难创造意义与价值(领悟)

一看标题,学过意象对话的就发现了,这是初级班讲的几个基本咨询技术。在危机中,人们自然会产生恐慌、愤怒等各种消极情绪,当我们没有觉知的时候就会马上付诸行动,去试图控制外界啊、攻击外界啊等等。学过回归疗法的同学知道,这就是典型的蠕虫反应——焦虑一刺激,马上行动,完全失去了人类的思考能力,就像这样,焦虑行动焦虑行动、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就像蠕虫一样,你刚一碰它、它立刻就缩回去完全不经思考,直接自动化执行了。人在被情绪冲昏头脑丧失理智的时候也是这样,一怒就拍桌子骂人。这就是人失去觉知的自动化蠕虫反应模式。

问题是,强烈的情绪已经有了啊,不做点什么就好像在等死一样!没关系,我们可以做“有觉知的宣泄”,有觉知的宣泄可以提供一个功能,就是转化已经产生的心理垃圾、减少自我能量的消耗。

有觉知的宣泄

功能:转化已有心理垃圾,减少自我能量消耗。

第一步:识别情绪。问问自己——此刻的消极情绪是什么,愤怒还是恐惧还是内疚、悲哀、失望?

第二步:表达情绪。用最精准的一句话来表达被识别的情绪。比如,“一想到活着这么无常我觉得很悲哀”,“我对这个世界很失望!”“当我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我觉得特别无奈”,等等。当我们做了这两步,就是有觉知的宣泄。

然后你会发现,你开始把朝向外部的关注收回了,开始关怀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对自己的痛苦有了关注和理解,这份自我表达和理解、对我们现在内心的稳定非常重要,然后这些糟糕的情绪能量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成别的能量——比如自我关怀和理解的能量等。当恐惧开始被面对、困难和痛苦开始被接受和允许,被自己看到和理解的感觉会给我们带来爱与安定感,这样,已经在我们心里产生的心理垃圾就被用来发电了,我们不但减少了消极情绪越滚越大带来的自我消耗,还把有害的心理能量转化成有益的了。

有觉知的宣泄,总结起来就是:看着它,表达它,但不成为它。然后它就会自生自灭。

但是我们平时只喜欢发泄,不喜欢觉知。那么对有些人来说,一下子好像做不到有觉知的宣泄。为了容易实操,我们可以为它创造一些更容易达成的条件,比如培养定力,在情绪扑面而来的时候自己还能不被卷走和淹没、”咣”一下变成一个“一难受就跳起来的低等蠕虫”。在回归疗法中,我们把它叫“提升焦虑容纳力”。怎么提升焦虑容纳力呢?我准备了5个策略单,都很简单易行。

提升焦虑容纳力的策略单

1、已经生成的焦虑情绪尽可能清晰地觉察到。

2、还没生成的焦虑情绪不要自己去找,以免给定力制造太高的难度。

3、创造降低焦虑的情境

4、识别制造高焦虑的欲望目标

5、回归生活正轨

策略1

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策略2

还没生成的焦虑不要去自找。我想给大家讲个从我婆婆那儿听来的故事,真事儿,主人公是老朱家的一只猫,名叫柳下惠。那时候家里穷嘛,偶尔吃点鱼都当宝贝。有一次家里买了条鱼想第二天红烧,于是呢,为了防止猫进来偷吃就把鱼往厨房里一塞赶紧把门就关了。话说次日凌晨,大伙儿一起床就听见猫在不远处惨叫,赶紧找,找来找去发现声音在厨房里,顿时想,完了,鱼没了!谁知道一开门,只见柳下惠正在门口蹲着,痛苦地把头背着鱼的方向、坚决不看那条鱼,顿时大家一下子都对柳下惠肃然起敬。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柳下惠肯定作古了,他的故事还在朱家代代相传。从这个感人故事里,我们学到一个道理,如果某些信息会诱惑你心乱,那就别老去盯着人家看了。

策略3

创造降低焦虑的情境。最重要的就是笑和玩,大家应该已经嗅到这一条的味道了。大家现在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上,然后你找茬让自己害怕。你会发现,当你恐惧的时候你的身体是紧缩僵硬凝重的,呼吸是屏住的;再体验一下你开怀大笑的时候,你发现身体是放松柔软轻盈的,呼吸很自由通畅。你看,我们的情绪和身体是一致的。所以,当我们被各种恐怖信息吓坏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舒展身体放松肌肉大口呼吸做出笑的动作,这样恐怖就被打破了。

这是躯体意象的基本技术之一。当我们出现了某种自己摆不平的消极情绪,我们可以用身体来摆平——通过有意识地把身体姿势调整成和那个消极情绪相反的状态,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就从这个情绪里面出来了。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当下一次在你被某条信息搞得很愤怒、你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然后你可以有意识地把身体姿态调成相反的状态——紧张,你就放松;往下出溜,你就提起,静态的就动起来,躁动的你就让身体静止等等。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身心都更能做的了主了。

刚才我们说的恐怖的时候故意做出笑的身体姿态,恐惧就打破了。但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笑会更健康更有效。所以,我们平常可以在收藏一些看了会让你发笑的段子或照片什么的,甚至和疫情有关也没问题——能在危险和痛苦中找到笑点是很健康的。比如大家看到了,民间各种自制口罩的照片;还有那个浣熊从缝里深处小爪子偷猫粮的,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当时坐在家里抗疫的你,其实活得也不那么凄惨,恐怖一下子就融化在幽默里了?

各种搞笑口罩

当然,如果和疫情没关、和自己平时就喜欢的东西相关就更好,现在我们已经对疫情过度关注了,这样实际上不但没增加你的安全,反而降低了你的免疫力,比如发给大家的那些猫和窗帘照片。——嗳,猫为了方便猫奴看风景在窗帘上开了一扇小窗,还给黑漆漆的遮光窗帘上亲手弄出来了满天繁星。欸!各位注意力没有,你此刻的焦虑程度如何?

还有游戏,回归疗法很强调游戏的作用,它能把创伤和资源两面都很轻松地整合成一体,既能起到警示作用,又不把警示扩大成恐怖。尤其适合有宠物和有孩子的。比如大家都看到的那个搞笑小视频,一个小男孩哇哇哭,跟他妈妈抗议:“你说病毒,我又看不见!我要出去和病毒一块玩!”如果你是这个熊孩子他妈,在这个时候心眼儿活泛点,把爪子一伸,说:“我就是病毒,我来抓你了!”这时候孩子八成就会破涕为笑开始和你躲猫猫,然后妈妈就说:“我先等着,等他摸了脏东西不洗手我就吃了他!”然后小孩就去洗手了,然后妈妈就垂头丧气地说:“我这下没办法了,哼,我还有机会,等下次他不戴口罩出门玩的时候,我就钻进他的鼻子里进到他肺里吃掉他!”,然后孩子就去戴口罩,妈妈还可以说:“他的口罩没戴对,这样是拦不住我的,幸亏他妈妈没教会他戴口罩,哈哈哈!”,然后小孩就会赶紧找妈妈学习如何正确地戴口罩……你看,刚好能趁机给孩子做做防病心理教育,多好哇!平时给他上课还不肯听呢。

所以,用游戏对孩子进行危机干预再好不过了,既可以对孩子进行如何转危为安的心理教育,又能替代性满足孩子玩耍的健康天性需求,必要的时候真的可以救命。我想到有个电视剧叫《犯罪心理调查》,有个搞罪犯心理特写的特工头子叫HOCH,很有心理学素养,平时就跟孩子老玩一个“坏人来了躲柜子”的游戏,还约定了暗号,结果在匪徒真的进家的时候真的救了父子俩的命。

除了游戏,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编故事——比如过难关的故事,危险与逃生的幸存者故事等等。这些事情,意象对话的咨询师玩得很顺手了。

同时,大家也别光顾孩子忽略了老人,我特别关注老人的心理陪护:对老人的心理陪护有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听老人讲他经历的故事,一方面老人开心了不容易得病,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听听真正的灾难幸存者给我们做“危机生存培训”。老人们就是咱们危机里的疫苗,听老人家讲故事那就等于给自己打疫苗,多好,还不花钱,双赢!把自家老人孩子心理支援好了,既是我们的自我呵护,又是我们的抗疫心理援助。

策略4

识别必然制造高焦虑的欲望目标。这个我们在前面的回归圈里面提到过了。大家感觉一下,当我的欲望目标设定不同会带来什么结果——“我要躲开新冠”,再换一个“我要幸存下来”,感觉一下。

是不是马上你就觉得两个欲望带来的焦虑大小是不一样的?当你的欲望目标是“我要躲开新冠”,你立刻就觉得威胁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哗一下子,焦虑就上头了,你会觉得自己的关注点立刻就狭窄了。但是如果你的欲望是“我要幸存下来”,好像同样一件事,焦虑程度就降低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视野就不狭窄了,你就开始有了更大的空间去找资源、想办法了。

策略5

回归生活正轨。危机期间,恐慌已经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混乱又带来了更多失控的恐慌。这时,恐慌和混乱就开始滚雪球。这就是前面讲过的一个人们面对危机时候的典型暗漩。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变傻,成了无头苍蝇嗡嗡乱撞——也就是前面说的蠕虫反应模式。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提醒自己,或者亲人之间互相提醒,该干什么干什么,吃喝拉撒、做爱,喜欢水晶的玩水晶晒水晶,玩玩音乐、画画、做做手工,插花、茶艺、厨艺,打坐、看书都可以。这条策略看起来很平常,但实际上很有心理学内涵。这就是给灾难划定一个有限的边界,而不让它一叶障目泛化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好,提升焦虑容纳力的方法就讲到这。有了这些小方法,你在有觉知地宣泄你的坏情绪就会比较容易了。

当我们通过有觉知的宣泄,清理了已经生成的情绪垃圾以后,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让还没生成的心理垃圾不要再生成呢?否则,我们刚刚用垃圾发出来的电,又会被我们再次变成垃圾投向外界,去寻找新的恐怖和愤怒的理由消耗掉。我有一件事可以供大家选择,就是自我发现。平时的我们疲于奔命,没有功夫来好好端详端详自己,现在有时间了,与其浪费在给自己增加恐慌和愤怒上,给世界添乱,还不如趁机真正关心和了解一下自己。

每个人只有一个肉身,但是却有好多个不同侧面的心灵我,意象对话把这些不同喜好个性价值偏好的心灵我叫做“子人格”。所以面对同一个情况,一个人内心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子人格会恐慌,有的一下子兴奋了,有的漠不关心,有的开始怨天尤人,有的想要拼命做点什么去控制局面等等。没有谁是只有一个子人格的,所以才会有心理冲突。当一件事情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反应呢?我1和我2各说各的道理争执不休,我3表示很晕菜,根本没法裁决,然后我4就受不了赶紧逃避,我5只好努力拉架调停……就算没有疫情,我们平时也是这样活着对不对?

那么意象对话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会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聆听自己内心不同侧面的声音和意愿,然后让他们自己对话,这很好玩,最后,他们自己总会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和互相妥协,这样我们就不跟自己斗了。

而且经过这个过程,你会越来越对自己好奇,因为你会发现好多你不认识的自己,还有好多你现在根本想象不到的优点、潜能。多好啊!要没有疫情,你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关心自己啊,你早被老板弄去加班了。学心理的人,现在国内外大腕们都在做公益讲座,平时花钱听都花不起,现在多好啊,一波一波的免费听!

古人有个故事,说一对老夫妻有俩女儿,一个卖茶一个卖伞。天晴了呢茶就卖得好,下雨了呢伞就卖的好。结果老太太晴天为卖伞的闺女发愁、雨天为卖茶的闺女发愁,天天发愁;老头子呢,晴天为卖茶的闺女庆幸、雨天为卖伞的闺女庆幸,天天庆幸。我们的生活其实一直都是晴晴雨雨的。并不是疫情不来,我们就不恐怖不愤怒了,实际上平时好端端的日子过着,我们坏情绪也不少,只不过疫情现在给了我们一个爆发坏情绪和纵容自己爆发坏情绪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把内心消化不了的各种恐惧都归咎于病毒,把内心一直处理不掉的愤怒、失望归咎于社会和他人。这种归咎和放纵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损害自己身心的正气,还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散播恐怖愤怒的传染源,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意象沙屉”初级班中,朱建军老师特别强调了“局、势、能、力”四个方面,回归疗法中也专门讲过“势”。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大势所趋”,意思是说,在天地大势面前,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一个人知道顺应天地大势,雨天卖伞晴天卖茶,那他的日子就容易过的很顺利很轻松,占全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他非要和天地大势拧巴着对着干,在雨天偏要卖茶晴天偏要卖伞,那他的日子必然充满艰难困苦。

可是道理谁都知道,但是知道不等于能做到。说到这儿,我必须赞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你们都是懂得顺应天地大势、知道把危机变废为宝的智者。所以,危机时,我们能做什么?做一个智者,选择珍惜这段好时光,过一种顺应天地大势的健康生活。这样,天地都会来帮助我们。总结起来说,第一个技术是有觉知的宣泄,以及宣泄完了我们怎么妥善使用垃圾发电带来的心理能量。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曹昱:国际候选心理分析师(IAAP Router)、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讲师;心理学博士、教育硕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意象对话学部常务理事;意象沙屉、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