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在我国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特殊的治病方法。古代典籍中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随着时间的推移,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已突破了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并且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广泛的流传于民间。 1.闪火:用镊子夹着点燃着的酒精棉球或纸片或火柴,在罐内绕一下;或将蘸有酒精的棉球在罐的内壁涂擦一下,使酒精沾在罐内燃烧,然后立即将棉球或纸片或火柴棍抽出,并将罐子扣在应拔部位或穴位上。此法多无烧伤之弊病,但是吸力较小。 2.留罐:在治疗部位上留置一定时间,这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而吸力强的火罐留置2~10分钟,小的吸力弱的时间适宜长一些。 3.起罐:一只手拿着罐子轻轻稍微向一侧倾斜,另一只手则在火罐倾斜的对侧火罐口附近肌肉上,用手指缓缓按压,使罐子和皮肤之间形成一个空隙,让空气由此进入罐里,吸力就会逐渐消失,火罐就会自然脱落下来。避免强力取下,以防伤害皮肤。 症见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 【穴位】太阳、耳门、听宫、曲池(或附近暴张血络)。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耳鸣症见开始多有感冒等先期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 【穴位】听宫、中渚、耳门、百会。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症见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穴位】听宫、翳风、行间。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症见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 【穴位】肝俞、肾俞、太阳、听会。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拔罐注意 拔罐疗法虽然适应证广泛,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还应谨慎处理,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者或皮肤患有疥癣等皮肤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拔罐;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皮肤破损溃烂处、静脉曲张、体表大动脉搏动处、瘰疬、疝气处等局部不宜拔罐。 3.人体的眼、耳、口、鼻等五官部位和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4.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者和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不宜拔罐。 5.皮肤局部毛发太多、太过细嫩或充满褶皱处不宜拔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