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的语音:疼痛对照表!准的吓人!

 杀虎人 2020-02-25

人到中年,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也不想去医院。

其实有些疼痛与器官有关,小编给朋友送几张表,能找出疼痛的真实原因。

心脏

心脏有问题的人会突然发生胸口疼痛,痛感还会扩散到左臂、肩胛骨、颈部。
肾脏

人们经常把背痛与肾脏问题混淆。肾脏出问题时,会感觉肋骨下传来深切的疼痛,这种痛还会扩展到腿部,如果是背痛,只会感觉肌肉痛,痛感没那么深切。
小肠

小肠出问题的话,肚脐周围会很痛。如果弯腰或走路时这一区域突然疼痛不止,一定要去看医生。
大肠

右下腹疼痛的话,可能是大肠病变,大肠病变还会引发便秘。

肺部

因为肺上没有神经末梢,所以感觉不到痛,但肺出问题胸口会隐隐作痛,还会咳嗽、呼吸困难。

阑尾

阑尾发炎,右下腹会很痛,这种痛还会扩展到胃部、右腿。如果这个区域疼痛,又出现了恶心、呕吐、发烧、便秘、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胃部

胃出现问题,中腹部会疼痛,背部同一位置也会疼痛。胃、食道引发的疼痛经常与心脏引发的疼痛混淆,最好去看医生。
胆囊和肝脏

这些器官出问题会导致右上腹疼痛,后背同一地方也会疼痛。肝脏出现问题,还会出现黄疸、嘴巴有酸味等症状。
胰腺

上腹部中部疼痛,有可能是胰腺问题,这还会引发胃痛。饭后、躺下后疼痛加剧,很可能就是胰腺病变需要及时就医。

这些小知识只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身体病情,不能当作绝对的标准。

如果身体不舒服还是要看医生。每个人都应该定期体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东西了!

很实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赶紧收藏转发!也别忘了发给朋友看看,大家都会感谢你~

心脏病一旦发生,就是急的、重的、危险的!因此,那些看起来健康的中老年人,也不要大意了。

心病有以下七个信号,不妨对照着自查一下吧~

心脏病的7个信号


1、鼻梁长皱纹(鼻褶心征)

很多人在鼻梁根部,也就是两眼的中间,会有一根横纹,还有的会出现一条青筋,称为鼻褶心征。小孩子有这个,可能是一些内寒或者是肠胃淤滞,但如果成人出现这个现象,一般多是心脏的问题。

2、耳垂长皱纹(冠心沟)

这道耳垂折痕在我们国家也称为冠心沟。研究报告指出,之所以这个冠心沟和心脏病、血管病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因为耳垂对缺血相当敏感。如果发现耳垂出现对角型折痕,建议及时到医院查一下心脏和血管。

3、眼睑长黄瘤(睑黄色瘤)

发生于双上眼睑内侧皮肤的淡黄色柔软的扁平疣状隆起,是由含脂质的组织细胞在皮肤内形成,它是人体内脂质代谢障碍的外在皮肤表现,经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或高脂血症等。

4、黑眼珠有环(角膜老年环)

眼角膜周围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称为角膜老年环。它是由于血液中胆固醇、磷脂、甘油三脂等脂质过多地沉积在角膜边缘的结果。有一些冠心病患者也可出现角膜老年环。

5、舌头呈暗紫色

健康的舌头应该呈现出淡粉色。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舌头呈现暗紫色或有淤斑,在中医属于血脉淤阻。如果舌头上有淤斑,并且伴有心慌、气短,甚至失眠多梦、心前区刺痛等症状,提示可能有心血管疾病。

6、大鱼际有血丝团

心脏的手诊部位在手掌大鱼际处(心区),如果这块出现红色斑点,或有血丝但没有抱团,就说明最近心炎比较盛,容易心烦。如果在左手和右手的心区同时出现红色血丝团,就说明心脏有缺血症状,需要及时就诊了。

7、脚趾甲增厚变形

脚趾甲出现异常,跟以前不一样了,如逐渐增厚、变色、变形等,别大意,最好到医院查一下心血管。一项美国的研究曾发现脚趾甲中的一些物质含量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都有一定联系。

当然,这些都是帮你自己做个初判,一旦发现有这些情况,最好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

推荐十个“心脏增强剂”

1

睡觉把腿垫高

晚上睡觉把腿部垫高确实可以保护心脏,这便于腿脚部的血液回流到肺部、心脏,心脏又可将新鲜血液输送到腿脚部,减轻心脏输出的压力,保护心脏。

2

每天一个苹果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显示,如果英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都能坚持每天吃一个苹果,一年可减少8500例因心脏疾病引发的死亡,这个效果接近服用药物的效果。

3

每天一杯绿茶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日一杯茶,对人的心脏健康有好处。绿茶中的绿茶素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都可以保护心脏。

4

给血管做做“体操”

让血管“做体操”,就是通过冷热水交替沐浴方法,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先用温热水洗,再用稍凉的水冲洗,特别是对着颈部两侧血管冲。注意冷水以人体感觉微凉为度,一般以25°C左右为宜。这种“血管体操”,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血管功能。体质较弱的人不建议这样做。

5

常吃4种护心菜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金行介绍,临床上经常建议心脏不好的人多吃4种护心菜:

一是海藻类:海带、紫菜;

二是香菇、木耳;

三是芹菜、芫荽;

四是葱、生姜、大蒜。

6

三个时段喝对水

保护心脏在三个时段要喝对水:

第一杯,是早晨起床后,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第二杯,睡前半小时,能稀释血液,预防心梗和血栓;

第三是,深夜醒来时,少喝一口水能增加身体水分,保护心脏。

7

按摩手腕上的护心穴

手腕上有个护心穴——按摩内关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伸开上臂,在前臂前区,从腕横纹同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穴。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按揉10~15分钟,每日2~3次; 再用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压左侧的内关穴,反复按揉即可。有宁心安神的疗效。

中医有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法,我们的手上有这样一块肉,中医可以根据这块肉做初步的望诊,这块肉就是大鱼际,通过观察大鱼际的颜色、软硬等来判断身体是否患有疾病。

大鱼际的各种形态表明身体出现了哪些症状?

颜色变黑

大鱼际常年呈暗黑色,可能是身体有慢性麻痹症,这是患有风湿性关节病

颜色青紫

如果大鱼际颜色是青紫色的,则证明体内有淤血,而且气血阻滞。如果同时伴有青筋突起的症状,则表明心脏淤血严重,气血不畅

可以多吃一些山楂,胡萝卜,海带,紫菜,黑豆,黄豆,茄子,芋头,黑木耳,香菇,莲藕,玫瑰花茶,少碰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服用三七粉。

颜色赤红

大鱼际颜色赤红则可能是肺经有热或胃肠有热,另外触诊大鱼际热则中焦热,大鱼际寒则中焦寒。

肺经有热可饮用菊花茶或竹叶茶;若胃肠积热则可饮用苦丁茶或绿茶,可多食绿豆、薏苡仁粥,可用苦瓜、白萝卜、海带、金线莲炖汤等。

若是小于12岁以下的儿童,还可以运用中医小儿推拿中揉板门的手法,清肠退热,板门穴就是大鱼际。

中焦寒,可多食用葱、姜、蒜、菜椒、胡椒、羊肉、芫荽等温阳散寒的食物。

表皮枯燥

如果脾脏萎糜,则肌肉肯定会萎缩没有力量,反映在大鱼际上会有枯萎、干燥等症状。

如果大鱼际的肉摸上去软塌塌的,表明胃气不足,这时候应该补脾调胃,让气血运行起来,充实肌肉。

饮食上的调理可以多吃一些胡椒,生姜,黄豆,蘑菇,花生,白扁豆,大米,糯米,山药,莲子肉,以少吃多餐为好,禁食生冷之食。

人体神奇的自愈力

上面介绍了判断身体好坏的方法,接下来再来讲讲如何靠身体的自愈力来调理身体。

人一生病,就找医生吃药、打针,实际身体越吃越弱,下一次用药的剂量可能就要成倍增加,特别是抗生素效果还会递减……其实,人体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自愈力。

世界自然医学会联合总会主席马永华教授说:“自愈力是人体与生俱来的潜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不会因年龄增大而消失。

60%的疾病都能自愈

洪昭光教授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的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自愈的原理

这是因为,人体内其实蕴含着一个大“药铺”——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激素,这些激素就是“药铺”的药材,将其排列组合,可以配出30多种药方来。     

不仅如此,人体内还配备了一位高度负责的贴身“医生”——自愈系统,这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

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这位“医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体异常信号,马上调整人体的各种功能,并及时调动“药铺”中的各种激素,进行“配药”、“用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自愈力能从头治到脚
第一 ,感冒

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的袭击时,自愈系统会迅速地组织免疫细胞来打一场防卫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感冒。

大多数感冒都可以不治而愈,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7天。事实上,没有药物能直接治疗感冒这种病,所有抗感冒药不过是缓解由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罢了。

感冒后,学会这样做

  • 多休息

  • 大量服用富含维C的水果;

  • 换个大水杯,保证每天喝2000毫升水;

  • 远离肉蛋奶制品,因为这些食物较难消化,感冒时最好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因为人体消化食物要消耗能量,感冒时体内T淋巴细胞要消耗很多能量与病毒作战。

第二 ,小伤口

当身体受到了机械、物理的损伤,它会默默地修复伤口、促进痊愈。比如,不小心蹭坏了皮肤、出了血,过一会儿就会自然止住,这就是体内有天然的止血药——血小板。

第三,失眠

很多情况下,一上来就吃安眠药根本没用,事实上,放松心情、适当锻炼,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肠易激综合征,最根本的诱因就是过度紧张,因此调节好心理才是治疗的根本。  

第五,发烧

当人受感染时,体温升高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以抵御某些病菌的繁殖。因此,一般来说,低于38℃的发烧,多休息、多喝水就可以缓解,并不需要吃退烧药。

如果身体虚弱,还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

第六,上吐下泻

据报道,孕妇呕吐,是对胎儿的一种自我保护;很多时候,拉肚子也是一种自我防御。

当我们吃了有毒食物后,往往会上吐下泻,这样毒物才能及早地从体内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此时,只要让肠胃充分休息,适时补充水分就可以了。

这么实用的东西,一定要让更多朋友看到,帮他们解决病痛,就是积德行善的大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