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D细胞打印仿生肾小管

 小梦想在努力 2020-02-25
肾脏是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可以滤过分子、调节体液及血压平衡,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随着组织工程肾脏研究的发展,仿生肾小球及肾小管可很好地在体外模拟肾功能,有效促进肾毒性检测、药物筛选及相关疾病模型的研究。此外,仿生肾脏也可缓解长久以来所面临的肾源短缺问题。因此,构建仿生肾脏具有较高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肾脏的结构形式及细胞组成复杂,以往单细胞2D培养无法精准模拟肾组织多样化特征,随着3D打印技术的推广,加载细胞的3D生物打印方式可很好地复制体内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近期,来自韩国浦项科技大学Dong-Woo Cho教授及天主教大学的Yong Kyun Kim教授团队以脱细胞肾组织基质(KdECM)混合海藻酸作为生物墨水,加载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RPTECs)及人源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3D单轴细胞打印系统,构建血管化的单层及多层中空管型结构,以模拟肾组织(Fig. 1A-D)。
首先,研究者检测发现培养于KdECM中的RPTECs高表达GGTAQP1OCT2ECDH以及 KSP-钙黏蛋白等特异性蛋白(Fig. 1E),而肾损伤相关蛋白KIM-1表达较低(Fig. 1F)。此外KdECM也可抑制纤维化蛋白(如αSMAVIMfibronectin)的表达。这表明KdECM可有效保证肾细胞功能并起到抗纤维化作用。

Fig. 1 Schematic of research and functional validation of KdECM bioink.

海藻酸混合钙离子易发生交联,可用于多种组织结构构建。本研究中,作者将KdECM混合海藻酸后加入钙离子通过热交联方式促进凝胶(Fig. 2A)。混合水凝胶的剪切变薄特性可反应其粘弹性,进而保证装载的细胞较高生物活性。研究中发现随着水凝胶剪切率的增加,其粘弹性逐渐降低(Fig. 2B)。此外,混合水凝胶的储能模量高于海藻酸及KdECMFig. 2C)。这表明装载细胞的混合水凝胶通过3D打印后的仿生肾小管组织可保持一定的结构完整性及力学特性。此外,RPTECsHUVECs在混合水凝胶中的活性高于医用胶原,但低于KdECM,这是由于混合水凝胶中的海藻酸成分会降低材料整体生物相容性(Fig. 2D-F)。

 Fig. 2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hybrid bioink.
接下来,研究者以装载有RPTECs的混合水凝胶打印出仿生肾小管的管型结构(Fig. 3A)。通过活死染色发现培养14天后,细胞显著增殖(Fig. 3B)。免疫荧光标记RPTEC特异性蛋白AQP1OCT2提示各细胞间通过紧密连接形成成熟的管型结构(Fig. 3C, D)。此外管型培养的RPTECs中特异性蛋白表达高于其他培养条件,这表明管型结构更利于肾近端小管仿生构建(Fig. 3E)。
依据上述相同步骤,研究者以HUVECs装载的混合水凝胶打印出血管结构(Fig. 3F)。通过活死染色发现培养14天后,HUVECs也显著增殖(Fig. 3G)。并且培养14天后,HUVECs中高表达CD31,提示仿生组织血管化(Fig. 3H)。同时HUVECs也显著表达VE-钙黏蛋白,表明细胞间可形成紧密连接(Fig. 3I)。此外管型培养的HUVECs中特异性蛋白表达高于其他培养条件,这表明管型结构更利于肾近端小管血管化发生(Fig. 3J)。 

Fig. 3 Coaxial cell-printing of 3D microfluidic RPTEC and HUVEC tubes.

研究者经一系列步骤制作出血管化的肾近端小管芯片Fig. 4A),并通过硅胶管将芯片连接灌注泵(Fig. 4B)。通过细胞膜绿色荧光探针(DiO)标记RPTEC红色荧光探针Dil)标记HUVEC,结果发现两种细胞各自分布在芯片固定区域(Fig. 4C)。培养14天后,活死染色结果提示两种细胞均较好生长(Fig. 4D)。培养28天后,分别用AQP1CD31/VE-钙黏蛋白标记RPTECsHUVEC,结果提示两种细胞均分化良好(Fig. 4E)。钠-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标记RPTEC管提示RPTECs具有极性特征(Fig. 4F, G)。进一步通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该仿生肾近端小管芯片相比2D培养更有利于RPTECs/HUVECs的生长、分化及成熟(Fig. 4H, J)。

Fig. 4 Prototyping of 3D vascularized renal proximal tubule-on-a-chip.

最后,研究者进行了体内实验,将仿生血管化的肾近端小管移植入裸鼠的肾包膜下(Fig. 5A, B)。4周后移植物仍能保持其结构特征(Fig. 5C)。莲藕凝集素(LTL)可标记RPTECs,微血管内皮标蛋白(MECA32)可标记本体组织血管。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ECA32高表达的本体组织血管可包绕LTL 高表达的RPTECs移植物,使其充分血管化(Fig. 5D)。此外,在HUVECs移植区域可见CD31高表达的微血管。基于以上结果可见移植物可以很好地与本体组织相互融合,并能表达相应的功能蛋白。

Fig. 5 Renal subcapsular transplantation of tubes.

综上,研究者开发的3D仿生血管化肾近端小管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未来可用于药物肾毒性检测、疾病模型构建以及肾组织局部缺损修复。此外,研究者的实践成果可为多种管型组织构建提供理论支持,为生物医学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该研究由韩国浦项科技大学Dong-Woo Cho教授及天主教大学的Yong Kyun Kim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于20202月发表于Biomaterials

论文信息:

Narendra K. Singh, Wonil Han, Sun Ah Nam, Jin Won Kim, Jae Yun Kim, Yong Kyun Kim, Dong-Woo Cho∗∗. Three-dimensional cell-printing of advanced renal tubular tissue analogue. Biomaterials 2020, 232; 119734.

供稿:张维东

审校:朱彩虹

编辑:王佳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