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者无敌?汉文帝身体力行告诉你:不

 丰运 2020-02-26

国人喜欢说“仁”。所谓“仁”,把林林总总的解释汇集在一起。大概就是这样的: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要爱别人。对别人困难感同身受,对别人的快乐真心祝福,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与人方便。有时一个小小的善举,就是对一个身处穷厄、进退维谷的人的莫大帮助。点亮一颗爱心,就能照亮一片黑暗;传递一颗爱心,就能温暖一路旅程。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一个人能够达到仁的境界,天下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得住他。做人做事,抱着一颗仁爱之心,体贴别人的难处,关心别人的痛苦,不但能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更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下深厚的资源与福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者无敌?汉文帝身体力行告诉你:不

孔子像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仁”。

引子:两件事情

战国初年,乐羊担任魏国将军,率兵攻打中山国。中山国把乐羊的儿子吊在城楼上,向乐羊发出警告:如继续攻打,就要杀掉你的儿子。乐羊看到后,并不为所动,进攻得更加猛烈。中山国就烹杀乐羊的儿子,并把肉汤送给他。乐羊竟然当着使者的面,若无其事地喝下一碗。中山国见乐羊如此刚猛残忍,都不敢与他作战,所以败退了。中山国攻下以后,魏文侯奖赏乐羊的功劳,但认为他的做法太不近人情,因此怀疑他的野心,不敢再加以重用。

孟孙射到一只小鹿,交给秦巴西带回去。母鹿看到小鹿被捉,一直跟着秦巴西哀鸣不止。秦巴西听后非常难过,不忍鹿母失子,就把小鹿放掉。孟孙大怒,就把秦巴西给放逐了。过了一年,孟孙却把秦巴西召回,让其担任太子太傅。手下之人不解,就问孟孙:“秦巴西是有罪之人,现在您却让他担任太子太傅,是什么原因呢?”孟孙说:“一只小鹿都不忍心让它母子分离,他能忍心不管我的孩子吗?”

有人说,乐羊有大功却被怀疑其用心,秦巴西有罪反而更受重用,这是有仁心与没有仁心的差别。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仁者无敌?汉文帝身体力行告诉你:不

可爱的小鹿

逻辑:要有可比性

我们比计事情,要在同一逻辑之内去比较。

比如,我们要说谁更“仁”,就得拿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能表现“仁”的行为上的不同表现来比较。

上面的两个故事,一个场景是要表现乐羊的攻城决心、对国君的忠心;一个场景是要表现秦巴西对生命不忍心伤害的仁心。根本没有可比性!

战场,不是一个表现仁的地方,打猎场,不是一个表现勇猛的地方。

如果硬是要把秦巴西的行为来对比乐羊,说乐羊没有仁心,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乐羊的行为去说明秦巴西对主人不忠呢?

何况,“仁”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概念!

“仁”是孔子提出来的,他的弟子樊迟问他“什么是仁?”,问了三次,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樊迟再问下去,孔子就解释了一番:“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听完以后,樊迟更摸不着头脑了,接下去两千年多年,很多人也摸不着头脑了。

孔子大概的意思就是:仁,就是要爱人,爱人就是要引导他们“去枉就直”。我这能说这是大概的意思,因为确切的意思,就是孔子自己也说不清楚。

孔子说:“敢憎恨那些揭发别人阴私的人,才是正直无私的人。”

而管子却说:“敢憎恨那些隐瞒别人恶行的人,才是有仁爱之心的人。”

请问孔子跟管子,谁更有“仁”呢?

所以,用一个说不清楚没法确定的概念去评价两个不可比的事物,我觉得完全没有意义。可是,历史偏偏就喜欢这样进行没有意义的比较。

我的观点就是:宣扬一种美德的时候,不要用对比的方式,说“自己好”不必用“别人差”来衬托。

仁者无敌?汉文帝身体力行告诉你:不

管仲辅助齐桓公

榜样:仁君是这样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开创的“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汉文帝因此作为一位明君而名垂千古。实际上,汉文帝能有这样的作为,是因为他是一位真正的“仁”君。

刘恒即位后,首先就废除了秦朝遗留下的连坐之法。他还将农民的赋税由十五税一减轻为三十税一。他体恤孤老,下诏让地方长官每月从府库里拨出钱粮布帛按时加以抚恤。

秦朝时有一种惯例:国内如果发生了重大灾害,皇帝就会在大臣中寻找一个替罪羊加以惩治。汉文帝认为即使灾祸由民怨引起,那也是皇帝的德行不够所导致,果断地取消了这一惯例。

汉文帝刚刚即位时,国内局势还很不稳定。割据岭南一带的南越王赵佗趁机称帝,欲与汉朝分庭抗礼。面对赵佗的公然挑衅,汉文帝非常理智,他不愿再起干戈使得生灵涂炭。他不但没有迫害赵佗留在中原的亲族,反而派人修缮赵佗的祖坟,安抚其兄弟亲属,赐予高官厚禄。然后再客客气气地修书一封,讲明大义,派遣使者陆贾前往南越抚慰赵佗。赵佗被汉文帝大度仁慈所慑服,马上取消帝号,甘愿俯首称臣。

齐地的名医淳于意犯了罪,依法应该被处以肉刑。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上书,认为肉刑太过残酷,一旦施行了肉刑,犯人再想改过自新也不行了。汉文帝见信后,立即废除了肉刑,改用笞刑代替。

汉文帝对任何人都很仁慈,哪怕自己的兄弟谋反,他也很少大加诛戮。淮南王刘长横行不法,甚至犯上,汉文帝念及兄弟之情,多次宽宥。济北王刘兴居趁文帝赴太原征讨匈奴之时造反,兵败自杀后,汉文帝赦免了与其有牵连的人。

汉文帝非常体恤百姓,克己安民。他在位二十三年,衣食住行都很简朴,很少添置新衣服。他自己的蚊帐很朴素,连个装饰的花纹都没有。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着非常简朴,裙子都不拖到地面。

有一次,文帝想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计算了一下,估计要花费上百两黄金。汉文帝说:“一百两黄金就是十户小康人家的全部家产啊。我当皇帝没有什么功德,常常为此而感到羞愧,哪里还敢再建造露台呢?”说完,立即下令禁止。

汉文帝的陵墓霸陵修建的很简朴,顺着山势的走向,减少工程量。陪葬都用瓦器,不用金银铜等贵金属。王莽失败后,赤眉军攻入长安,几乎挖掘了汉朝所有皇帝的陵墓,唯独汉文帝的霸陵安然无羡。除了文帝的陵墓没有珍宝、缺乏挖掘价值外,恐怕百姓感激其恩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史书评价文帝:“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这是很中肯的。

仁者无敌?汉文帝身体力行告诉你:不

汉文帝侍奉病母图

结论:仁者有敌

汉文帝刘恒是一个仁君。但因此也造就了一批贪官污吏。部将贪污受贿,汉文帝发现后一般不加以严厉惩治,反而赐予钱财以愧其心。

这些人要是能有羞愧之心,也不会去贪污受贿了!

历史上在讨论治国之道时,总是认为仁义、赏罚是治国的总纲,是基本国策。然而,如果仁义、赏罚的方法使用不当,反而于国于民有害。

仁爱这种政治主张,本来是要普遍地、一视同仁地爱全国的民众,可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却会生出偏心来,鼓励了某些人的私欲。这就是仁爱的流弊。

汉文帝对贪污受贿者不处罚反而赐钱,这不是鼓励那些有想贪污却有心无胆的人去行动吗?

所以说,“仁者无敌”是错误的。“仁”的敌人,就是那些不讲“仁”但却利用讲“仁”的人的坏蛋。你“仁”得越厉害,坏蛋就越多。

所以,讲“仁“,必须看场合,看对象。如果让乐毅在战场上讲”仁“,估计到现在还没有把中山国打下来。

不过,本文并非非仁“之说,最后还是要宣扬一下“仁”的真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侧隐之心。若知慈惠、侧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仁者无敌?汉文帝身体力行告诉你: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