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糖尿病大有可为。

 久水书屋 2020-02-26
                                         中医治疗糖尿病,大有可为!——专访朱向东教授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无锡徐氏中医药研究所承办、医德帮APP协办的首届全国经方实战论坛,于无锡盛大开幕。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朱向东受邀参加,分享了《从脾瘅论治糖尿病及验案》,专业的案例分析,精彩的观点分享,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活动间隙,朱向东教授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人物名片】朱向东,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博士后,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术带头人,甘肃省岐伯中医药文化研究委员会首席研究专家,师从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仝小林,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和临床工作。

中医药不能独立降糖,已经成为历史!

谈及糖尿病,作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被认为是未来五年医疗需要攻破的主要难题。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有报道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近1亿,而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仅30%左右。
“糖尿病是个大病,人群非常多,而且这个病很疑难,做这方面的研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能给更多患者带来健康。” 跟随仝小林教授后,朱向东开始专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
仝小林教授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糖尿病一定是郁热虚损四大状态的演变,这是仝老师用20万临床病例研究得出的规律。”朱向东在论坛上的分享,得到了听众热烈积极的反馈,现场掌声不断。“早中期肯定是郁热,清热为主,以黄连为代表的苦寒药,要大胆使用。不用担心大量使用黄连会伤到其他,可以通过药物配伍解决。内热对准了,降糖非常快,一般用药两三个月之后,血糖正常了,糖化也基本稳定。”
“血糖正常了,糖化稳定了,我就建议患者改吃水丸。吃上半年,再看血糖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生活方式也控制的比较好,那就停两个月看看,不行再吃水丸。” 朱向东补充说:“我们从来没有说可以彻底治愈糖尿病,西医也不能。”
中医药可以治疗糖尿病,但是单纯依靠中医药降糖,是否可行? 相信不仅是患者,连很多中医医生都没有把握。
“很多中医大夫看糖尿病是这样的,胰岛素打着,降糖药吃着,再配点中药调养着。可是中药降糖到底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仝老师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中医到底能不能降糖?是不能,还是我们没有掌握窍门?”朱向东进一步介绍,仝小林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按照消渴的思路治糖尿病,是不行的。因为糖尿病是内热,而消渴是阴虚为主,完全是两个病。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按照西医的循证医学研究,降糖没有问题;从实验角度,用在实验室老鼠身上,证实能降糖;从临床上,看前后化验单对比,证实有效。” 谈到这里,朱向东有些激动:“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仝老师在全世界范围内宣布,中医药不能独立降糖已经成为历史!”
“目前我们可以做到这样,糖尿病人过来,如果还没用西药治疗,那我们就完全用中药;如果已经在用胰岛素和降糖药,那么我们就逐步减撤用量,这其中有些人最终可以完全不再用西药。”朱向东笑着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朱向东的家乡在银川青铜峡,每个月他都会回去两天坐诊,基本可以看200个病人,这其中有四分之一是糖尿病人。“吃两三个月中药之后,如果患者胰岛细胞损伤不是很厉害,减撤胰岛素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吃点二甲双胍,有些连这个药都不用吃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朱向东补充说,但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能做到这样,比如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完全不分泌胰岛素,不注射胰岛素是不行的。

糖尿病重在防,宣教很重要!

糖尿病很可怕的一点在于各种并发症,因此,当代糖尿病的管理不局限在实现理想的血糖控制,更需要将管理的目标拓展至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实现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寿命。
“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如肾病、眼睑底病变、胃轻瘫、神经病变,西医没有好办法,但是中医能治,这是经过临床疗效验证的。”朱向东介绍:“我在兰州的门诊,大部分是糖尿病患者。有的已经有并发症了,比如肾病肌酐已经有400、500了,再不降下来,到800就得透析去了。他们害怕了,才会过来。”谈到这里,朱向东有些无奈,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具有绝对优势,但很多糖尿病人,不到特别严重的程度,不会来看中医。
朱向东特别提示,糖尿病应该尽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比如体检发现,餐前血糖7-8,或者有一些早期症状,像喝水很多还不解渴,自己感觉身上热,出汗多,口干口渴,疲乏无力等。这时候选择中医治疗,疗效非常快。用西洋参、黄芪解决了疲乏的问题,用天花粉、葛根、石斛、山药,口干口渴就缓解了。但是这个时候去检测血糖,还未必正常。症状没了,但是血糖还高,这就是消渴和糖尿病的不一样。继续治疗,直到把指标降到正常。”
虽然医学在治疗糖尿病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重点还是应该在预防上。对此,朱向东深深认同:“糖尿病的宣教特别重要。”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其实不是。来自于临床的经验,造成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量吃肉。”朱向东进一步举例:“长时间、单次摄入量远远超过常人,比如一次可以吃200串羊肉串,到后来不吃肉就饿的不行。各种肉大量摄入,开始发胖,肚子变大,在体内积聚热,内热把胰岛细胞损伤了。”
“从饮食上限肉,饭量也要限制,必要的时候可以辟谷。”朱向东介绍说,形成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辨病论治,更有利于中医传承

二十岁开始学中医,从事中医二十五年,硕士博士一路读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的博士后,成为仝小林教授的嫡传弟子,刚过不惑之年的朱向东,一路不停地钻研中医,因为他对中医是真正的热爱和信仰。
“我常跟我的学生说,中医不是一份工作,而是要作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学好中医。我们治病救人,这是功德,到哪儿都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们也从中得到快乐。”朱向东笑着说。
得大师真传,自己又是研究生导师,对于中医传承,朱向东有着独特的思考。
“传统有种说法,中医不到60入不了门。因为中医很深奥,需要很多基础和积淀。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包括跟仝老师、徐老师探讨,其实没这么复杂,我们现在过分强调辨证论治了。”朱向东解释说,辨证论治有它的优势和特色,因人而异、个体化、动态发展、七天一变方,这都是西医不具备的。但是它最大的问题是难以传承,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一个病,十几二十个症型,十几二十个方子,怎么对应?”
“病有核心病机,病有它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有辨病方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首先辨的太阳病,然后列了两个方——麻黄汤、桂枝汤;《金匮要略》中,治百合病用百合地黄汤,这都是辨病方啊,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寻找辨病方。”这是朱向东一直在探索的事情:“一个病一个方,通过加减配伍来解决症候问题。我们不是不辨症,只是强调不过分依赖辨症。如果一个方子可以看好70%-80%病人,寒热虚实再进行加减,把这个方子教给学生,那他们很快就会治这个病了。”
“用《伤寒论》的六经可以治疗很多病,它是一个纲领,我觉得教给学生,要教他们辨是哪种病,或是哪些病交叉,这个比辨那一千、一万多的症候简单的多。”朱向东说,把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辨清楚了,代表方就知道了,掌握了代表方,剩下就是加加减减的事儿。
朱向东介绍说,他正在筹划一本关于辨病方的书,收录一百种常见病,每一种病对应一个方,寒热虚实再进行加减。目前通过临床经验,他已经总结出有30、40种病的对应方,而且疗效不比辨证论治差。“实际上很多中医高手,治到最后就是一个方,加加减减而已。中医别搞那么复杂,这样更有利于传承。”

一直以来,朱向东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中医传承做着实事,但是他更希望在专业的医疗平台上,将中医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医德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切切实实为基层做了很多好事。互联网的力量是几何倍数的,我很希望通过医德帮,尽我所能,让中医得到更好的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