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时测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情境地理 2020-02-27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点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018课标Ⅱ,911,12

黄土高原植被对洪峰、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8课标Ⅰ,37,22

扎龙湿地成因与特征

★★★

2016课标Ⅲ,36(1)(3),14

热带雨林开发与河流特征

 

 

分析解读  近五年课标卷考查本专题5,分值1224,综合题比重大于选择题,试题多以真实现象或实验数据为素材,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释实际现象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典型事例多发,容易进入命题视野。备考中应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典型题目加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真题典例】

id:2147507150;FounderCES

id:2147507157;FounderCES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一条支流。读不同时期头道拐龙门区间(简称头龙间)水沙变化表,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

头道拐

龙门

水量

(亿m3)

沙量

(亿t)

水量

(亿m3)

沙量

(亿t)

2005

150.2

0.404

169.2

1.214

2006

174.9

0.635

199.6

1.8

2007

189.3

0.719

205.9

1.44

2008

164.1

0.476

177.6

0.584

2009

169.6

0.457

178.3

0.568

19701979(均值)

233.12

1.15

284.54

8.68

 

1.(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21)20062009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答案 B 

2.(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22)20062009年与19701979年相比,黄河中游水、沙发生明显变化,与其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打坝淤地,拦沙蓄水          

B.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C.毁林开荒,过度放牧          

D.采砂取土,疏浚河道

答案 C 

3.(2017福建厦门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id:2147507172;FounderCES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6)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8)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8)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考点二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id:2147507179;FounderCES

1.(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一,1)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    D.泥炭土层深厚

答案 B 

2.(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一,2)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

A.年均降水量        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        D.气温日较差

答案 D 

3.(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一,3)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答案 C 

4.(2017江西九江十校二模,9)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c的变化说明了(  )

id:2147507186;FounderCES

A.雨林土壤的贫瘠性            B.烧荒后肥力下降

C.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D.作物生长需肥多

答案 C 

炼技法

【方法集训】

方法1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2015浙江自选,12,10)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

id:2147507193;FounderCES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改变地貌类型     影响降水量

破坏自然植被     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地形坡度大         植被稀疏

降水量大             全年风大

土质疏松             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 (1)D (2)A

(3)退耕还草();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方法2 湿地问题分析方法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文示意图,图中甲湖泊是该区域最大的咸水湖,湖泊水域较浅。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id:2147507200;FounderCES

1.(2018安徽A10联盟11月联考,11)图中甲湖湖面面积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2.(2018安徽A10联盟11月联考,13)为防止图中甲湖泊继续萎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B.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 A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 ·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7,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1.(2018课标Ⅱ,9,4)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 B 

2.(2018课标Ⅱ,10,4)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3.(2018课标Ⅱ,11,4)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4.(2014课标Ⅰ,36,24,0.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日数157,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id:2147507215;FounderCES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方格沙障。

考点二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30)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2014课标Ⅰ,7,4)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2.(2014课标Ⅰ,8,4)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答案 D 

3.(2014课标Ⅰ,9,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答案 D 

4.(2018课标Ⅰ,37,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id:2147507230;FounderCES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5.[2016课标Ⅲ,36(1)(3),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id:2147507237;FounderCES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不得超过6分。)

 

B组 自主命题·(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id:2147507244;FounderCES

1.(2016海南单科,16,3)该固定沙丘(  )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2.(2016海南单科,17,3)68,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3.(2016海南单科,18,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 D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id:2147507251;FounderCES

4.(2015山东文综,5,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答案 C 

5.(2015山东文综,6,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 

教师用书专用(6)

6.(2014广东文综,3,4)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 D 

考点二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2015天津文综,8,4)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答案 C 

2.(2015天津文综,9,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答案 B 

3.(2015安徽文综,35,34)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id:2147507258;FounderCES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10)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

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陆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教师用书专用(47)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类型

面积比重(%)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杨树林

25.0

18.7

18.5

15.6

13.7

杂阔林

44.7

48.4

52.6

53.6

55.8

经济林

20.6

21.5

21.9

22.7

23.4

其他

9.7

11.4

7.0

8.1

7.1

 

4.(2018江苏单科,23,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双选)(  )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答案 AC 

5.(2018江苏单科,24,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双选)(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 AD 

6.(2015广东文综,41,30)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id:2147507273;FounderCES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id:2147507280;FounderCES

(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    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6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    ;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    (4

(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6)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

(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

答案 (1)西北东南 降水变率大,河流沿岸用水量大

(2)湖泊 台田鱼塘

(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设用地占用沼泽。

(4)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5)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7.[2014浙江文综,36(3)(4),10]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id:2147507287;FounderCES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简析右图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6)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4)

答案 (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4,44)                  

  读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id:2147507294;FounderCES

1.(2019届河北廊坊省级示范高中联考二,35)图中四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中(  )

A.④区禁止超载放牧,退牧还草

B.②区控制开发强度,保护湿地

C.③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D.①区封沙育草,涵养水源

答案 B 

2.(2019届河北廊坊省级示范高中联考二,36)图中四区虽为限制开发区,但适度的经济行为还是允许的,其中区最适宜发展(  )

A.沙地旅游业、畜牧业        B.水产养殖业、采矿业

C.沙地旅游业、采矿业        D.水稻种植业、畜牧业

答案 A 

  由云杉和冷杉等树种组成的针叶林主要分布于45°N~70°N的寒温带地区,其植物群落结构简单,除高大茂密的乔木外,林下多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植物群落物种总数的90%以上。林内阴暗潮湿,苔藓层发达。据科学家观察,高强度的森林火灾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会迅速增加。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届山西太原期中测评,8)火灾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空气湿度增大

C.土壤酸性增强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 A 

4.(2019届山西太原期中测评,9)推测火灾后初期林下植被最先恢复的优势物种可能是(  )

A.乔木    B.灌木    C.草本    D.苔藓

答案 B 

  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2011,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id:2147507301;FounderCES

5.(2018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2)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答案 B 

6.(2018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3)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答案 A 

  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7月和2013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和表,回答下面两题。

id:2147507308;FounderCES

19777

20137

最大6小时降雨量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最大6小时降雨量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48.8 mm

66.1 mm

83.7 mm

69.8 mm

85.2 mm

97.2 mm

 

7.(2018广东六校联考三,4)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D.2013年较1977,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答案 B 

8.(2018广东六校联考三,5)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 C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id:2147507323;FounderCES

9.(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1)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  )

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

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

答案 B 

10.(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2)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

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

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

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11.(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3)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

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

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

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

答案 B 

二、综合题(18)

12.(2019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一,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气温在5℃以下易受冻害。我国西双版纳(下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68%,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早期当地单一种植橡胶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胶林+中草药”“胶林+茶树等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id:2147507330;FounderCES

(1)分析西双版纳成为我国橡胶重点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6)

(2)分析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

(3)说明林下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因。(6)

答案 (1)纬度低,热量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谷及平地众多,多静风环境;北部为高大的高原、山地区,阻挡冬季寒冷气流南下,低温冻害少。(任答3点得6)

(2)种植橡胶树早期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被破坏;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层次单一,林冠密度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地表侵蚀加剧。

(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单产;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层次结构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稳定。(任答3点得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