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姓起源与播迁

 书缘人生 2020-02-27

第一章  张姓起源


中华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我国上古时期的传说时代。当代,对张姓起源诸多问题争议颇多。2017年4月,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认定“濮阳县为中华张姓祖根地”。至此,张姓起源问题有了国内权威机构的结论。

     


一、张姓始祖 挥公


张姓始祖名挥,又名晖鼓。见于正史记载最早的是战国时期史官所著的《世本》(秦嘉谟辑補本):“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其后东汉末年的《风俗通·姓氏篇》,唐代的《元和姓纂》,北宋的《姓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的《路史·后记五》等类似资料,都确定挥为张姓始祖。仅南宋郑樵《通志·氏族三》:“按晋国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认为解张是张姓始祖,而早在解张之前的周宣王时代,就有一位叫张仲的人,《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即是歌颂他。张仲是挥得姓之后,见于正史的张姓第一名人,可见张姓始祖解张说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天下张姓惟挥公为始祖。

二、挥公源出黄帝姬氏


<一>挥公祖父:黄帝


(轩辕黄帝



《世本》以及类似史料皆认为挥公得姓之前出自黄帝姬氏,但有挥为黄帝之子或黄帝之孙两说。挥是黄帝之孙说,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世本》记载,其后如唐代《元和姓纂》,北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姓氏急就篇》、《张纲行状》,元代《北门张氏族谱序》,明代《姓源珠玑》、《万姓统谱》、《文竽汇编》,吴奎《张氏家录序》,《戴亭张氏谱图记》、《汉天师世家序》、《张新墓碣铭》、《张氏宗亲后序》等均持黄帝之孙说;从挥为黄帝之子说,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应劭著《风俗通·姓氏篇》:“张氏,黄帝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其后的宋《重修广韵》、《姓解》、《通鉴外记》、《路史·后纪五》,明代的《张氏会修统宗世谱》等,持黄帝之子说。从最早的记载来看,从“子说”的《风俗通·姓氏篇》(东汉末年)要晚于《世本》(战国时代),按照历史学在无确切证据之下的争议,遵循“从早说”的一般原则,挥公为黄帝之孙说可信度较高。另据春秋战国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有两人同为姬姓,两人同为己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在这十二姓中没有张姓,可以断定挥不是黄帝之子。因此,挥公为黄帝之孙。



<二>挥公之父:玄嚣青阳




《世本》、《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和“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两种表述,出现了两个“青阳”。《史记·五帝本纪》:“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挥公之父为青阳玄嚣,还是少昊青阳,当代多数史学家认为少昊青阳为少昊金天氏,属东夷族首领,与黄帝不是一个族系。如当代民族源流学家何光岳先生和多数史学家论证:“少昊乃东夷族,非黄帝血脉”。另少昊青阳为己姓,玄嚣青阳为姬氏,挥源出姬氏,故排除了少昊青阳,而玄嚣青阳为挥之父。另据《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可知挥源出黄帝姬氏,乃黄帝之孙,玄嚣之子,颛顼之从弟(或兄),帝喾之叔父,其关系如下表:

 

   



 

三、张姓祖根地 濮阳


濮阳县位于豫东北,北依濮阳市,西邻内黄、滑县、长垣,东与范县接壤,南与山东省菏泽市隔河(黄河)相望。上古颛顼时代为帝都,有颛顼遗都之称,战国时代因濮水而得名。濮阳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夏龙都”、“中华帝都”、“中华张姓祖根地”等荣誉称号。


<>历史依据

1、挥公生于濮阳《世本》:(秦嘉谟辑補本):“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史记·五帝本纪》:“玄嚣,是为青阳”。我国自古以来山南水北为“阳”,那么青阳在何处?濮阳是也。挥公时代濮阳呈台地与河流、湖泊相间的地貌特征。台地宜农、宜居;水域宜渔,是上古人类农耕与渔猎并存生活方式的最理想生存地带。此地貌在邹逸麟编纂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国家高等教材)有具体的描述:根据《禹贡》、《山海经》、《地理志》、《水经注》等记载,春秋战国以前,“在豫东、鲁西南平原有一条东西向排列的湖泊带——那些东西向河流,如黄河、济水、濮水、汴水、睢水等河流的堤间洼地和河口洼地以及平原东缘与泰山山脉东麓之间的交接洼地,著名的有圃田泽、孟渚泽、菏泽、雷泽、巨野泽、空桐泽、梧桐陂等。”濮阳处于这条东西向排列的湖泊带北缘,此水系清澈,水流缓慢。人们称之为清水,以别于浊水(黄河)。《中国古代地名古词典》清河条:“清河,即济水也。”济水为上古四渎之一。据《水经注》濮水为济水之支津,均流经濮阳县南境。不论清水专指济水,或泛指济水与其支津濮水,濮阳都处于清水之阳,故而濮阳就是挥公时代的青阳。古史学家邱菊贤、杨东晨著《中华都城要览》列表记载:“玄嚣生于江水,今安阳市;邑于顿丘,今濮阳市。”顿丘是帝丘附近的重要城邑,为挥公父玄嚣之封地。又据《南乐县志·大事记》:“黄帝置南乐一带为其子昌意封地,在今境西北筑昌意城”。《明一统志》:“南乐县界有昌意城,黄帝之子昌意所筑”。昌乐(南乐)即是黄帝次子封地。顿丘与昌乐二者一南一北,处济水(清水)与黄河(浊水)之间,西靠华夏族腹地,东近“穷桑”。(今曲阜一带,上古时代为东夷族居住地)黄帝为什么封长子玄嚣于顿丘,封次子昌意于昌乐(南乐)?我们认为是从部族斗争战略地位考虑的。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教授讲的:帝丘(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与黄帝族势力的交接地区,黄帝把两个儿子都封到这里,在此设防。后经涿鹿大战大败蚩尤,实现了东夷族与黄帝族两大势力的统一与融合。至颛顼帝时,遂以帝丘为帝都,成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考古发现上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濮阳及周边发现了以帝丘(高城遗址)为中心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群达39处之多,如县境内有名的西水坡遗址、咸城遗址、铁丘遗址、戚邑遗址、姚墟遗址、负夏遗址、小海通遗址、安丘遗址、马庄遗址、程庄遗址等等。这里我们必须明确:玄嚣、昌意的封地均在帝丘一带。所谓封地即是永久居住地,是官署也是将帅指挥部。玄嚣之子挥、昌意之子颛顼的幼年,只能在其父的封地跟父母一起生活。所以,我们说挥与颛顼均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濮阳人便不是无据的推断。

2挥公发明弓箭于濮阳。濮阳在挥公时代已是一个科技发达的地方。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据专家解读,蕴藏着深奥的古代天文元素。至挥公时代,仓颉造字于濮阳,文明肇启;我国第一部天文历法——颛顼历在帝丘问世;冶铜技术、木车制作技术等在帝丘开始发端。可以说,帝丘有着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和知识积淀。另外,濮阳在上古时代,有“桑间濮上”之称,又据《诗经》中“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的诗句描写濮阳、朝歌一带的植被环境,说明上古时代濮阳多桑竹。桑与竹是制造弓箭的主要原材料,也符合挥公发明弓箭的必要条件。

3挥公受封得姓于濮阳《左传·昭公十七年》:“卫,颛顼之墟也,为帝丘”。《竹书纪年》有颛顼“居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汉书·地理志》载:“东郡濮阳,卫成公自楚丘徙,故帝丘,颛顼墟。濮阳县城“中心阁”,为明代始建,其阁有“颛顼名都”匾额。此类记述濮阳为颛顼帝都,不一而足现已探明,濮阳老城东南9公里处的“高城遗址”即帝丘(帝墟),深埋三米以下,面积926万平方米,有龙山时代商、西周时代和汉几个时代夯筑层叠压的古城址。挥公与颛顼是从兄弟,处族人之高端,族群之显位,又发明弓矢,任弓正官,在帝都为官,后受封得姓于帝都,应是不争的实。

4、挥公葬于濮阳。与挥公同时代的颛顼、帝喾、造字圣人仓颉、其父玄嚣,叔父昌意,及蚩尤、共工和其后的尧太子丹、帝舜等,在濮阳境内都有文化遗存。如濮阳市南乐县的仓颉庙、仓颉陵和昌意城遗址,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阳市内黄县境内颛顼、帝喾二帝陵(原属濮阳县辖。);濮阳市台前县境内的蚩尤墓;范县境内的尧太子丹墓;濮阳县境内的中华第一龙出土地、挥公墓古遗址,帝舜故里瑕丘等等,有此密集的与挥公时代的人文遗存,国内谁堪比?但须明确:挥不是帝王,是臣,其生活轨迹和卒葬查不到文字记载。据民间传说,挥死后亦葬于帝丘,今濮阳老城外东南0.5公里之“老虎台”高地即是挥公墓古遗址。1998年春,在此重修了挥公墓,扩建为挥公陵园和千亩森林共园,现已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濮阳市“八景”之一。实乃旅游祭拜风水宝地。


<二>、族谱记载

宋代礼部尚书张詠(公元946-1015年)撰修,其后在元、明两朝内其孙辈不断续修的《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的序文记载:“张之受姓,昉(始)于轩辕之子,天下之张,厥初无不本与一人耳,濮阳吾祖之所自出”。“吾家本名族,受姓轩辕氏,濮阳蕃(繁殖)本根。分合清有几。有斐(文采)乖崖公,勋名照青史”。“乖崖久矣典刑(型)存,赖有曾孙演庆源。兵后沧桑徒自改,世间宗法尚堪论。谢庭育秀多兰玉,窦武联芳在一门。谱牒几枝犹散落,濮阳谁为问诸昆(后裔)”。此谱,可以确切知道在元代中期,张梅叟就以《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以联其族人”,其后在明宣德、弘治年间又两次续修。仅从元中期算起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如果再上推至宋代的张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三>、当代研究

1987年“中华第一龙”在濮阳老城内西水坡出土,全国考古、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聚焦濮阳上古文化,民间张姓起源濮阳的传说,也进入专家的视野。时任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所谢钧祥先生,经潜心研究,提出了“张姓源于濮阳”论断,引起了海内外张姓族人的强烈反响和濮阳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此拉开了我县张姓文化研究的序幕。

上世纪末,濮阳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召开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先后出版了《龙乡寻根》、《张姓渊源》、《中华张姓之根》等论文集,有国家历史学家朱绍侯、王大良、刘篷春、谢钧祥、程有为、许顺湛、杨静琦、刘翔南、田冰、张人元等百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著书立说,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论证张姓祖根在濮阳。如朱绍侯、张新、谢钧祥、王大良、程有为、张放涛等教授、学者,从挥公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格局进行分析论证。许顺湛,孙德萱、王培勤等专家、学者从历史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论证,认为濮阳在上古时期的自然气候宜人,水文、地理地貌等适宜人类居住,是华夏族的居住圣地和祖茔圣地。张满飚等从国家考古发现的上古遗址中,进行分析论证:以高城(帝丘)遗址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 39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等等。张姓源于濮阳的研究结果得到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纷纷题词予以确认

张岱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濮阳本颛顼古都,今为中州胜地。张姓源出于濮阳,历代名贤辈出”。

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濮阳为古帝丘,颛顼故居,张氏系青阳之后,世代望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前景无限”。

张忠培考古学家、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姓源于濮阳,历代地灵人杰”。

杨向奎著名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张姓寻根在濮阳”。

傅振伦中国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博物学家与档案学家)“张姓出自濮阳,人杰地灵,宗有四十三望,振兴中华,人人有责”。


<四>、各方认同

1995年至2010年五年间,有三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先后莅濮,出席濮阳“中华张姓始祖挥公纪念庆典”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中华张姓根在濮阳”的肯定。

1995年2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为濮阳“张姓起源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致电祝贺开始,2001年4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濮阳挥公陵园瞻仰参观;2005年4月28日,“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在濮阳召开,张克辉副主席又亲莅濮阳,为中华张姓始祖挥公金身塑像揭幕;2010年4月28日,适逢“2010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纪念大会暨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亲自到会祝贺,并宣布“纪念大会和庆典活动开幕”。2005年,濮阳县以张姓祖根地的名义承办世张第二届恳亲大会,与会宗亲到濮阳至诚寻根,虔诚谒祖,视濮如家,其乐融融,对濮阳祖根地的认知高度一致。时任世张总会会长张晓卿在濮阳市政府欢迎宴会上的演辞中,开宗明义地讲到:“第二届张氏恳亲大会,这次借张姓起源地——濮阳举行,全球各地的宗亲莫不为之庆贺和高兴,也莫不在期待和祝福中,给予总会最大的支持和响应。但是最令我们感到兴奋和感谢的是濮阳市政府,更是关怀备至,给予我们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至今,海内外张姓宗亲来濮阳寻根谒祖者达百万余人次。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濮阳挥公陵园瞻仰参观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参加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纪念大会

(世界各地宗亲前来拜祖)


<五>、权威职能机构认定

2017年初,濮阳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建设指导精神和濮阳县张姓祖根地研究成果,申请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对“濮阳县为中华张姓祖根地”进行认定。认定中心依照程序,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定小组,对濮阳申报张姓祖根地报告进行科学评议,一致认定濮阳县为中华张姓祖根地,并颁发认定牌,予以确认。

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是国内专一的、唯一的、权威的认定机构。此次认定,对统一海内外张姓族人祖根地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张总会会长、署理会长、副会长等见证下,给濮阳授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