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扳道夫的“世界镜像”

 33桥 2020-02-28

 “我”不是小说鉴赏家,想通过阅读小说得到人生启示!”



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在墨西哥作家阿雷奥拉在小说《扳道夫》中运用到极致。小说通过一个外国人乘坐火车时和扳道夫对话引申出一副世界镜像图,看似滑稽,充满讥讽和暗示,实质具有厚重的寓意。

外国人看到火车未能按时到达,扳道夫说这是因为这个国家混乱不堪,铁路建设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人们对于国家的混乱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文中表露出一个意思:容忍就是爱国主义。这是颠倒是非,恰恰说明这个国家言论自由限制和对于民众的欺压。

对于外国人提出要去t城,扳道夫说只要能上火车,上了车生活就有了方向,能不能去t城又有什么关系。通篇下来都是荒诞,这句还是有哲理意味在。我们说,任何事没有一蹴而就,成功的彼岸是谁都能轻易达到。我们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学会分解目标,逐步实施。上到高处,总要踏着阶梯上去,总要一步一个脚印上去。也许我们目的地很明确,就像小说中的外国人,想要去t城,但是火车没有开,你所有的想法也只是空想,无法实现。现实的恶劣条件下,只有等火车来,我们上车再说,上了车就有方向,改变现状总比在原地耗着会好。

国营铁路的施工计划花费大量的金钱,却迟迟未得到批准,这简直是一张“空头支票”。更为可笑的是火车永远跑不到目的地,旅途中被作者描写出来场景绝对让人叹为观止。似乎这是一个精神有恙的人才能想象出来的:火车上的教堂、存尸体的车厢,在一根钢轨上爬行,列车被颠散……说的夸张一点,这简直是不可理喻。一个中规中矩的人是无论如何写不出这种夸张的境界,这种剑走偏锋的写法切实也起到极大讽刺效果,切实是不同寻常的创作思路。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更是一些荒诞离奇的经历,夹杂着天马行空想象,沿袭着一味地讽刺和挖苦,把现实生活中的特务、骗子等反面人物嫁接入文章中。

唯一让人深思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扳道夫”,这是什么样的人? 

从外国人和他的问话中得知,扳道夫在这里工作只不过是为了回忆曾经美好的岁月。文末我们看到扳道夫用一种狡黠的目光在观察外国人,并且当火车汽笛声响起时,作者贯之于他忐忑的心情,形容他连打着信号灯的动作也是可笑的,可是,在读者看来这并无可笑之处,反而作者通篇陈述的事实才是最大笑话。

我们不妨大胆猜想,这个扳道夫所陈述的完全就是信口胡诌、胡嚼乱谝、鬼话连篇。他或许是在杜撰着一个让他自我意淫的个人世界。这在他看来就是一段美好的岁月,思想的灌输,让他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快感”。

他在阐述一个“扳道夫理论”,指引着外国人乃至乘客驶向远方的就是他所编造的“世界镜像图”,这种文化和世界观能将一个人引向毁灭,也能引向正轨。而他,扳道夫,就是掌握轨道方向的人。


这一切都随着扳道夫的信号灯在铁轨间跳跃而渐失渐远,像极怪兽怒吼的火车渐行渐近,这个结局呢,不去想也罢,触摸到的只有我们,岁月安好,静守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