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办纳粹大屠杀展览时,犹太人都会把一个中国人的照片放在显要位置,并尊称他为中国的“辛德勒”。 这个人名字叫何凤山,在犹太人的圈子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甚至在纪念碑前如此评价他道:“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此人究竟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竟然让犹太民族如此感恩戴德,追忆至今呢? 事情还得从1938年德国法西斯纳粹吞并奥地利说起。 何凤山出任中华民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时,当时的奥地利已经沦为德国纳粹的殖民地,跟其他地方一样,反犹恶浪很快波及到这个地方。 德国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告知集中营里的犹太人限期离开奥地利,否则就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 要知道,当时的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 万人,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所有的犹太人想方设法要逃离奥地利。 可是,要逃离去某个国家,首先得有这个国家的签证,当时很多犹太人第一选择是美国,其次是英国,不过,由于这两个国家限于名额有限的移民制度,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数量的犹太人。 更令人气愤的是,很多国家畏忌德国法西斯的势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纷纷拒绝对犹太人签证。 各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前挤满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然而却没有多少人得到签证,悲观失望的阴云笼罩在维也纳上空。 在几乎跑遍了所有使馆后,一个17岁的犹太小伙来到了中国大使馆门前,鼓起勇气敲响了门。 开门的人正是何凤山,他看着眼前的小伙子,心里五味杂陈。在当时,他不是不知道犹太人的艰难处境,只不过,欧洲时局动荡,私自给予犹太人签证,对于自己的仕途影响也未可知。 然而,这种念头很快闪过,何凤山当即给这位犹太小伙子办理了去往上海避难的签证,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一次性给小伙子签了20份。 这则消息像一颗定时炸弹,很快就在当地的犹太人之间传开,一时之间,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很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从这里拿到了去往上海的“生命签证”,有的直接选择去了上海,有的从上海转道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 不过,由于大批量地给予犹太人签证,这引起了德国纳粹当局的不满,并以中国驻维也纳使馆是犹太人财产为由,没收了房子。 何凤山于是自掏腰包,把领事馆挪到了另一处房子,坚持给犹太人发放签证。 另外,国内也开始质疑何凤山有些“过激”的行为。要知道,当时的国民政府希望同德国关系修好,任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何凤山的所作所为无疑是跟政府唱反调,甚至他的顶头上司驻德大使陈杰威胁他就此住手。 不过,何凤山并没有理睬,而是加快了向犹太人签证的速度,直到1940年5月他被调离维也纳。 当时何凤山一共批准了多少签证呢?据后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可能多达数千份。当时上海就容纳了1.8万人,而经由上海逃亡其他地方的就更多了,光拿到上海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的维也纳犹太人就有4000名之多。 然而,退休后的何凤山对此事一直从未提及,只是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简单地叙述了一下,而对自己的善举也着墨不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的。” 直到去世后,女儿何曼礼在对父亲的讣告中提到了此事,经《波士顿环球报》刊出后,美国的犹太裔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立即向她打电话询问,并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找到了不少何经由凤山亲笔签证的一些犹太幸存者及其后裔,此事才算是真相大白。 现居加拿大的犹太裔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就是凭借何凤山的签证,从上海辗转到加拿大,据她听父母回忆说,当时奥地利50多个大使馆,唯独只有中国大使馆的何凤山帮助了他们,即使到现在,他们对中国也还有深厚的感情。 现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回忆,当时随父母逃到上海时自己只有六岁,也就是在上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可以说,自己的生命和事业都是何凤山给的。 何凤山纪念碑 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救的。提到此事,他都不禁满眼泪水:“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2001年1月23日,何凤山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他的名字被刻入犹太人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园里”。欧洲历史学家认为,何凤山是解救犹太人最多的“义人”。 |
|
来自: 冬不拉拉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