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题 综合题——柴达木盆地

 锦诗BGMENG 2020-02-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简析柴达木盆地矿产类型众多的形成条件。(6分)

2)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3)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10分)

4)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6分)

【答案】

1)随着海陆变迁,大量掩埋在地下的海洋生物遗体、森林,逐渐转化为石油、天然气和煤;地壳运动造就了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岩石风化后,经过长期的流水作用,在盆地低洼处,大量盐类物质汇集,随着气候变干,湖水蒸发,浓度变大,在内陆湖盆形成盐湖和盐类矿床。

2)盐湖资源裸露地表,便于开采和加工;盆地气候干燥,可通过自然日晒工艺加工盐产品。

3)经济效益:实现了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4)制约条件: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

【解析】

1)金属矿产属于内生矿产,煤、石油等属于外生矿产,因此应分别从地壳运动——有色金属,海陆变迁和沉积环境——油气,岩石风化侵蚀和气候变干——盐类等角度去分析。

2)食盐、钾盐等易溶于水,气候干燥利于加工盐产品。因此本题应从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等角度去思考。

3)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作答。

4)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角度综合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