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锦诗BGMENG 2020-02-29

一、典例引领

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据此完成1~2题。

 

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层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④介于③和②之间。第2题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组成砂页岩层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答案:1.D 2.B

湖南省的古丈红石林是全球唯一在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据此完成第3题。

3.图示地貌形成的正确过程是(  )

A.地壳抬升—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流水侵蚀、溶蚀

B.流水侵蚀、溶蚀—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地壳抬升

C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溶蚀

D.原始海洋形成—流水侵蚀、溶蚀—地壳抬升—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沟谷两侧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是沉积岩。地貌形成过程应该先出现海洋海底才能沉积大量碳酸盐物质由于内力作用岩层抬升流水侵蚀加剧形成沟谷。故C选项正确。

二、考点讲解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最为常见其动力多为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它们各自对地貌的影响和典型分布区如表所示。

1.侵蚀作用与地貌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地区(如新疆地区的风蚀城堡)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2.沉积作用与地貌

作用

沉积特征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流水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沉积

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沉积地貌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冰川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

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中下部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三、考点训练

下图为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海拔高度,单位m)。甲湖是该国最大湖泊,湖内小岛数目经常有律的增减;乙地是该国著名的洼地,目前,该洼地每年还在不断加深。该国西部为熔岩高原,在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上面覆盖着厚达几百至2000m玄武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湖中的小岛数目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

A. 2月B. 5月C. 9月D. 12月

2.推测造成乙洼地不断加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地壳运动B. 流水侵蚀C. 风力侵蚀D. 岩浆喷发

3.该国西部熔岩高原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隆起抬升一岩层沉积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B. 岩层沉积一地壳降起抬升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C. 地壳断裂一岩层沉积一地壳隆起抬升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D. 岩层沉积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一地壳隆起抬升

【答案】1.C2.A3.B

【解析】

1.读图,结合海陆位置及经纬度判断,该国为埃塞俄比亚,西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9月份湖泊水位高,小岛数目少,故选C。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洼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地区,是由于地壳运动(板块张裂)形成的,故选A。

2016年11月下旬,一队探险登山爱妤者在秘鲁古城库斯科附近威尼坎加国家公园徒步登山过程中,在海拔达5050米地区发现一座砂岩丹霞山脉—“彩虹山”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登山运动员在攀登彩虹山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是

地形崎岖 大风暴雪 高寒缺氧 暴雨山洪

A. B. C. D. 

5.下列对“彩虹山”的形成过程推理准确的是

A. 流水沉积——挤压抬升一一外力侵蚀

B. 流水沉积一一断裂抬升一一外力侵蚀

C. 挤压抬升一一外力侵蚀一一流水沉积

D. 外力侵蚀一一流水沉积一—断裂抬升

6.照片拍摄时,当地地方时接近

A. 7时B. 11时C. 14时D. 18时

【答案】4.C5.A6.B

【解析】

4.11月下旬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山海拔虽高,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山上积雪大部融化,登彩虹山过程中不会碰到大风暴雪;该地地处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山地降水较少,不会出现暴雨山洪;登彩虹山过程中地形崎岖,海拔高可能有高寒缺氧现象。选C正确。

5.由图版可知,岩层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且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即是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后内力作用隆起抬升成山;再经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选A正确。

6.该队员面向正北拍照留念,据图中影子的方向位于东南方向,可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方向;图中此时影子较短,不可能是7:00或18:00;11月下旬太阳直射南半球,14:00时太阳应在西南,影子应在东北;可判断时刻大约为11时左右较为合理。选B正确。

珊瑚礁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虫生长的最佳环境是温度22-30、盐度34%-36%,水深不超过50米的海水,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堡礁因珊瑚礁内珊瑚虫逐渐死亡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超过90%的珊瑚礁受到影响。有专家表示“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大堡礁将在20年左右时间内消失殆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海域浅海中珊瑚礁分布最多的是

A. 亚马孙河口海域B. 赤道以南非洲西部海域

C. 加拿大西部沿海海域D. 加勒比海海域

8.我国南海中有许多出露海面的珊瑚岛,其形成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一地壳抬升—出露海面B. 沉积一地壳下沉一出露海面

C. 侵蚀一地壳抬升一出露海面D. 侵蚀一地壳下沉一一出露海面

9.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堡礁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水浅且水质洁净B. 全球气候变暖

C. 水中浮游生物增多D. 水域的盐度增高

【答案】7.D8.A9.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信息材料的获取和解读分析能力。

7亚马孙河口海域有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赤道以南非洲西部海洋有刚果河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也较低;加拿大西部沿海海域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因此这些地区均不适合珊瑚虫生长。而加勒比海海洋纬度较低,距大陆较远,水温和盐度等适宜珊瑚虫生长,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8.珊瑚岛应该是在地势低洼处温暖浅海环境下生长累积形成的,要出露海面应该是地壳抬升后露出的,因此我国南海许多出露的珊瑚岛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的是沉积一地壳抬升—出露海面,A选项正确。

9.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水温和盐度应该发生改变而不适合珊瑚生长。结合目前全球生态环境状况,最有可能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而不适宜珊瑚生长,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足

A. 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B. 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

C. 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D. 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

11.图中

A. 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B. 河谷不断变窄变深

C. 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 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答案】10.C11.D

【解析】

10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

1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图中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晚,河谷不断变宽,阶地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河床海拔逐渐升高,所以D正确。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 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 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 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

D. 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 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 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 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答案】12.C13.D

【解析】

12.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

13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所以D正确。

大石河、位于燕山裙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蜓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中,丁河段村庄遭受洪涝灾害频率较高。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的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 冰川侵蚀B. 断裂下陷C. 背斜成谷D. 向斜成谷

15.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16.与其他河段相比,推测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B. 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

C. 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D. 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

【答案】14.C15.B16.A

【解析】

14根据凉水泉和九道河泉两侧的岩层形成,图示区域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是背斜被侵蚀形成,河谷的主要成因是背斜成谷,C对,D错。图中河谷是V形,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A错。图中不能体现岩层错动位移,不是断裂下陷,B错。

15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乙,河道宽浅,水流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有聚落形成,B对。甲、丙、丁河段的河道窄、深,水流急,以侵蚀作用为主,A、C、D错。

16.与其他河段相比,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位于河流凹岸,是河流侵蚀岸,雨季河流易决堤,导致洪涝灾害,A对,河流凸岸,是沉积岸,不易发生洪涝灾害,B错。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不仅影响丁河段,应影响整条河流,C错。根据两侧海拔高度,丁河段位于上游,河谷地势比甲、乙、丙高,D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