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无价——写在默沙东乙肝疫苗技术转让30周年之际 | 跨国药企在进博会

 360_ss_note2 2020-02-29

编者按

2019年11月7日,默沙东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举办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30周年特别活动”,重现了乙肝疫苗技术在中国跨越30载光阴的故事。
活动一开始,一部名为《大爱无疆》的纪录片(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将我们带回“谈乙肝色变”的八十年代,那时乙型肝炎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1989年,默沙东决定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从此中国开始了克服这一严峻公共卫生问题的征程。当时参与这一项目的技术成员从印度新德里赶到了活动现场,向我们展示了三十年前利用默沙东技术生产的第一批乙肝疫苗样本(见上图)。岁月峥嵘,这名成员双鬓已见白发。回忆往昔,他格外动容:“这个项目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如今我仍继续着在中国的乙肝防治工作。”

“时间如此紧迫,我想保护孩子们免受这种致命疾病的侵袭”,时任默沙东CEO和董事会主席罗伊·瓦杰洛斯(Roy Vagelos)院士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当年在签署合同时,默沙东放弃了商业的考量,只为真正帮助深陷疾病风险又无法负担的人们。在30周年纪念活动上,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总裁罗万里说:“我的小孩两年前在上海出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接种了乙肝疫苗。当年埋下的种子,在中国已开花结果。如今,瓦杰洛斯先生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默沙东的员工,作为新晋领导人,我无法忘怀默沙东人来时的方向和初心,更坚定要求自己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与期待。”

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总裁罗万里


近年中国医药改革不断深化,为默沙东提供了新的机遇。罗万里先生表示:“来到进博会,我感受到了中国在公共健康领域不畏暗礁险滩排除万难的决心。公共健康超越国界,默沙东将把更多预防为主的先进疫苗和挽救生命的创新药物带给中国大众,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程龙)
撰文 | 梁贵柏
1989年,中国卫生部与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磋商和谈判之后,签署了第二代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技术转让合同,为从源头上解决当时中国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每年的新生儿人数在1500万~2000万,以中值1750万为基数估算,中国新生儿的总数超过5亿。与90前的中国婴儿不同,这5亿新生儿中的绝大多数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便接种了乙肝疫苗,因为目前中国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已经超过了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90后、00后和现在的10后来到这个世界上挨的第一针很可能就是乙肝疫苗。
这一次接一次(累计超过5亿次!)声响亮的啼哭,歌唱着公共卫生领域里超越国界的不朽传奇,预示着我们健康的未来。
追忆往昔

30年前的中国,还处在一个“谈乙肝色变”的年代。

这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缩写HBV)感染引起的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造成死亡人数最高的疾病。乙肝主要通过与携带病毒的人的血液和其它体液的接触传染,其病毒通过皮肤上的小伤口或者粘膜进入体内。危险因素包括:没有保护的性生活、重复使用的注射针头、接触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牙科治疗和其它医学手术、包括美容手术(刺青、穿耳环等)。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伤口的物件比如剃须刀、指甲刀等等也有可能传染乙型肝炎,但并非主要的传染途径。携带病毒的母亲在生育时感染给新生儿是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庄辉院士最近的介绍,中国进行过4次全国血清流行病调查,第一次是1979年,调查了27.7万多人;第二次是1992年的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调查,调查了6.7万多人,结果显示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流行率是9.75%,5岁以下的儿童是9.67%,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高感染地区(高于8%)。由此估算,当时中国大约有1.2亿个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其中有3000万~4000万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
根据定义,假如患者的肝脏炎症以及血液中病毒检测阳性的时间超过六个月就是慢性肝炎。被感染的人年龄越低,乙型肝炎慢性的可能性就越高,刚出生的婴儿被感染后发展成慢性乙肝的可能性超过90%,四岁的儿童被感染后发展成慢性乙肝的可能性为50%。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经常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或肝癌,死亡率很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前院长孙宗棠教授曾回忆说:“当时作为全中国第一号传染病,乙肝波及了中国约10%以上的老百姓,这些人25%左右最后要死于肝癌或者肝硬化。”毫不夸张地讲,在1990年代之前,乙肝病毒远超过其它疾病,是损害中国人民健康的“首恶”。
1987年,默沙东制药公司成功推出的第二代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美国市场非常成功,很快就从高危人群扩展到了新生儿的普遍接种,但是无论从人类健康大目标还是商业角度看,乙肝疫苗的主要市场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大陆。
“我是一个医生,我的工作是保护人们的健康。” 默沙东时任总裁罗伊·瓦杰洛斯(Roy Vagelos)博士日前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在有这么一个能够保护成百万上千万人不受感染的疫苗的情况下(无动于衷),这是我不能接受的。……因此作为医生,我想要中国用上这个疫苗。” [1]
还看今朝

今天,中国沿海地区写字楼里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年接种乙肝疫苗的价格大约是100美元,真的是“天价”,中国老百姓根本不可能用得起。已经90高龄的瓦杰洛斯博士日前回忆:“当时中国人来和我们谈判,因为他们认为疫苗会很有效,然后我们意识到(当年)中国并不富裕,把药卖给他们是不可能的事。” [1]

经过2年多的谈判,在大众健康和公司盈利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默沙东把目光投向了未来,为有效遏制乙肝病毒的传播,瓦杰洛斯博士毅然决定以中国当时能承受的成本价格,向中国转让当时世界领先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同时负责指导和培训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北京、深圳组建乙肝疫苗生产车间,以确保中国生产的乙肝疫苗的质量。
从1993年第一支乙肝疫苗下线到现在,这两套当时最先进的基因重组疫苗生产线每年下线的乙肝疫苗超过了全中国每年新生儿的总数。这期间,“默沙东没有收取专利费,根本没有盈利,甚至还有可能亏钱了。” 瓦杰洛斯博士回忆道,“不过那不重要。我们的目标是保护所有的孩子。” [1]

1993年,中国制造出第一批默沙东技术的重组乙肝疫苗
2006年,中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血清流行病调查,调查了8.1万多人,包括13个省市自治区。结果显示,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从1992年的9.75%下降到7.18%,由此估算,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大约是9300万,比1992年的1.2亿下降了近3000万。尤其喜人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在出生时普遍接种了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0.96%,下降至原先的1/10。在2014年进行的第四次调查中,5岁以下儿童的流行率更是下降到了0.32%,仅是乙肝疫苗普遍接种之前的1/30,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是无法估量的。
目前,中国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95%,随后的三针乙肝疫苗率[2]是99%, 在控制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被许多国外的专家赞誉为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给我们国家颁发了乙肝成就奖,表彰我国在乙肝预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2016年5月3日,瓦格洛斯院士与赵铠院士手拿最新一批乙肝疫苗,自豪万分。
这是中国公共健康事业的传奇,也是默沙东造福人类的传奇,离不开超越国界的精诚合作。跟今天的情形有点相像,1989年的中美关系也处于低谷,紧张的政治局势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两国间的经贸往来与合作。被誉为“药神”的瓦杰洛斯博士秉承了默沙东长期以来以人为本、患者优先的价值观,为确保默沙东的最佳科技成果能造福于全人类,顶着巨大的压力,说服董事会,向中国做出了这个郑重的承诺。
在瓦杰洛斯博士看来,转让乙肝疫苗的决定是他“职业生涯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因为它影响了许多人”。他说:“作为研发人员,我这么衡量你在医疗领域是否成功:成功取决于你将帮助多少人,而非你能赚多少钱。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影响了非常非常多的人,成百万上千万的中国人。” [1]
展望未来
2019年7月,我的科普新作《新药的故事》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我以“默沙东的中国缘”为题,回顾了默沙东制药在肝病领域里与中国医药界富有成果的长期合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跟踪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性目标是:到2030年把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下降到0.1%。现在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表面抗原携带率大约是0.2%,尚未达标。如果以每年1500万新生儿推算,每年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新生儿仍旧超过3万人,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在《新药的故事》的后记里写着:人类的公共健康事业是一项艰巨的事业,我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据联合国统计,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70亿,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承受着不堪的重负,粮食、水、电、燃料及多种能源都已经或将要面临短缺。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持续大面积的工业化(包括农业现代化),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跟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相比,我们全人类的集体智慧正在经受着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
我们常说“科学不分国界”,其实真正不分国界的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曾几何时,我们还庆幸艾滋病发生在大洋的彼岸,离我们很远。在全球人口流动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局部控制疫情的爆发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只要有几天的潜伏期,致病原就很可能从某个偏远的角落流入各大洲的人口稠密的地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闭关自守而幸免。
2014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这次西非埃博拉疫情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影响到西非境内外的多个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几个主要国家共记录了近3万个确诊的、可能的、和疑似病例,死亡人数超过1万。
因为疾病是不分国界的,所以对抗疾病的医药工业也必须有全球的视野,努力寻求超越国界的合作,为全人类制药。尽管埃博拉病毒从未在美国广为传播, 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隐患,默沙东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研发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今年9月,美国FDA授予默沙东的埃博拉疫苗优先审评资格。
公共健康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乙肝疫苗项目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超越国界、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预示着中美两国在这个领域里携手共进的美好前景。
听,又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坚决地对乙肝病毒说“不!”。
2019年11月于新泽西
注释
[1] 王丹红,2019年11月罗伊·瓦杰洛斯访谈
[2]乙肝疫苗注射一共是三次。第一次(首针)建议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第二次在一周之后,第三次在6个月之后。

梁贵柏

梁贵柏博士曾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潜心钻研药物化学,颇有建树。几年前回国加入药明康德,从事业务开发、项目管理和驻美运营。梁博士是《新药研发的故事》一书的作者。他以长期的积累、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通过《老梁说药》栏目讲述新药研发“背后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

梁贵柏博士目前是偕怡制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欢迎业界读者通过邮箱gbliang55@hotmail.com与梁博士联系。

责编 | 张咏晴  姚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