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心旨》

 東嶽雨石 2020-02-29


(平水韵之叶韵)

        诗词的韵,是为了歌唱流畅顺口,才使用相同的韵音。《平水韵》是在《声类》、《韵集》、《切韵》、《唐韵》的基础上总结了汉魏、南北朝以及隋唐北宋诗词作品中的每一首用字韵的一类韵字,列为一组,为标准使用于一首诗;一阕词的必用字韵,不得跨类,反而,就是不合叶韵,此书被官方认可并做为科举规范用韵标准。中国的地域辽阔,各地都有同字而不同发音的地方声调,所谓“南腔北调”,就是因为这样,韵部才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在古韵《平水韵》中就有了以现在看来而无法认同的截然不同的吐音,如入音部,是以出音急促短而划定的,列为仄音,今人是无法理解的,当然是无法理解了,因为现在教科书是以《现在汉语大词典》标注的音,要全国统一,以普通话来推广,来普及传达官方行政文件和广播影视的宣传。古代信息闭塞,南北的语言是天堑,根本就无法面谈沟通,只能靠书写文字来交流。即使是这样,各地的同字异音差还是巨大差异,通过《平水韵》还是能够看到不同音韵的字却同在一类韵内,如《平水韵·上平四支》中有支音、有垂音、碑音都混统在一块;还有《平水韵·上平十三元》这条韵分为上下部分,以元音为上;以村韵为下。在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在古代同一首诗词内,元和村是可以为同韵叶的。笔者在写诗词时,选用此韵时是分开元韵和村押的,为得是不涩口而顺畅。还有《平水韵·上平五微》,也是分微韵和几两部分分押,而不是元村、辉机、混同一诗,古人虽然混同,笔者认为今人不可,因为,今人读作品时,不知道这韵字的发音,不晓得发音,读诗词则不流利畅顺,拗口的诗词还怎么畅吐情怀的激昂沉郁的情绪声貌?所以,笔者就采取分韵而押。

         还有《平水韵·上平十灰》中的台韵、雷韵,笔者是多写来台开猜才以顺口的入诗,并不混同梅颓茴追堆灰等,因不清楚古时吐音。笔者知道“梅”字,古为mai音,“催”为cuai,“灰”字为huai,这些字都是古音,并不准确统一,只是近类之,古代以反切读音,往往混淆类近。如“蛇”字,古为“虵”体貌,音为sha,“国”字,有读gui音的。古音已经变衍了,顺从了“京语”,统一语音是对的,若是顽固不化地还去遵守旧的窠臼,去混押,读唱将是个障碍。

        所以,切莫说这是《平水韵》,没押错,你不懂!那笔者要问你一句,你会读此字的古音吗?你是没有错,但错的是我们已经不知道它的古时发音了,我们一面要遵从它,也要顺从今时代的发音,不至于让诗词拗口不顺吧?这就是笔者要灵活采韵,不混统押的原因,除非能注出古代此字的准确音标。

         当然,你会说李白的诗古风(三)中就有“来”、“回”、“隈”、“灰”相押的;还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还有古风(其十五),诗仙还不如你吗?笔者要告诉的是,李白的古风长诗歌押韵是很乱的,这是由于他的个性有关,盛名之下无挑疵,他有很多杰出的优点,我们还是要学他的优点,弃掉他的随意。

        当然,你会说南北朝和隋唐的诗人也都这么写,诗圣杜甫也是这样写的。他的《曲江二首》之二、《曲江对酒》;还有《日暮》、《秋兴八首》就是,杜甫的诗多的了,都是混押在一起的,就你能吗?宋朝林逋的著名的《山园小梅》诗;清代䶮自珍的《己亥杂诗·二百二十》无不是混押,你还比他们强吗?一派谬言!是的,笔者比不得古圣贤,但是,笔者有自己的认为,还是以诗的原始的顺口爽朗之意为好,有可能会因此不能尽表诗的意境,非得拗口混押,那也就随便了,但笔者绝不会妥协 。

公丕刚/文

2020.2.29.14: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