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万里的一首诗,充满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令人爱不释手

 昵称413468 2020-02-29

每到插秧季节,农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一望无际的田野中,不仅氤氲着淡淡的野花香味,而且还时不时地可以听到庄稼人的说笑声、以及农具发出的撞击声。谈起插秧,读者朋友可能就会想起翁卷的名句,“乡村小编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而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非常善于观察和捕捉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更喜欢描写乡村生活和劳动场面,下面这首诗就生动地展现了田野中一片繁忙的景象。

插秧歌宋代: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时,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插秧很有技巧,有经验的庄稼人都能将秧苗均匀地散开,而且横竖都在一条线上。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就活现了这样的插秧场面。插秧不仅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所以要分工明确,不可怠慢,如果误了时辰,也就毁了一年的收成。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诗人字斟句酌,用了一些列动词,展现出秧束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也跃然纸上。

颔联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兜鍪(móu)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胛,肩胛,指胳膊上靠脖子的部分。他们将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了肩膀。诗人不写雨景,读者却不难领会春雨又密又急,为了不误农时,抢插稻苗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颈联更生动地描写出插秧的忙碌程度。老人们呼唤田里的人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可他们依然只是弯腰低头忙作,却无人作答。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但唯有这样才更显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尾联“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更加含蓄,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稻苗还没栽稳,田也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还得赶紧回去照看好家里的鸡鸭鹅,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莳,是移植、栽种的意思;匝,是满的意思。)诗人通过简单的对话场面,不仅刻画了火热的劳动场面,也表达了庄稼人珍惜劳动果实的心情。

纵观全文,杨万里极其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传情达意,更注意一些细节描写,全文不见一个“忙”字,却通篇都在写忙碌的景象,就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诗人为读者展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这样的优秀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56个字,却充满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令人爱不释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