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三教,为何会相安无事

 泰阳汉子 2020-03-02

自战国期孔子创新儒家学说至汉,张道陵于四川创立五斗米教,是为道教的前身。至此,中国本土一直被这两大教派牢牢年据,直至佛教传入中土,由此开始三教由分裂至融合的过程,而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的生活是儒与道家的融合?

自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治国以来,儒家思想就一直牢牢占据着各朝代第一教派的位置,虽没有确定为国教,实为各朝代的国教,也为皇家的选拨人才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在皇权的推广之下,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中国有三教,为何会相安无事

儒家的君臣理念可畏是唯系皇权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忠君之念也已融入了读书人的世界之中,及至融入百姓家,至今中国仍有不少地方的神龛上供奉的仍是'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也就是说除了'天地'之外,就是'君'最大了,而也这也是儒家思想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故而我说中国人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儒家的信、义、礼、智、信,而这些形成了中国人的生活表象。

中国有三教,为何会相安无事

道家虽说是无为,但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这也是道家被误会至深的地方,很多人认为,道教就是修仙,并无治世之法,其实不是的。在汉初享誉史书的文景之治,就是采用道家治世方法,故而言道家无治世之法是不妥的。但至武帝采用儒家治世之后,道家又被道教所尊崇,故而多数人都认为道家是道教的一环,殊不知是后世人穿凿而已。

自武帝倡儒治世以来,两教逐渐分工明确,儒专治于朝堂,此时又需一宗教融合整理神、祗、鬼、魅等等,故而两家也就分治而为,直至佛教传入,三教相互融合,成为中华特有的文化。

三教主要融合了些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以孝为百善之先,而儒教与道教均提倡孝,儒教更提出父母逝,守孝三年。但佛教在初入中国时并无孝这一概念,为何会这样说呢?只要到过寺庙的人都会发现,和尚是没有头发的,只头顶一颗光头,有佛教中,修行者认为修行需要弃除一切世俗之念,而中国人讲身体发肤,源于父母,不敢损毁,故佛教要弃绝世俗就得做出表率,故将头发剃除,以表与亲人、世俗绝离。

中国有三教,为何会相安无事

而这一点也成为三教融合之初,备受儒道两教指责,故在佛教教义中,慢慢的出现关于孝的故事,这一点重庆大足的石刻中,就已有所体现。而道教可也融合了佛教中轮回、因果等说法,创立地府一说。至此三教分管,儒治国,道佛治世,而三教的融合也步入一个新台阶,融入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