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死前最后一计:墓地不立碑后代不扫墓,现在看真是老奸巨猾

 青草地书馆 2020-03-02

公元251年,一代枭雄司马懿去世。他咽气前,留下了最后一个精明的算计。司马懿告诉儿孙,他在首阳山已经为自己选了一个位置,死后就埋葬在那里,不给用立碑,更不能建陵墓;死后,穿平时衣服下葬,妻妾死后,不准和他合葬,儿孙永远都不许扫墓。

对古人来说,死亡是大事。像司马懿这种位高权重的人,死后都会建造恢宏的陵墓,用无数的财宝陪葬,后人逢年过节要搞大型祭祀活动,为何司马懿偏偏要这么低调呢?

答案很简单,害怕。而且,从后来历史的发展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司马懿临死前的这个决定,的确高明。

司马懿怕什么?这要从高平陵之变讲起。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就已经成长为重要的谋士。曹丕当政后,司马懿继续得到重用。所以曹丕临死前,又让司马懿和曹真辅佐魏明帝。而魏明帝临死前,又把自己八岁的幼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所以,司马懿可以说是曹氏四朝重臣。

但因为司马懿是异姓,所以曹氏总是对司马懿防一手。曹芳继位后,曹爽开始排挤司马懿,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却剥夺了他的行政和军事权力。

司马懿当然明白怎么回事,从公元247年司马懿就以生病为由辞官,等待机会,对曹爽进行致命一击。司马懿非常有耐心,这“一病”就是两年半。司马懿的表演,成功麻痹了曹爽,让他觉得司马懿不足为虑。

而司马懿却在暗中与儿子司马昭等人,组织死士,刺探情报,暗中谋划,准备发动政变。

公元249年,曹爽一党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去拜祭魏明帝的陵墓。司马懿就趁这个时候,发起政变,控制了整个京都。随后,他除掉曹爽一党,很多曹氏党羽诛灭三族,杀死5000多人被杀,史称“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独揽大权,控制了整个曹魏政权。

司马懿知道,自己因为高平陵之变,得罪了很多人,为自己结下了很多仇家,他担心死后仇人们会挖他的坟,让他的灵魂不得安宁;司马懿也害怕别人会效仿他的做法,借子孙为他扫墓之机,发动政变,谋害自己后代。

同时,墓内不放金银财宝等陪葬品,这样后来的盗墓贼就不会惦记。魏晋时盗墓是比较猖獗的,比如曹操手下就有“摸金校尉”,专门负责盗墓。

怕别人挖坟,又怕别人效仿他的做法,所以司马懿不让他的子孙为他修建大型陵墓,也不让子孙扫墓,以免暴露位置。可见,司马懿真的是老谋深算。

根据历史记载,他的儿子司马昭确实遵照了他的遗嘱,不建陵墓不陪葬,更从未给司马懿扫过墓。

因为司马懿临死前这一系列操作,他死了快两千年了,陵墓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更不用说挖掘。

而同时代的另一个枭雄曹操,陵墓早已被发掘,连遗骨都被弄出来做DNA检测,很惨。

从对后事的安排上,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司马懿的老奸巨猾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