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进行食疗?黄帝内经都告诉你了!

 秦皮 2020-03-02

谈到养生,很多人都有一些心得。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养生文章是自相矛盾的。

比如有的人说吃素对身体好,而且例举了一大堆的例子。但是在《黄帝内经》中你找不到这样的说法,相反的,在这本经典中还列出了一些食疗的例子,这其中就包含肉类。

在《藏气法时论》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这里是从五味的角度来讲饮食均衡,而这里提到的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是我们日常经常吃的五谷杂粮。《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在生病的时候就要多吃五谷杂粮,同时也要吃一些水果、蔬菜和肉类。这里每一个脏器都提出了与脏器相对应的粮食,水果,蔬菜以及肉类。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表,这张表告诉我们五脏在这几种状态下,应该如何用五味来调和。

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为风火土金水。

风过急则伤肝,所以风急之时,以甘缓之,吃粳米、牛肉、枣、葵

火不旺则伤心,所以火缓之时,用酸收气以助之,吃小豆、犬肉、李、韭

肺金主要降气,所以气逆则是肺金不降,以苦泻火则气自降,吃麦、羊肉、杏、薤

脾土喜燥而恶湿,所以通过苦燥以去其湿,麦、羊肉、杏、薤

肾水不喜燥,所以如果肾气燥则需要用辛行水气以润之,吃黄黍、鸡肉、桃、葱

再来看这张图,就是五脏之气太过不及。

肝欲散,这个辛可以让这个肝达到所欲的状态,所以当肝气不足之时以辛散之,吃黄黍、鸡肉、桃、葱;如果肝气太过则以酸泻之,小豆、犬肉、李、韭

心欲软,而咸味可以使其软,所以用咸补之,吃大豆、猪肉、栗、藿。如果心软太过,则需要用甘补之,吃粳米、牛肉、枣、葵

肺欲收,而这个酸味可以助其收气,所以肺气不足吃小豆、犬肉、李、韭。如果肺收太过,就要泻,吃黄黍、鸡肉、桃、葱

脾欲缓,而这个甘能够让这个气缓,所以吃粳米、牛肉、枣、葵。如果这个脾缓太过,也就没办法运化了,这个时候就要用苦泻之,吃麦、羊肉、杏、薤

肾欲坚,而这个苦能坚肾,所以吃麦、羊肉、杏、薤。如果肾过坚,则需要用咸泻之,吃大豆、猪肉、栗、藿

当然,在食疗之前也是需要辩证的。


对照这张表,根据时间判断自己身体哪里出问题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对照前边的食疗普,赶紧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整吧。不用吃药,只吃饭就可以治病,你信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