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的高新科技发展,对宇宙探索的步伐无疑是加快了,同时科学家们,也揭开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秘密。一直以来,科学家们总是对月球起源问题争论不休,而阿波罗飞船的登月行动,又是否会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对于我们地球人来说,悬挂在夜空中的月亮既熟悉又陌生。千百年来,它每个夜晚都会出现,陪伴着人类走过漫长的文明,正是这样一位坚定的陪伴者,却没有人知道它的真实来历,甚至连它的真实样貌都没见过。 月球在古代被称为“太阴”、“玄兔”,是地球的卫星,并且还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随着近代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月球的诸多信息也都被研究测定。这颗伴随地球围绕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其岩石坚硬无比,内部含有大量的稀有金属元素,包括铝、钙、钛、镁等等,其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左右,整体质量为地球的1/81。 一直以来,天文专家们都在研究一个重要的课题,即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最初的说法认为,月球应该是形成于46亿年前,是宇宙大爆炸所衍生出来的产物。可是科学家们通过细致的研究发现,该说法似乎有失偏颇,随即他们又继续提出了以下三种看法: 看法一:月球是地球分裂出来的产物,持这一说法的专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地球和月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时的地球还处于半液体状态,故此由于自转速度较快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强大引力,致使地球赤道附近形成了一串极为细长的膨胀凸起,最终这串凸起还是未能经受住外力的强大作用,导致其被分离出去——就形成了月球。 看法二、在19世纪末期,一位名叫乔治达尔文的学者指出,地球与月亮之间的潮汐引力,恰好是这一说法的最好证明,而月球从地球分离出去的部分形成了巨大的凹陷,继而变成如今我们所知道的太平洋。 看法三:月球是被地球俘获而形成的,这一观点的提出,源于研究者对地球与月球平均密度的研究。研究者们认为,月球的平均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3.34克,与其他的陨石和小星星都十分接近,正是因为如此,证明当时的月球曾经围绕太阳旋转。 在月球围绕太阳的运行中,由于其过于接近地球,这时地球的引力便使它脱离了原来的运行轨道,从而被地球俘获。研究者们还给出了充分的说明,认为地球俘获月球用去的时间大概在五亿年左右,而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35亿年前。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土星五号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并在发射12分钟后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阿波罗11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登月行动。 在踏上月球表面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勘测,并放置了大量观察设备,以此记录月球的各种数据。不仅如此,几位宇航员还专门搜集了大量月球表面上的岩土,通过宇宙飞船带回地球。 月球岩土标本是研究月球形成之谜最好的对象,诸多科学家都将其视为珍宝,并在实验室中反复分析其中成分。通过细致的研究,科学家们意外的发现,月球表面岩土组成成分居然和地球上的成分有很大差异,尤其是月岩中铀、钴等放射性元素的相对含量比例。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科学家们所研究出的结果,究竟会说明什么问题呢?其实问题很简单,根据所有的元素成分对比来看,地球和月球应该是由同一块原始行星尘埃云所形成。科学家们的话语看似非常深奥,令人难以看懂,小编可以为大家解释一下。科学家们认为,在几十亿年前,地球和月球都是不存在的,太阳系中只有一块很大的尘埃组织,它的内部含有大量的元素成分,并且这些粒子由于引力的作用一直聚集在一起。直至后来,这块尘埃组织开始渐渐凝聚,金属粒子凝聚的时间较早,形成了以铁为核心的地球,而非金属物质凝聚较晚,最终形成了月球。该观点的提出,受到了天文界各路学者的普遍认同,成为了现今月球形成说的主流理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地球分离说、地球俘获说、亦或是受到大多数人承认的地月共同形成说,都是科学家们基于大量数据研究之上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得到最后的证实。小编相信,随着人类科技不断的发展与对月球的探索,科学家们最终会揭开这一终极谜题。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